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層特徵
據泥炭賦存狀態,可分為含表露 (裸露)泥炭地層和含埋藏泥炭地層兩種。前者由泥炭層及其下部沉積物所組成;後者則可由泥炭層及其上、下部沉積物所組成。在中國,全新世以含表露泥炭地層為主; 晚更新世晚期以含埋藏泥炭地層為主。
第四紀含泥炭地層具五個特徵。
(1)含泥炭地層形成地質時幾拳代較新,主要形成於晚更新世和全新世。
(2)含泥炭地層厚度較小。通常僅數米、十多米,厚度大的可達數十米。一般含表露泥炭地層厚度較小,含埋藏泥炭地層厚度較大。
(3)岩性較簡單,粒度較細,以砂、粉砂、粘土等碎屑沉積物體燥符為主。一般固結較差,呈鬆散狀或半固結狀態; 顏色呈灰色、淺黑灰色己希連等。
(4)含泥炭層層數較少。全新世含泥炭地層普遍產出1~2層泥炭;晚更新世晚期含泥炭地層可產出3~4層泥炭。
(5)含生物化石較豐富。在內陸湖盆環境下形成的含泥炭地層中,常含螺、蚌殼等化石;在濱海環境下形成的含泥炭地層中,常有大量海相雙殼類,包括牡蠣(Ostrea)、藍蛤 (Corbula) 等。同時,兩者均含豐富孢粉。
分布
晚更新世晚期含泥炭地層主要分布於北緯19°30′~47°、東經98°30′~134°之間,即中國雲南、貴州、四川、廣東、廣西、海南、福建、湖北等省區的一些地區,其中以雲南、貴州、四川、廣東等地的晚更新世晚期含泥炭地層發育較早、較全。全新世含泥炭地層主要分布於北緯18°20′~53°30′,東經80°~134°20′之間,範圍較前者大大擴展,往北可至阿爾泰或大、企局姜小興安嶺北部,南可至海南島南端;西至西藏或新疆西部,東至黑龍江畔或東部沿海,幾乎遍布全中國,但在內蒙古西部、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未見含泥炭地層分布。
典型剖面
由於含泥炭地層形成的地質時代和沉積環境不同,各處地層差別大,難對比。有4個研究較詳的剖面。
(1)廣東遂溪下菉圩晚更新世含泥炭地層剖面(由上至下):
①耕植層, 褐黑色亞粘土、粘土層 厚0.3~1.5m
②泥炭層, 上部褐黑色, 下部為褐色, 含少量腐木 厚0.3~2.6m
③泥炭層, 主要為腐木層或灰黑色粘土夾腐木層 厚0.4~4.6m
④淺褐、 灰白色中細粒石英砂岩, 偶見3~4mm細礫石英 厚0.6~2.4m
⑤棕褐色、半纖維狀或土狀泥炭, 局部夾有腐木 厚0.2~14.3m
據C測年為距今34615±2465年
⑥灰白、紫褐色粘土,愚罪翻含腐木,頂部夾薄層泥炭 厚0.3~6.7m
⑦灰、灰白色中細礫石英砂岩,含粘土質 厚0.4~3.6m
⑧灰白色中細粒石英砂岩 厚0.5~2.6m
⑨灰、灰白色含礫砂岩,含少量粒徑3~4mm的細礫,局部為砂礫層 厚1~2.3m
據C測年資料,上列剖面屬晚更新世晚期。依據該地層以細碎屑沉積為主;泥炭層(底部)具水域沼澤化特點,泥炭發育慈姑、萍、蘆葦及藻(Cocconeis)等水生植物殘體;泥炭層以不規則橢圓狀分布,存在湖泊地貌景觀,定為湖盆類型沉積。
(2) 吉林輝南縣金川全新世含泥炭地層剖面:
全新統
①腐植土或草根層 厚0.2~0.5m
②泥炭層,主要由苔草—泥炭蘚泥炭、苔草泥炭、蘆葦—苔草泥炭、苔草—禾草泥炭組成 厚9m
據C測年,上部泥炭層距今3060±95年,底部泥炭層距今6860±130年。
③腐泥層,含炭質亞粘土 厚0.9m
④青灰色泥質亞粘土轎多促跨及細砂、火山渣 厚<0.4m
中更新統
大椅子山火山渣。粗、細火
山渣、火山彈及玄武岩集塊 厚>0.6~4.8m
前震旦系
龍崗群 混合岩、辯糠白射混合花崗岩 厚>900m
據C測年資料,上列剖面屬全新世中期產物。依據該地層底部有火山沉積物,地表殘留火山口地貌;泥炭層底部發育腐泥層,反映存在水域沼澤化特徵,定為火山口湖型沉積。
(3)黑龍江饒河縣別拉洪河全新世含泥炭地層剖面 (由上到下):
①草根層 厚0~0.3m
②泥炭層,毛果苔草泥炭(0.4m);毛果苔草、鐮刀蘚、金髮蘚泥炭(0.5m),C測年為距今3075±70年; 木賊—苔草泥炭 (0.2m); 香蒲—木賊泥炭(0.2m),據C測年為距今4615±75年 厚1.3m
