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紀古地理(Quaternary paleogeography)一般是指有文字記載的人類歷史時期以前的第四紀古地理狀況。地質發展歷史進入第四紀時,自然地理狀況已經和現代基本上一致。但是第四紀初期和現代以及第四紀各階段之間,自然地理狀況仍然有明顯的變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四紀古地理
- 外文名:Quaternary paleogeography
第四紀古地理(Quaternary paleogeography)一般是指有文字記載的人類歷史時期以前的第四紀古地理狀況。地質發展歷史進入第四紀時,自然地理狀況已經和現代基本上一致。但是第四紀初期和現代以及第四紀各階段之間,自然地理狀況仍然有明顯的變化
第四紀古地理(Quaternary paleogeography)一般是指有文字記載的人類歷史時期以前的第四紀古地理狀況。地質發展歷史進入第四紀時,自然地理狀況已經和現代基本上一致。但是...
各地質歷史時期,中國古地理環境屢經變遷。其中構造輪廓即古構造格局對某些因素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古地理學,是研究地質時期自然環境的形成和發展演變的學科。主要研究內容有:重建古代地理環境面貌,包括古海洋、古陸地、古氣候、古生物環境以及古自然地理帶的分布與...
朱震達等從沙漠地區第四紀古地理、下伏沉積物組成、分異特點入手,提出“就地起沙”的論點,闡明了從沙餅到沙丘鏈的發育過程、沙丘移動與沙丘高度的關係,從而揭示了...
《古地理學報》創刊於1999年,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中國石油大學和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主辦的地學類學術性期刊。據2018年7月《古地理學報》編輯部...
9.姜洪濤,王富葆,揚達源,蘇州市晚第四紀古地理與工程地質條件研究,地理科學,Vol.23, No.1, 200310.Jiang Hongtao,DingYong,GongLi,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
周廷儒(1909年2月15日—1989年7月18日),出生於浙江省新登縣,地貌學、自然地理學家、古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33年...
1993年夏 主持Earthwatch課題——黃山第四紀古地理環境研究,接待16位外國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區域自然地理、旅遊地理、人地生態學、文化地理、區域經濟和相對論。1993...
三、中國近海第四紀古地理環境 參考文獻 第六章 中國近海地球物理場 第一節 中國近海地球物理調查及地球物理編圖概況 第二節 中國近海及鄰區重力場 一、渤海、...
馬溶之有廣博的地質地理學知識。他開拓了古土壤學的研究,並以此來分析第四紀地層的成因類型、古地理環境以及第四紀研究中的突出問題之一——黃土問題,從而豐富了...
有關專家說,這些化石動物群的發現,為研究華南第四紀古地理、古氣候、古生態以及古人類的活動與變遷提供了翔實的實物資料,具有很大的科學研究價值。這些化石的發現不僅...
1.1地理位置 1.2氣象 1.3水文 1.4地形 1.5地貌 2區域地質 2.1地質構造 2.2斷裂 2.3前第四紀古地理演化 2.4第四紀地質 2.5地震效應評價 3典型地層與特徵 3....
“鄖縣人”完整的頭骨化石為研究中國及東亞地區早期人類文化及第四紀古地理環境提供非常重要材料,也為科學家們提供了一個與非洲和歐洲同一時代的人類頭骨化石進行比較...
學堂梁子遺址豐富的石製品與動物化石的發現,為研究中國及東亞地區早期人類文化及第四紀古地理環境提供非常重要材料 [1] 。2001年6月被國務院核定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
建立了水下黃土-湖積物序列,這一序列與黃土-古土壤序列具有很好的可比性,為我國北方黃土地層和湖積地層之間的對比,以及第四紀古地理、古生態和古氣候的重建提供了...
學堂梁子遺址豐富的石製品與動物化石的發現,為研究中國及東亞地區早期人類文化及第四紀古地理環境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材料。參考資料 1. 湖北省十堰市鄖縣青曲鎮 .鄖縣...
第三節 上新世一第四紀古地理古環境 第九章 碰撞過程的擠壓與走滑變形 第一節 喜馬拉雅造山帶的造山構造變形 第二節 帕米爾構造結的擠壓和走滑構造變形 ...
也成為了青藏高原最東緣為數不多的現代冰川,其敏感性和脆弱性使其不僅具有重要的冰川地質學意義,亦是研究青藏高原第四紀冰期以來冰川的演化變遷、第四紀古地理氣候...
及古地理學、第四紀古地理學、人類歷史時期古地理學、古今地理環境與人類文明、沉積學、沉積環境、沉積相、古生態、古構造、古地貌、古氣候、古水文、古岩溶、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