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南方都市報》主辦的“第十二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於2012年6月30日在澳門威尼斯人劇場舉行頒獎典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十二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
- 時間:5月18日
- 地點:澳門威尼斯人劇場
- 公開獎:年度國語專輯
基本信息,獲獎名單,大賽評價,評審名單,
基本信息
【提名發布會】
時間:5月18日 地點
【頒獎典禮】
時間:6月30日 地點:澳門威尼斯人劇場
獲獎名單
【公開獎】
最佳國語男歌手:汪峰《生無所求》
最佳國語女歌手:魏如萱《不允許哭泣的場合》《在哪裡》
最佳國語男新人:張智《尼勒克小鎮》
最佳國語女新人:以莉·高露《輕快的生活》
最佳新樂隊/組合:19樂團《19》
最佳樂隊:低苦艾《蘭州 蘭州》
最佳組合:南王姐妹花《巴力瓦格斯》
最佳搖滾藝人:黃貫中《A小調協奏曲》
最佳電子藝人:梁基爵《Digital Hug》
最佳民謠藝人:陳明章《青春》
最佳爵士/藍調藝人:胡德夫《大武山藍調》
最佳嘻哈/說唱藝人:蛋堡×Shin-Ski《踩.腳.踏.車》
最佳民族音樂藝人:羅思容與孤毛頭樂團《攬花去》
最佳R&B/Soul藝人:方大同《15》
最佳舞曲藝人:蕭亞軒《我愛我》
最佳封套:蔣明《再見北方》(設計:史茅茅)
最佳企劃創意:王嘯坤《唱片》
年度合輯:群星《很久沒有敬我了你 電影·音樂·劇 原聲帶》
年度藝人:左小祖咒
【粵語獎】
年度粵語專輯:林一峰/黃馨《花訣》
年度粵語歌曲:C AllStar《天梯》
最佳粵語男歌手:黃貫中《A小調協奏曲》
最佳粵語女歌手:謝安琪《你們的幸福》
最佳粵語男新人:許廷鏗《出走三部曲》
最佳粵語女新人:林欣彤《Vocalist》
【技術獎】
最佳作詞人:陳昇(陳昇《滾滾遼河》)
最佳作曲人:陳小霞(林宥嘉《晚安》)
最佳編曲人:譚伊哲(尚雯婕《夜之繆斯》)
最佳製作人:尚雯婕/譚伊哲/尚·馬龍/Daniel Merlot/Zuge(尚雯婕《in》)
最佳錄音:全勝/張博/Eric(黛青塔娜與HAYA樂團《遷徙》)
最佳HIFI藝人:陳潔儀《重譯》
【評審團獎】
評審團專業致敬獎:
黃耀明《拂了一身還滿》
林宥嘉《美妙生活》
陳昇《家在北極村》
【百家傳媒獎】
百家傳媒年度突破獎:泳兒
百家傳媒年度舞台演繹獎:鄭伊健
百家傳媒年度最受矚目歌曲:胡夏《那些年》
百家傳媒年度最受矚目專輯:何韻詩《Awakening》
百家傳媒年度最受矚目男歌手:黃耀明
百家傳媒年度最受矚目女歌手:譚維維
百家傳媒年度最受矚目音樂人:陳珊妮
大賽評價
失落金曲獎的台灣優秀音樂得到肯定
