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個五年計畫(1991—1995)

1991-1995年是中國第八個五年計畫時期。1990年l2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八五”計畫的建議》,提出了今後十年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本任務和方針政策。1991年3月第七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國務院《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第八個五年計畫綱要的報告》。以1992年鄧小平同志重要談話和中共十四大為標誌,“八五”時期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新的階段。

價值,增長速度,取得成就,

價值

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八五”計畫期間取得的最大成就是提前五年完成了到200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的戰略目標。1995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達到57600億元,扣除物價因素,是1980年的4.3倍,提前完成了“翻兩番”的任務。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在中國經濟發展史上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八五”時期中國的一些主要產品的產量穩步增長。總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有煤炭水泥、棉布、電視機、糧食、棉花、肉類。居世界第二位的是鋼和化學纖維。發電量居世界第三位。

增長速度

在整個“八五”計畫期間,中國經濟年均增長速度達11%左右,比“七五”時期的年均增長高出近4個百分點,經濟波動不到5個百分點。統計資料顯示,在中國執行的8個五年計畫中,“八五”計畫是中國曆次五年計畫中增長最快、波動最小的一個五年計畫。
固定資產投資加快,產業結構日趨合理。“八五”期間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38900億元,年均增長17.9%,比“七五”高l3.6個百分點,其中國有單位投資年均增長22.9%,大大高於“七五”年均4.1%的水平。
“八五”計畫期間全部建成投產的基本建設大中型項目約為845個,建成投產的限額以上的重點技術改造項目約為374個,這些項目使主要產業部門的的技術水平和企業的裝備水平、市場競爭能力有了較大提高。
“八五”期間新建鐵路幹線5800公里,複線3400公里,電氣化2600公里,公路新增10.5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00多公里,港口吞吐能力增加1.38億噸,新建機場12個,鋪設長途光纜幹線10萬公里,電話交換機總容量新增5895萬門,發電裝機總容量新增7500萬千瓦,新增產電力年均增長9%。
“八五”期間第一產業產值年均增長4.1%,第二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7.3%,第三產業產值年均增長9.5%,一、二、三產業的產值結構由“六五”末期的28.4:43.1:28.5和“七五”末期的27.1:41.6:31.3轉變為“八五”末期的20.3:47.7:32.0。

取得成就

經濟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
以分稅制為核心的新財政體制,以增殖稅為主體的新稅制已經基本建立並正常運行。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初步分開,匯率順利並軌,新的巨觀經濟調控框架初步建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明顯增強,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格局已經形成。
對外開放總體格局基本形成
對外開放的範圍和規模進一步擴大,形成了由沿海到內地、由一般加工工業到基礎工業和基礎設施的總體開放格局。以上海浦東為龍頭的長江地區的開發開放,成為“八五”期間對外開放區域布局的一項重要舉措。中國對外開放的縣市超過1100個,興辦了一大批經濟開發區和13個保稅區。
對外貿易迅速發展
對外貿易總額累計達10145億美元,比“七五”翻了一番,年均增長19.5%,高於“六五”的12.8%和“七五”的l0.6%。年出口額已突破1000億元,占世界商品貿易的比重從“七五”的1.6%增加到3%。1995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居世界第十一位;國家外匯儲備已達到736億美元,比“七五”末期的111億美元增加5.6倍。
城鄉人民生活繼續改善
“八五”期間,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收入達1578元,扣除物價因素,年均增長分別為7.7%和4.5%,大大高於“七五”的3.7%和2.8%。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累計達67275億元,扣除物價因素,年均增長10.6%,大大高於“七五”時期3.3%的水平。1995年底,城鄉居民儲蓄餘額接近3萬億元,比“七五”末期增加兩萬多億元。
“八五“”期間,城鄉新建住房面積43億平方米,到1994年末,農村人均居住面積達20.5平方米,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達7.7平方米。
“八五”期間全社會勞動者總數約增加5000萬人,其中城鎮勞動力增加3740萬人。貧困人口由80年代末的8500萬人減少到6500萬人。
“八五”期間人口過快增長的勢頭得到抑制,人口自然增長率由1990年的14.39‰降到l995年的10.55‰。廣播和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78.7%和84.8%,比1990年提高4和5個百分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