③粘土、亞粘土層 厚0.5~5m
④中細砂、砂礫層 厚2~15m
上列含泥炭地層為全新世中期形成,含泥炭地層的底板多為粘土、亞粘土,其下為砂和砂礫層,具有明顯的二元結構。地貌上泥炭層沿河流蜿蜒分布,長達57km,定為河漫灘型沉積。
(4) 湖北利川縣南坪野茶壩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含泥炭地層剖面 (由上到下):
全新統
①灰黑色亞粘土 厚0.35m
②褐黑色腐植土,含腐木、樹樁 厚0.6m
③灰黃色粘,土含腐木 厚0.7m
據C測年為距今7200±125年
④淡棕紅色粘土,含少量樹樁 厚0.8m
據C測年為距今 9370±150年
更新統
⑤灰白色粘土 厚0.4m
⑥泥炭 厚0.6m
據C測年為距今21555±530年
⑦淡灰藍色粘土,含Abies、
Pieea、Pinus等孢粉 厚0.55m
⑧淡灰藍色亞粘土 厚0.7m
⑨淺灰藍色角礫狀細礫石層 厚0.7m
中三疊統
巴東組 頁岩夾灰岩
據C測年,含泥炭地層為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沉積。依據其所處地貌部位是齊躍山山前的低洼地,泥炭層在平面上呈不規則的樹枝狀,泥炭頂底板及夾層為近源沉積物,主要來源於附近三疊紀岩系風化產物,沉積環境定為山前窪地型。
(2) 吉林輝南縣金川全新世含泥炭地層剖面:
全新統
①腐植土或草根層 厚0.2~0.5m
②泥炭層,主要由苔草—泥炭蘚泥炭、苔草泥炭、蘆葦—苔草泥炭、苔草—禾草泥炭組成 厚9m
據C測年,上部泥炭層距今3060±95年,底部泥炭層距今6860±130年。
③腐泥層,含炭質亞粘土 厚0.9m
④青灰色泥質亞粘土及細砂、火山渣 厚<0.4m
中更新統
大椅子山火山渣。粗、細火
山渣、火山彈及玄武岩集塊 厚>0.6~4.8m
前震旦系
龍崗群 混合岩、混合花崗岩 厚>900m
據C測年資料,上列剖面屬全新世中期產物。依據該地層底部有火山沉積物,地表殘留火山口地貌;泥炭層底部發育腐泥層,反映存在水域沼澤化特徵,定為火山口湖型沉積。
(3)黑龍江饒河縣別拉洪河全新世含泥炭地層剖面 (由上到下):
①草根層 厚0~0.3m
②泥炭層,毛果苔草泥炭(0.4m);毛果苔草、鐮刀蘚、金髮蘚泥炭(0.5m),C測年為距今3075±70年; 木賊—苔草泥炭 (0.2m); 香蒲—木賊泥炭(0.2m),據C測年為距今4615±75年 厚1.3m
③粘土、亞粘土層 厚0.5~5m
④中細砂、砂礫層 厚2~15m
上列含泥炭地層為全新世中期形成,含泥炭地層的底板多為粘土、亞粘土,其下為砂和砂礫層,具有明顯的二元結構。地貌上泥炭層沿河流蜿蜒分布,長達57km,定為河漫灘型沉積。
(4) 湖北利川縣南坪野茶壩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含泥炭地層剖面 (由上到下):
全新統
①灰黑色亞粘土 厚0.35m
②褐黑色腐植土,含腐木、樹樁 厚0.6m
③灰黃色粘,土含腐木 厚0.7m
據C測年為距今7200±125年
④淡棕紅色粘土,含少量樹樁 厚0.8m
據C測年為距今 9370±150年
更新統
⑤灰白色粘土 厚0.4m
⑥泥炭 厚0.6m
據C測年為距今21555±530年
⑦淡灰藍色粘土,含Abies、
Pieea、Pinus等孢粉 厚0.55m
⑧淡灰藍色亞粘土 厚0.7m
⑨淺灰藍色角礫狀細礫石層 厚0.7m
中三疊統
巴東組 頁岩夾灰岩
據C測年,含泥炭地層為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沉積。依據其所處地貌部位是齊躍山山前的低洼地,泥炭層在平面上呈不規則的樹枝狀,泥炭頂底板及夾層為近源沉積物,主要來源於附近三疊紀岩系風化產物,沉積環境定為山前窪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