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形式
第23屆北京國際音樂節在京宣布已於10月如期與觀眾見面。本屆音樂節以“音樂不停息”為主題,突破往年線下音樂會為主的形式,而是貫通線上、線下兩個渠道全新亮相。線上為觀眾創造240小時不間斷的精彩視聽體驗;線下演出部分,從10月10日至20日,有20場包括管弦樂、室內樂、獨奏音樂會、歌劇電影等多種形式的演出,呈現出西方古典音樂經典名作、民族管弦樂、爵士樂、跨界音樂等眾多類別的作品。
活動內容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聆聽音樂與各種生活場景的融合度也越來越高。本屆音樂節期間的線上音樂是每天24小時不間斷播出,音樂節期間有超過240小時的音視頻節目通過BMF俱樂部APP完整呈現在觀眾面前,28檔線上直播欄目以豐富的視角展現古典音樂文化的博大與深厚。節目匯集百餘位古典音樂名家、跨界音樂人和影視、戲劇大咖,他們通過參與北京國際音樂節線上的各個環節,為觀眾講故事、推作品、聊趣聞、讀劇本,讓音樂有趣味,旋律有共鳴。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鄒爽透露,本屆音樂節期間,樂迷們線上上欣賞到近百部歌劇、近千首古典音樂作品、近百小時的播客內容和視頻內容,以及不下50個小時的音樂家採訪。
北京國際音樂節在11天的時間裡,為觀眾呈現琳琅炫彩的線上音樂主題。聚焦歌劇經典的《今夜無人入睡》、展現樂壇佳話的《音樂故事會》、記錄跨界音樂人探索之路的《樂·無界》等豐富欄目,以多元化視角全景展現音樂文化的多姿多彩。
通過為期11天的呈現,觀眾重拾北京國際音樂節22年輝煌歷程的點滴記憶。在《音樂下午茶》板塊中,王健、徐惟聆、賈紅光等曾在北京國際音樂節上獲得“年度藝術家”榮譽的演奏家們線上上重聚,暢聊藝術與人生感悟。陳其鋼、葉小綱等中國作曲家輪番與觀眾見面,共同梳理從2002年北京國際音樂節首次提出“中國概念”以來,作曲家在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過程中的難忘往事。
藉助11天的音樂盛宴,觀眾融入北京國際音樂節的國際朋友圈。今年馬勒室內樂團特別為音樂節觀眾策劃的兩場音樂會在“雲上”與樂迷見面。此外,2020年,與北京國際音樂節友誼深厚的指揮家、作曲家潘德列茨基逝世,為紀念這位偉大的波蘭音樂家,他的紀錄片在音樂節期間播出。
此外,在240+小時的直播中,迎來250周年誕辰的貝多芬以及莫扎特、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等作曲大師的經典名作以及威爾第、普契尼、華格納等歌劇作曲家的經典歌劇都輪番奏響。北京國際音樂節一貫的高水準被延續到了線上直播中,超過2000首音樂都經過細緻的版本篩選,卡拉揚與
柏林愛樂樂團錄製的貝多芬全套交響曲,梵志登與
香港管弦樂團錄製的全套《尼伯龍根的指環》這些經典錄音都被納入北京國際音樂節的節目單中。
抗疫新作
本屆北京國際音樂節特別策劃推出了與“京鄂兩地音樂家聯合呈現抗疫主題新作品《
無題——獻給2020》”、“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我們生於2000年”等主題相關的系列音樂會,力求讓每一位觀眾都感受到有生命的作品、有溫度的演出。除了三大主題板塊演出,還包括汽車歌劇院《卡門》、兩套三場BMF兒童音樂會、10場午間音樂會以及首次亮相北京國際音樂節的蘇州民族管弦樂團等豐富多元的精彩演出。除了傳統的晚間音樂會,今年北京國際音樂節延續了2019年策劃推出的午間音樂會,面向白領和廣大市民,讓古典音樂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得以生長。
2020年,新冠疫情讓武漢這座城市牽動億萬中國人民的心。10月10日,北京國際音樂節與
中國愛樂樂團、
上海交響樂團聯合委約武漢籍作曲家鄒野創作了聲樂及合唱交響曲《無題——獻給2020》,在第23屆北京國際音樂節開幕音樂會上迎來世界首演。
武漢愛樂樂團、北京交響樂團與中國愛樂樂團中的武漢籍演奏家在作曲家本人的執棒下共同奏響這部新作。同時,武漢籍歌唱家張立萍、賀磊明,
武漢音樂學院合唱團及北京音協合唱團在本場音樂會上共同獻聲。
合作交流
作為在古典音樂領域最具影響力的機構,北京國際音樂節積極倡導古典音樂著作權保護,充分尊重古典音樂智慧財產權,用“正版”、反“盜版”,並在著作權使用和交易模式上探索新道路、做出新表率。為呈現超過240小時的音視頻節目,北京國際音樂節使用到的各類音樂達2000餘段。此外還與諸多演出機構、著作權方展開合作,引進音樂會現場錄像、專題片、紀錄片等多樣化的音視頻產品。在發布會現場,
環球音樂集團全球古典爵士總裁兼CEO迪肯·斯坦納與環球音樂德意志留聲機唱片總裁克萊門斯·特勞特曼、拿索斯音樂集團主席克勞斯·海曼通過視頻的方式表達了對北京國際音樂節的祝福以及對雙方合作的肯定。
此次北京國際音樂節與拿索斯中國、環球音樂、索尼音樂等世界著名古典音樂唱片公司展開了深入合作,不僅確保每一首音樂的使用都符合法律規範,確保每一首音樂在北京國際音樂節的播放都是“正版”,更在著作權交易和使用模式上進行多樣化嘗試。
獎項獲獎
青年音樂家獎——雀巢杯
柳鳴、張潤崯、黨華莉、陳一歌、林瑞灃、謝昊明、王溫迪、蘇千尋、余振陽、竺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