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

第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

由中國期貨業協會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第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於2014年12月4日-6日在深圳舉行。本屆大會以“改革與創新·競爭與融合”為主題。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深圳市市長許勤出席大會並致辭。

大會形式,參加人員,大會議題,

大會形式

本屆大會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不僅有主論壇和5個分論壇,還包括了“2014中國上市公司風險管理論壇”、境外交易所專場活動、由境內6家證券、期貨交易所主辦的專場活動以及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十周年專場活動等,在最大限度上為境內外業界參會嘉賓提供交流與合作的平台。

參加人員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姜洋、主席助理張育軍出席會議,原主席周正慶、周道炯、原副主席范福春出席大會並作了書面發言。深圳市副市長陳應春出席了會議。同時,出席本屆大會的還有政府有關部門、中國證監會相關部門和派出機構、境內外證券、期貨交易所、期貨公司及金融機構的代表,國內外知名期貨及衍生品專家,以及多家媒體代表。

大會議題

2014年,服務實體經濟是國內發展期貨市場發展的一個必要要求。因此,從交易量、從管理的需求等方面考慮,衍生品市場應如何更好地回歸和服務實體經濟的發展也成為本次期貨大會境外交易所高層論壇的熱議話題。對此,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CME Group)執行長Phupinder S.Gill表示,在CME主要考慮三個因素:第一,要看實體經濟的真實需求是什麼;第二,要看衍生品市場的買家和賣家的興趣是什麼;第三,衍生品市場發展過程當中既有成功的例子也有失敗的例子。他們認為失敗的例子要比成功的例子更加具有學習的必要性。他進一步解釋道,無論是保證金也好、衍生品市場也好,它要服務實體經濟,其實它本身就跟實體經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擬定契約時就是要考慮實體的因素。
歐洲期貨交易所執行董事Michael Peters補充道,交易所要考慮到的問題,第一是衍生品市場和風險管理機制之間是否是相輔相成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價格發現和價格制定機制,它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關係是否是正常的。比如,在歐元危機時期,套期保值對整個國家的信用起到了保護作用。因此他認為,在期貨市場和更大的衍生品市場,交易所必須要跟蹤產品的價格走勢,然後才能夠作出判斷是應該看空還是看多的套期保值。在他看來,如果對實體經濟的產品有深入的了解的話,衍生品市場是一個很好的風險轉移機制。
新加坡交易所副總裁周士達認為,新加坡交易所規則與歐美接軌,鐵礦石等大宗商品生產商和交易者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滿足。台灣期貨交易所董事長劉連煜認為,推出新品種要貼近市場需求,滿足交易需求,延長交易時間,用活躍交易服務實體經濟。
此外,在探討境外成熟市場經驗對中國期權和原油期貨交易有何借鑑時,Phupinder S.Gill、周士達和李小加在高頻交易的標準上持有不同觀點。Phupinder S.Gill談道,他同意高頻交易就意味著它在市場當中的變化可能會是以秒為單位來計的,像這樣高的頻率是沒有真正地考慮到市場的變化,所以應繼續要考慮到高頻交易產生的原因是什麼,然後也要看高頻交易對市場能不能帶來價值。“我們也可以看到在2010年5月份的時候,高頻交易也曾經導致過崩盤的情況,所以我想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都需要非常的小心,要了解到每個國家的金融市場都有它自己的特色,不管這個特色是什麼,不變的就是監管的需求,我們必須要了解監管的需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