當然,之前已成功舉辦了11屆的華語音樂傳媒大獎,恰如其分地傳承了金曲獎以往“只選好音樂,不重歌手名氣”的評選標準。只不過,在金曲獎逐漸向商業市場妥協的當下,華語音樂傳媒大獎的這份堅持顯得彌足珍貴。就第12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的獲獎名單而言,它竟意想不到地完成了本來金曲獎該完成的使命。經過新舊世紀的遞嬗,台灣音樂已毫無爭議接棒香港執華語樂壇的“牛耳”。近幾屆的金曲獎評選結果基本屬於賺了眼球,卻輸了口碑。本屆金曲獎當然也不例外,遺漏了一大批2011年度台灣發行的優秀唱片,而這份遺憾竟在華語音樂傳媒大獎得到補償。最佳國語女歌手魏如萱頭一次登頂,她在《不允許哭泣的場合》得到終審專業評審的一致通過,加冕國語女歌手。傳媒大獎的評審正是肯定她從自然卷樂團的輕鬆跳脫的cutie pop到現在的文藝氣質女伶的驚人蛻變。
由於金曲獎在“新人獎”設定中整合了單體歌手、組合、樂團,而在主流市場當中,單體歌手容易包裝而更受矚目,因此難免會遺漏不少優秀的新晉組合及樂團。由“暗黑公主”陳珊妮及獨立音樂人陳建騏組成的19樂團,一改陳珊妮以往演繹方式的灰暗隱晦,在輕鬆的電氣節拍下,呈現了有別於“常態”陳珊妮的另一面,雖然不如當年合夥香港音樂人李端嫻組“拜金小姐”時的驚艷,也不容忽視。最佳新樂隊/組合的褒獎也實至名歸。當然,以莉·高露與羅思容在金曲獎得獎之後於華語音樂傳媒大獎再受肯定,證明好音樂還是有好報。
此外,不能不提的是,台灣音樂在華語音樂傳媒大獎的獲獎名單中赫然還有獲最佳民謠藝人的陳明章以及最佳爵士/藍調藝人的胡德夫。兩位台灣殿堂級的音樂人,前者一直堅持其“那西卡”模式的淡水走唱團,將台灣本土鄉謠與島嶼文化融匯結合,且沒有喪失其早年參與“黑名單工作室”時的初衷,堅持音樂抒發政治理想。胡德夫是台灣民歌時代的活化石,其對原住民土地的熱愛都深深隱含在其深沉滄桑的嗓音中,《大武山藍調》是繼《匆匆》後,胡德夫以藍調爵士重繪其排灣部落的“聖山”大武山。有意思的是,這兩張碟都不是傳統的國語作品,陳明章的《青春》唱的是台語,胡德夫的《大武山藍調》唱的是英文,好音樂並不簡單以語言來區分。這是華語音樂傳媒大獎邁出有意義的一步。
最佳嘻哈/說唱藝人授予給蛋堡,不過個人覺得蛋堡並不在其最巔峰狀態,其第一張《收斂水》依然是蛋堡最強悍的作品,反而2011年度北京說唱界元老組合隱藏的成員Sbazzo(馬克)、王波(前成員),以及台灣地區大支的作品均優於蛋堡。最佳組合頒授給南王姐妹花也屬不過不失,若同屬台灣地區的組合“自然發揮”得獎,同樣合理。
香港樂壇並非絕對淪陷
華語音樂傳媒大獎一直分設國語獎及粵語獎。粵語獎每年有年度專輯、年度歌曲、最佳男歌手、最佳女歌手、最佳男新人、最佳女新人六個獎。由於港樂在整個華語音樂影響力節節敗退,主流音樂拼不過台灣,獨立小眾音樂也不像內地玩得風生水起。有人也爭議過這些粵語獎的設立是為了避免香港音樂難堪,而保留的“遮羞布”。誠然,港樂影響力是大幅下降,但音樂的格局自21世紀後尤其2004、2005年後便逐漸多元化。網際網路時代、個性化時代,一直以puppy love音樂示人的香港樂壇絕對是死路。還好,港樂沒死,起碼還有為數不少的有想法的音樂人在探索轉型。
