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作為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目標之一,“中國文學走出去”正在得到文學界的熱議與實踐。日前,在成都巴金文學院召開的第九屆中韓作家會議上,中國文學國際化再次成為熱議話題。會議韓方負責人、仁荷大學韓國語言文學系洪廷善教授認為,中國文學在國際上的地位和中國的政治、經濟地位不相匹配。他說:“雖然中國文學在世界舞台上的曝光度顯著提高,湧現出了一批像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這樣擁有世界影響力的優秀作家,但與中國的政治、經濟地位相比,顯然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此次中韓作家會議的中方負責人——四川作家協會主席、中國知名小說家阿來表示,中國政府和文學界近年來都很努力地為此做了諸多嘗試。
洪廷善認為,想改變這一現狀還需要中國文學界作出長期的努力,“在這一過程中,雖然作家個人的努力很重要,但這一努力在開始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還需要國家、政府層面的大力支持,比如對作品的譯介和作家們參加國際交流活動的資助等等。”
近年來,中國政府對於文學領域的國際交流愈發重視,與會業內人士認為,讓中國文學走出去需要在政策的制定和方式的運用上展現出高度的智慧。
“我們來四川尋找文學想像中的世界。”5月25日,第九屆中韓作家會議在成都開幕。兩國70餘位作家匯聚巴金文學院,開始為期一周的作品分享與採風活動,並圍繞“文學市場的變化和作家的身份認同”展開研討活動。著名作家吉狄馬加、阿來、舒婷及韓國著名作家鄭明教、金柱演、金明仁等出席開幕式。
韓國仁荷大學語言文學系教授洪廷善說,韓國人讀得最多的文學作品就是《三國志》,四川是三國文化的發源地,也是韓國作家的文學想像之地。他還引用韓國詩人《最蜀道》中的一句“淚水汪汪西域三萬里”表達了對四川的嚮往之情,希望來到現實中的四川,尋找文學靈感。阿來認為,“四川文學一直呈現著開放的姿態,不同語言、不同國家寫作同行的對話與交流將激發出更多的創作靈感。”
中韓作家會議此前已分別在韓國和中國上海、西安、廈門、青海等地舉辦八屆,是兩國文學界進行深度交流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