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鴉片戰爭:洗劫圓明園

第二次鴉片戰爭:洗劫圓明園

《第二次鴉片戰爭:洗劫圓明園》是2003年巴黎硝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貝爾納-布里澤。本書講述了英法兩國1860年在鴉片戰爭時期遠征中國劫掠圓明園的歷史事件。

基本介紹

  • 書名:《第二次鴉片戰爭:洗劫圓明園》
  • 又名:1860圓明園劫難
  • 作者:貝爾納-布里澤
  • 出版社:巴黎硝岩出版
  • 出版時間:2003
本書簡介,作者簡介,寫書背景,

本書簡介

(Editions du Rocher)推出貝爾納-布里澤(Bernard Bryzay)詳述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的歷史專著。
第二次鴉片戰爭:洗劫圓明園》(Le sac du Palais d'ete, seconde guerre de l'opium)。作者在40多種當年記述和個人回憶錄基礎上,勾勒出中西交往史上一段火與凍的衝撞。他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列舉事實,不迴避亦不歪曲,展現東西方文明接觸之初的坎坷,讓讀者了解19世紀後半葉,英法殖民者如何用槍炮、毒品敲開閉關自中國大門,竟至使用強盜手段掠奪中國國寶,燒毀世界奇蹟園林。布里澤,這位西方知識分子,以感人的正義精神,揭開了西方政界乃至文化界人士始終未予正視的這段往事。他毫不猶豫地宣稱:“英國是第一個麻醉毒品販賣國”,“圓明園被洗劫,給中國人造成的心靈創傷,就同1871年普魯士軍隊入侵法國,將羅浮宮和凡爾賽宮一併摧毀那般無法癒合。”席哈克總統讀完其著作後表:“我欣慰地看到,一位法國作家為澄清我們共同歷史上的篇章,做出了貢獻。”布里澤先生的專著出版後,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應,各家報章雜誌紛紛評論,稱讚作者精神可嘉,文風高尚。為此,記者採訪了布里澤先生。

作者簡介

貝爾納·布里澤,法國人,曾在法國《費加羅報》擔任記者。他酷愛中國文化,曾經十幾次前往中國。經過兩年的蒐集整理和寫作,2003年布里澤在法國出版了《1860:圓明園大劫難》。這本根據當年參與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暴行的英法外交官、軍官和士兵的第一手回憶錄寫就的專著,清晰地再現了這場人類文明史上的浩劫,並披露了許多珍貴、罕見的歷史細節,一經出版就在西方世界引起強烈反響,被時任法國總統席哈克稱為"為澄清我們共同歷史的片段作出了貢獻"。

寫書背景

新華社記者 杜華舉 攝
記者:您寫這本書的初衷是什麼?
布里澤:我曾經15次前往中國,對中國文化、中國人民懷有深深的仰慕之情。我還研究過很多古老的文明,比如古埃及文明,但它們大多已經消亡,只有中華文明依然綻放光彩,而中國的老百姓智慧、勤勞且充滿活力,他們是一個優秀的族群。
多年前我到北京旅遊,我先去了頤和園,隨後又乘坐計程車來到圓明園。那是我第一次參觀圓明園,園內的遊客比起頤和園少了很多。當我看到園內的斷壁殘垣時,我難過地流下了眼淚。作為一個法國國民,我覺得既傷心又羞恥。回到巴黎後,我希望更多地了解這一段歷史,但發現相關的書籍寥寥無幾。我想,這其中可能有多個原因。首先,這段歷史對於中國人來說意味著屈辱,但對法國來說,由於沒有任何傷亡,所以很容易就被人們淡忘了;此外,還有人對搶劫一事感到羞恥,所以不願多提。
在發現這種情況之後,我萌生了寫一本書的念頭,希望讓更多的法國人了解當年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的歷史。英法聯軍當年的行為是對中國和全人類犯下的一樁罪行,圓明園的瑰寶是世界的文化遺產,它屬於中國人民,也屬於地球上的人類。作為一個法國、歐盟以及世界公民,我同樣感到遭到了搶劫。
後來我找了幾家出版商,但他們都不願意接下這筆生意,因為他們認為,這本書的發行量可能不會很大,如果只是印上幾百冊的話,利潤將會很少。不過在朋友的幫助下,我還是成功地出版了這本書。略感遺憾的是,為了節省成本,當初書內並沒有彩色插圖,無法將圓明園珍貴的藏品展現在人們眼前。
現在《1860:圓明園大劫難》已經在法國再版三次,銷量是預期的10倍。這本書還被譯成中文,並加入了精美的插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