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結合是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表明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道路、理論、制度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表明中國共產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的自覺性達到了新高度。
提出經過,重要體現,
提出經過
2018年5月4日,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並沒有定於一尊、一成不變的套路,只有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本國具體實際、歷史文化傳統、時代要求緊密結合起來,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才能把藍圖變為美好現實。”這裡首次指出“兩個結合”的內容。
《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二卷收入的《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首次提出“兩個結合”的概念。講話強調,在新的征程上,中國共產黨必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這一論斷意味著,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堅持的“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基礎上,又提出“第二個結合”,即“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深刻總結並充分運用黨成立以來的歷史經驗,從新的實際出發,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論斷,突出強調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還是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產物。
作為《習近平著作選讀》開卷篇的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兩個結合”作出了進一步分析和強調,指出:“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這一重大論斷,精闢闡述了“兩個結合”的深刻內涵和重大意義,為黨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堅持“兩個結合”、推進理論創新指明了原則路徑,提出了明確要求。
對於“第二個結合”,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必須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民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基礎和民眾基礎,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紮根。”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這十個體現中國人民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詞語,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被寫入黨的二十大報告。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激活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使中華文明再次煥發出蓬勃生機與活力。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馬克思主義獲得豐富的文化滋養,所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
“第二個結合”是對歷史的深刻總結,對規律的深刻揭示,也是對未來理論發展的正確引領,代表了中國共產黨新的覺悟和新的認識高度,體現了黨和人民強烈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
重要體現
“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麵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重要的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從而使馬克思主義不僅具有“中國內涵”,而且具有“民族形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開闢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新境界。
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築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全方位、多角度闡釋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治國理政的理念和思維,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了更加宏闊深遠的歷史縱深。
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角度,人們能夠更透徹地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黨的二十大報告系統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人口規模巨大”的特色,內含天下為公、天下大同的社會理想;“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特色,內含民為邦本、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特色,內含厚德載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特色,內含天人合一、萬物並育的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文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特色,內含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的交往之道。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了不同於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二卷收入的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的講話指出:“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社會性質、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的。”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形成了關於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的豐富思想。這些思想中的精華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形成提供了豐厚的文化滋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我們黨開創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治協商制度,與中華文明的民本思想,天下共治理念,‘共和’、‘商量’的施政傳統,‘兼容並包、求同存異’的政治智慧都有深刻關聯。我們沒有搞聯邦制、邦聯制,確立了單一制國家形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就是順應向內凝聚、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發展大趨勢,承繼九州共貫、六契約風、四海一家的中國文化大一統傳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歷來講求‘天下一家’,主張民胞物與、協和萬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美好世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觀念和精神血脈的現代化、時代化,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成為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前進方向的鮮明旗幟。
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人民民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凝聚起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團結奮鬥的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戰略高度,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
《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收入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文,闡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問題。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豐富營養,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強調要“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在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國小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了古聖先賢的思想。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民為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君子喻於義”、“君子坦蕩蕩”、“君子義以為質”;“言必信,行必果”、“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德不孤,必有鄰”、“仁者愛人”、“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貧濟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這些思想和理念,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永不褪色的時代價值,既隨著時間推移和時代變遷而不斷與時俱進,又有其自身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24個字無不滲透著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素的吸收和運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生而為中國人,最根本的是我們有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我們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充分體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升華”。
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堅持“兩個結合”,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歷史責任。我們要通過學習《習近平著作選讀》,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充分認識這一思想為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的原創性貢獻,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的歷史性貢獻,更加自覺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