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術語,就唯識論所立八識從眼識數之意識位於第六,故謂為第六識,亦云第六意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六意識
- 類型:佛學術語
佛學術語,就唯識論所立八識從眼識數之意識位於第六,故謂為第六識,亦云第六意識。
第六識 第六識,是佛學術語,就是第六識意識。第六意識也。
”南先生認為第六感是獨影意識,即是第六意識的一個功能的顯現。”“唯識學把‘第六意識’的這種潛在功能,命名為‘獨影意識’,又叫做‘獨頭意識’。這種‘獨影意識’的作用,可以脫離‘前五識’而單獨活動。它活動的最顯著的範圍,...
六識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前五者的作用是了別物質界,後者(即第六意識)的作用則是了別精神界。所以,根和塵是客觀的,而識則是主觀的。學佛的人,對客觀的存在無可修,可修的只是自己的內識。如何轉變內...
我們的第六意識是依靠第七識而生起的,所以被稱為意根。好像我們的眼識依靠眼根而生起,所以稱為眼根;第六識依靠意根而生起,所以稱為意識。 五蘊互相關係 編輯 語音 五蘊中的色蘊,分為內色與外色,就是根與境(塵)。塵是所...
我們的第六意識是依靠第七識而生起的,所以被稱為意根。好像我們的眼識依靠眼根而生起,所以稱為眼根;第六識依靠意根而生起,所以稱為意識。五 五蘊之間的互相關係 五蘊中的色蘊,分為內色與外色,就是根與境(塵)。塵是所...
第三就諸識有無能遍計說:安慧說能遍計的妄執心的識體,通於八識,因為凡是有漏的,就一定是有執的;護法說只有第六意識與第七末那識有能遍計。第四就心識作用多少說。安慧立識體(自證分)一分,難陀立見、相二分,陳那立三...
恆行不共無明,系與第七末那識相應之無明,即與貪等根本煩惱相應而起,此無明無始以來恆行,障礙真義智,故稱恆行;又自一切凡夫心常無間之觀點言,乃與相應於第六意識之無明有異,故稱為不共。獨行不共無明,系與第六意識相應之...
北傳佛教認為,眾生無量,所以無量的諸佛一直在救度眾生,諸佛以大慈悲本願力,入秘密禪定,以自己的大定力結合本願,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展現出佛國淨土。於是特別有一派淨土宗,專門求往生淨土的。阿羅漢的修為不究竟。認為阿羅漢...
但我們發心修行要以第六意識妄想心為依據,所以此心是善惡的根源,此心以生滅無常為特徵。我們修行就是要收住這個心猿意馬,不令它東奔西馳妄想紛飛。《金剛經》說:‘云何降伏其心。’就是要降伏這個妄想心。四.觀法無我,法是...
是轉有漏的第六意識聚所得的無漏智。這個智善觀察一切諸法的自相及共相,無礙自在。又攝藏無量陀羅尼(總持)門、三摩地(定)門,及所發生的六度、三十七菩提分、十力、十八不共法等無量功德珍寶,在大眾會中,能現一切自在作用...
讀誦時往往一面讀誦,一面思維經中意趣,如是則心不得清淨,思維想像研究探討都落在第六意識,決定障礙了開悟的門徑,很難成就三昧。自古以來解悟者多,證悟者少。證悟要由定慧契入,而老實人可由讀誦得到三昧,大開圓解。所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