本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的粵語獎項,撇開分量略顯不足的男、女新人,年度專輯《花訣》放之於2011年度整個華語樂壇,與其他最優秀的作品相比同樣不遑多讓,林一峰的古典情結與馮翰銘的縝密細膩迸發出絕妙的藝術火花。《花訣》概念完整、旋律舒暢、編曲精緻,林一峰與黃馨的演繹也非常到位。這張大碟在筆者的2011年度五大華語唱片之列。黃貫中憑《A小調協奏曲》捧得粵語男歌手獎,而且拼掉了汪峰、左小祖咒兩大搖滾猛將,勇奪“最佳搖滾藝人”。黃貫中回歸hard rock/classic rock的氣魄值得嘉許。奪得粵語女歌手獎的謝安琪,《你們的幸福》重拾社會話題的套路,駕輕就熟重新俘獲樂迷的心。方大同維持香港音樂代表強勢輸出的勢頭,《15》的blues rock以近乎黑人音樂的原汁原味彰顯其音樂的大野心,其奪得“最佳R&B/Soul藝人”不出意外。“人山人海”的梁基爵,繼2002年的“Gaybird”名義後,2011年發行了實驗前衛的《Digital Hug》,其實找回當年的《Made by Gaybird》就知好貨,2011年那張得到明哥黃耀明讚譽的大碟,是梁基爵在炮製流行音樂之餘,“走神”的一張佳作,本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的“最佳電子藝人”得獎正是他。
從獲獎名單可窺探出,港樂勢力並非淪陷,也沒有完全被消解。提名名單最後五強中,港樂也呈現不俗的競爭力,陳奐仁、盧凱彤、趙學而、麥浚龍、Swing、C Allstar、My Little Airport、鐘氏兄弟、廿四味,多個單位的入選從側面反映出港樂仍然是華語樂壇不容忽視的重要“一極”。
搖滾、民謠依然是內地強勢領域
繼第十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汪峰憑《信仰在空中飄揚》奪得最佳國語專輯及最佳搖滾藝人後,汪峰再憑2011年發行的《生無所求》連下兩城奪得最佳國語專輯及最佳國語男歌手兩項大獎,雖然失落“最佳搖滾藝人”,但風頭不減。雖然步入主流,但汪峰充沛的創作力及高質素的詞曲保證其維持一定的高水準。汪峰作為內地搖滾極有市場號召力的人物反映出內地消費“搖滾”的市場正蓬勃繁榮中。
搖滾、民謠毫無爭議是內地最強勢的音樂領域。最佳國語男新人的張智,伙拍吳俊德(前“舌頭”樂隊主創)等組成旅行者,成果作品《尼勒克小鎮》,結合冬不拉等新疆民族樂器,以民謠勾畫出西北風情,開“地圖民謠”的風氣。同屬西北民謠/搖滾板塊的低苦艾(來自蘭州地區),不像前輩樂隊野孩子般厚重蒼涼,但不失雄渾奔放,且根源民謠味道濃重,並不像很多樂隊愛賣弄技巧,內容實際虛空,2011年度的作品《蘭州 蘭州》有內涵,有想法,有良心,2011年度最出色的樂隊稱號沒有多少爭議。當然,華語音樂傳媒大獎得獎專業戶左小祖咒這次“升呢”為“年度藝人”,褒揚這位藝術出位的另類搖滾怪傑用心良苦。
評審名單
(排名不分先後)
咨委
李皖 資深樂評人、人物匯報總編輯
周兵 廣東電台羊城交通台總監
崔恕 樂評人、製作人、內地知名詞人
張亞東 內地著名音樂製作人
黎小田 香港著名音樂人、流行音樂資深作曲家
陳珞 嶺南樂壇資深製作人
許巍 內地創作歌手、著名搖滾藝人、音樂製作人
台灣評審
陳彼得 台灣資深音樂人
塗惠源 台灣著名編曲人、音樂製作人
吳建恆 台灣資深DJ、MTV主持、中音會評審召集人
張鐵志 著名文化評論人《新新聞》周刊副總編輯、當代藝術中心協會理事
小樹 Street Voice音樂頻道總監/DJ,第十六、十七屆金曲獎評審
L君 台灣樂評人、KKBO X專欄作家
趙家駒 台灣音樂文化國際交流協會理事長
港澳評審
袁智聰 前《音樂殖民地》主編,著名樂評人
