紐約影評人協會(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成立於1935年,是美國所有由影評人參與的獎項中歷史最悠久的。和洛杉基影評人協會不同的是,紐約的這個組織並不包括電視台或廣播電台的影評人。
獎項介紹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86 | 最佳女配角 | 黛安娜·威斯特《漢娜姐妹》 | 獲獎 |
1986 | 最佳紀錄片 | 關於瑪琳的二三事 | 獲獎 |
1986 | 最佳男主角 | 鮑勃·霍斯金斯《蒙娜麗莎》 | 獲獎 |
1986 | 最佳女主角 | 茜茜·斯派塞克《芳心之罪》 | 獲獎 |
1986 | 最佳攝影 | Tony Pierce-Roberts《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 獲獎 |
1986 | 最佳導演 | 伍迪·艾倫《漢娜姐妹》 | 獲獎 |
1986 | 最佳外語片 | 美洲帝國的衰落 | 獲獎 |
1986 | 最佳影片 | 漢娜姐妹 | 獲獎 |
1986 | 最佳劇本 | 漢尼夫·庫雷什《我美麗的洗衣店》 | 獲獎 |
1986 | 最佳男配角 | 丹尼爾·戴-劉易斯《我美麗的洗衣店》《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 獲獎 |
1986 | 最佳紀錄片(第三名) | 維爾納游擊隊 | 提名 |
1986 | 最佳外語片(並列第三名) | 午夜旋律 | 提名 |
1986 | 最佳女主角(第二名) | 凱瑟琳·特納《佩姬蘇要出嫁》 | 提名 |
1986 | 最佳男主角(第二名) | 保羅·紐曼《金錢本色》 | 提名 |
1986 | 最佳男主角(第三名) | 傑夫·高布倫《變蠅人》 | 提名 |
1986 | 最佳女主角(第三名) | 科洛·韋伯《席德與南茜》 | 提名 |
1986 | 最佳攝影(第二名) | Frederick Elmes《藍絲絨》 | 提名 |
1986 | 最佳攝影(第三名) | 克里斯·門傑斯《教會》 | 提名 |
1986 | 最佳導演(第二名) | 奧利弗·斯通《野戰排》《薩爾瓦多》 | 提名 |
1986 | 最佳導演(第三名) | 大衛·林奇《藍絲絨》 | 提名 |
1986 | 最佳紀錄片(第二名) | 謝爾曼將軍的征程 | 提名 |
1986 | 最佳影片(第二名) | 野戰排 | 提名 |
1986 | 最佳影片(第三名) | 藍絲絨 | 提名 |
1986 | 最佳外語片(第二名) | 男人 | 提名 |
1986 | 最佳劇本(第二名) | 伍迪·艾倫《漢娜姐妹》 | 提名 |
1986 | 最佳劇本(第三名) | 魯絲·普羅厄·賈布瓦拉《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 提名 |
1986 | 最佳男配角(第二名) | 安迪·加西亞《英雄膽》 | 提名 |
1986 | 最佳男配角(第三名) | 雷·利奧塔《散彈露露》 | 提名 |
1986 | 最佳女配角(第二名) | 凱西·泰森《蒙娜麗莎》 | 提名 |
1986 | 最佳女配角(第三名) | 瑪麗·伊莉莎白·馬斯特蘭托尼奧《金錢本色》 | 提名 |
1986 | 最佳外語片(並列第三名) | 無法無家 | 提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