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亞洲金融論壇

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貿發局)主辦的第十五屆亞洲金融論壇(AFF)2022年1月10日於線上開幕。

為期兩日的論壇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紀念的重點活動,涵蓋60場演講及討論環節、展覽及AFF Deal Flow環球投資對接會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十五屆亞洲金融論壇
  • 舉辦時間:2022年1月10日
論壇簡介,論壇演講,參加人員,

論壇簡介

第15屆亞洲金融論壇(簡稱AFF)正是全球政府、金融及商界領袖交流的最佳平台之一。今屆AFF於2022年1月10至11日同時於線上線下舉行,將請來逾百位來自世界各永辨備地的環球政商領袖、金融及投資專家、商界翹楚、科技巨習兆己頭和經濟學家,深入分析市場變化,如何通過創效投資和商業策略實現可持續未來和包容性發展。

論壇演講

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 肖遠企
提出問題
第一,寬鬆財政貨幣政策的退出。疫情期間,全球特別是主要經濟體都推出極為刺激的財政支出和超級寬鬆的貨幣供應,這對對沖疫情衝擊風險發揮了積極作用。後疫情時代,這些政策如何退出將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退出時機、順序、方式和步驟的把握至關重要。在這一過程中,全球主要經濟體如何加強合作,能夠在多大程度上開展合作,減少退出的震盪,增強協調性、一致性,大家現在就應坐在一起好好討論,找到解決方法和路線圖。
第二,如何把通貨膨脹拉回到溫和水平。不管我們現在認為通貨膨脹是否是暫時的,或者通貨膨脹目標是否可以更高,但我們必須承認,全球已經進入了高通脹時代。回顧歷史,也有類似的情況,但我們也都走過來了。例如上世紀80年代主要國家曾經歷過高通脹,最後成功控制。過高的通貨膨脹對全球市場、社會生堡精活帶來不穩定衝擊,如果老百姓收入上漲速度趕不上物價上漲速度,很可能會引發嚴重的社會動盪。我們現在必須來思考如何把通貨膨脹水平重新拉回到我們可以承受的目標值內。
第三,如何塑造和改善全球供應鏈,以增進人類福祉。疫情對過去近百年全球化所構築的、相對穩定的產業供應鏈體系帶來了較大衝擊。目前,重構供應鏈的聲音不絕於耳。對此我們必須認真、嚴肅地思考。全球供應鏈體系是建立在國際貿易分工比較優勢理論基礎上的,從成本效益角度核算,更加有利於各經濟單位和市場主體。那么,在後疫情時代,全球供應鏈體系如何重建,這是一個很大的問號。我認為,成本最小化、可得最便利化是我們的目標。恢復後的全球供應鏈體系必須能有效提升人類福利,密切各國和地區的聯繫與人員往來,有利於建設一個更加相互依賴、相互包容、守望相助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第四,應對氣候變化已迫在眉睫。氣候變化是當今斷元影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其中有許多不確定性,我們並不知道。但我們知道的是,在過去幾十年,各種極端氣候災害發生的頻率大為增加,天氣變化的既有規律已被打破。金融應對氣候變化有很多工作可以做。例如,如何把更多金融資源投入到綠色產業、綠色企業,增加綠成色。如何通過權重計算、評級安排、碳排放權交易等來實現清潔能源的推廣。在保險領域,如何從通過理賠彌補投保芝想抹夜人損失,更多地介入到氣候數據監測、災害風險防範和早期預警等功能。
深化加強
一是財富管理。據市場預測,2021年內地個人可投資資產規模將達到200多萬億元,隨著經濟持續發展,人均資產水平將進一步提升,香港可以發揮獨特優勢,實現資產全球配置。
二是再保險領域。再保險需要各方面的專業機構和人才,如安全評級機構、專業律師、災難建模專家、精算師、投資經理等。隨著內地經濟與國際聯繫更加緊密,再保險需求不斷擴大。香港是亞太傳統的再保險中心,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三是健康和養老保險。目前內地人均預期壽命已達77歲,60歲以上人群占人口比例19%,長壽時代人們對健康保險和養老保險的需求陡增。香港人均預期壽命85歲,為全球最高,有發展健康和養老保險的經驗和做法,這方面合作潛力巨大。
四是金融科技。內地和香港金融科技發展速度都很快,對改善金融服務,特別是普惠金融發揮了重要作用。新冠疫情還加速了金融科技的套用。市場還有很大的潛力。兩地之間可以在信息共淚拘霉騙享和監管方面加強溝通協作。