馮禮慈 資深樂評人、香港中文大學客席講師
湯禎兆 流行文化研究者、著名作家
鄭國江 著名填詞人
梁翹柏 著名音樂製作人、浮世繪樂隊主腦
林健華 香港著名音樂製作人
夏至(Mini) 填詞人、電台/電視台音樂節目主持
陳詠謙 香港詞人、多棲音樂人
林日曦 新晉填詞人
周國豐 香港電台國語台副台長
“十大中文金曲”製作總監
青介 香港商業電台創作部總監,填詞人,小說作者
伍樂城 著名音樂監製及作曲人、伯樂音樂學院院長
林綸詩 文化研究人,專欄作家
陳宇健 澳廣視-澳門電台DJ、節目監製
田中小百合 澳門樂評人、音樂專欄撰稿人
何重立 資深唱片人、DBC香港數碼廣播電台音樂總監
陳大文 獨立樂評人、3C音樂網誌創辦人
Holf Yuen 業餘填詞人、樂評人,設立網誌《斥測樂壇》
內地評審
郵差 大獎評審召集人、天涯音評會創始人
邱大立 資深獨立樂評人
風子 DIY M USIC音樂網創辦人
楊震 星海音樂廳市場行銷總監、全國十大錄音師
彭力 知名DJ、廣州汽車音樂電台主持
蘇念真 大洋網小區主編、音樂策劃人
小櫻 《聆聽》雜誌主編、星外星市場及宣傳總監
李文楓 海峽音樂節藝術總監、海石音樂製作人
老丁 信息時報音樂記者
王擊凡 南方都市報編輯/記者《當紅一擊》主持《RIC E》主編
九時用茶 《聆聽》雜誌副主編、星外星唱片宣傳主管
慕容小蟲 雜誌編輯
彭俊明 21C N音樂頻道主編
張軍軍 內地知名錄音師、混音師
司馬鋒 廣州交通電台《廣州C AR們》節目主持
潘多拉 廣東電台音樂之聲DJ
霍立韻 佛山電台DJ、資深音樂節目主持
劉洋 深圳音樂廣播資深DJ《鵬城歌飛揚》高級主管
陳靈偉 深圳鳳凰廣播創意製作總監
五擺五折 《捷運早八點》編輯
張曉舟 資深樂評人、活動策劃人
鄭洋 “中歌榜”製作人、北京音樂台台長助理
朱雲 北京音樂台DJ
李海鷹 著名音樂人、作曲家
李廣平 中國流行音樂學會副秘書長、詞曲作家、音樂製作人
李宏傑 張北音樂節總策劃、HIP- HO P製作人
丁寧 星光國際傳媒集團副總裁
賀愉 《Q》中文版前主編
朱烽 C EEI娛樂經濟研究室創始人、娛樂行銷專家
科爾沁夫 資深獨立樂評人、詞曲作家
小娛 新浪微音樂運營主管
蔡穎哲 樂評人、廈門《財富經濟》編輯部主任
陳賢江 搜狐音樂主編《Hit輕音樂》前主編
王碩 “壞蛋調頻”聯合創始人《周末畫報》北京城市版副主編
燕子 騰訊音樂頻道編輯
樹娃 騰訊音樂頻道記者
朱爾摩斯 搜狐音樂編輯、友誼唱片經理
王磊 奇藝網音樂總監、星石唱片創辦人
盧世偉 《音樂周刊》主筆
何小P 唱片策劃人
琳距離 百人文化宣傳總監
冬青 《我友音樂》前主編
阿落 《當代歌壇》副主編
孫孟晉 資深樂評人、演出策劃人、東方電視台音樂頻道編導
安柯 陝西音樂廣播節目部主任
戴維 江蘇交通廣播網副總監、DJ
大地 獨立樂評人、媒體專欄撰稿人
內陸飛魚 雲南樂評人、影評人、媒體人
紫微 雲南音樂台DJ、昆明五百里城市音樂節舞台總監
海外評審
小信豬 新加坡樂評人
月貝凡 馬來西亞樂評人
策劃/統籌:何穎珊 彭思敏 王擊凡
專題執行:彭思敏 張姬 王擊凡 劉奕伶
專題采寫:南都記者 黃銳海 朱燕霞 簡芳 吳莎 黃曉雅 蔡麗怡
實習生 劉榮樂 劉敏儀 甄子賢 楊叢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