五是風險管理。風險管理是金融機構的核心競爭力,既能防風險,也能創造價值,提升利益相關者回報。我們可以分享風險管理理念、工具、產品和技能等方面的理論與實踐。
六是專業資格培訓。粵港澳大灣區需要大量高素質金融人才,既了解內地經濟運行特徵,又熟悉國際技術和理念。一些專業領域的管理和操作人才培訓培養都很急迫,如公估師、精算師、理財師、審計師等。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 方星海
發展背景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才循多導下,內地經濟保持良好發展態勢,資本市場成功應對內外風險挑戰,運行穩健,深化改革開放、服務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股票市場方面,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科創板、創業板試點註冊制改革順利推進,A股總體穩中有升。滬深兩市共484家企業IPO,融資5351.5億元;546家上市公司完成再融資;日均成交額1.06萬億元,市場活躍度和韌性明顯增強。年末公募基金規模超25萬億,創歷史新高。外資保持穩步流入,全年外資淨流入A股市場3846億元,為過去五年最高水平。期貨市場方面,平穩推出生豬期貨,一年來運行平穩,成交持倉穩步增加,期貨價格對生豬養殖企業的預期引導作用逐步顯現。廣州期貨交易所設立,中證商品指數公司開業運營,期貨市場組織和機構體系進一步完善。首批商品期權品種作為特定品種引入境外投資者參與交易,對外開放進一步深化。2021年期貨市場日均成交3092.48萬手,日均持倉2795.96萬手,均創歷史新高。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明顯提升。交易所債券市場方面,市場運行總體平穩,全年新發行債券約8.7萬億元。總的看,2021年內地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力度和效果明顯增強,實現了量質雙升。
發展優勢
中國證監會一直高度重視兩地資本市場優勢互補、協同發展,不斷深化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近年來,兩地資本市場的密切合作沒有受到疫情和國際環境的影響,在市場、產品、機構、監管等領域的務實合作不斷呈現新亮點、取得新突破。市場與產品互聯互通方面,雙方支持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和科創板股票先後納入滬深港通標的,推動ETF互通產品順利實施。我們支持並協助在香港推出A股指數期貨,為國際投資者提供了更為便利的投資內地市場的風險管理工具,增強了香港對國際資本的服務能力和吸引力。內地企業赴港上市方面,證監會一直以來支持符合條件的內地企業赴港上市融資,截至2021年底,在港上市的內地企業已達到1222家,占香港上市公司總數的47%。這為內地企業全球配置資源,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助力,也為全球投資者分享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紅利創造了良好的機遇。近期,證監會就境內企業赴境外上市相關制度規則公開徵求意見,我們相信,相關規則的推出,將進一步增加內地企業境外上市監管制度的穩定性和可預期性,更好地支持企業依法合規赴境外上市,更有效的保護全球投資者合法權益。機構互設方面,已有9家港資合資證券公司、2家港資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和1家港資全資期貨公司在內地展業,34家內地證券公司、25家內地基金公司和17家內地期貨公司在香港展業。監管合作方面,兩地證監會定期召開高層和工作層面會議,健全完善了跨境風險防範、跨境衍生品監管等合作機制,在日常監管、執法和信息交換、人員交流等方面合作日益密切順暢,為兩地市場平穩運行提供了有力監管保障。

參加人員

聯合國氣候行動及融資特使、英倫銀行前總裁馬克.卡尼(Mark Carney)、前歐央行行長特里謝、及有「金融創新教父」之稱、Moven Bank創辦人布雷特.金恩(Brett King)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 肖遠企中國證監會副主席 方星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