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浪》一書全面回顧了中國網際網路的歷史,將中國網際網路第一次、第二次浪潮興起的環境、文化、人物和企業一一道來,從而展示出中國網際網路第三次浪潮的發端,重點分析了網際網路第三次浪潮和第一次、第二次浪潮的區別,揭示了第三次浪潮的核心規則的變化,全景式地展示了第三次浪潮涉及的行業、套用重點、資金分布和區域特徵,展望了本次浪潮給中國網際網路行業、通訊行業和IT行業帶來的巨大機會與挑戰。
基本介紹
- 書名:《第三浪》
- 作者:方興東
- 出版時間:2009年5月1日
- 行業:網際網路
基本信息,參考文獻,
基本信息
2009年,中國的3I融合終於全面顯露。3I融合不僅融合了通訊行業、信息行業和IT行業,更緊緊地將中國的國計民生的方方面面連結了起來,將中國和世界更加緊密地連結了起來,預示著中國網際網路第三次浪潮的全面興起。
方興東
第三浪快來了,第三浪來了!
2009年3月31日,創業板確定5月1日開始推出,期待十年的一個心愿塵埃落定。要是再晚一天發布訊息,那么大多數人肯定以為這是一個愚人節新聞。因為,當下這個時節,當下這種形勢,讓最鐵桿的創業板支持者也不敢多奢望。
但是,就是在全球經濟最飄搖不定的時候,在中國經濟底部非常曖昧不清的時候,創業板出台了!這是多不容易的決策,這是多么富有智慧和勇氣的決定!可以說,因為創業板,中國第三浪的進程將大大加快,中國經濟復甦的動力將大大加強,中國高科技崛起的歷程也將大大縮短。因為,信心比黃金更貴,沒有比創業板更好的信心強心劑,也沒有比創業板更好的四兩撥千斤的刺激經濟的舉措。
在這個背景下,我們再來審視第三浪,就會更加明朗。
2006年,我第一次參加浙江電信舉辦的“春回燕歸”活動。雖然我每年都去杭州,但是,也就是這一次,杭州讓我刮目相看,讓我萌動回歸浙江的念頭。也是這時候,我們和浙江電信的老總張新建開始探討第三浪的問題,也就是中國網際網路下一波更精彩的內容。隨後阿里巴巴上市,浙江在網際網路界的份量一下子凸顯,然後,又是金融危機,我們早期比較樂觀的預測不得不做出修正。
到2009年,正好是網際網路實驗室創辦十周年。十年一夢,加上更早幾年的網際網路評論,從十多年親身經歷和實踐,總結出“三年理論”:中國網際網路迄今為止,也是三年一個波段,上上下下,起起伏伏,風風雨雨,比18個月的摩爾定律還要精確和有意思。所以,我們根據歷史推導,認為2008年到2011年,這三年也是一段,是個冬天,甚至我們認為這三年是個蕭條期。蕭條期的定義主要從資本市場角度考慮,很多資本方面的要素要三年之後,才可能恢復到原來的水平。當然,胳膊扭不過大腿,大形勢的變化,隨時將改變網際網路形勢的走勢。
然而,就是這個蕭條期,中國網際網路整個歷史上最精彩的事情也發生在其中。所以,我們說,這可能是最壞的三年,也是最好的三年;是最殘酷的三年,也是最精彩的三年;是最迷惘的三年,也是最帶勁的三年。因為這個三年中,將會發生一件很簡單、很直觀,但是很容易被人忽視的事情:中國網民將從2009年初的3億,增加到2011年的6億。這不僅僅是一個量變,而將引發一系列的質變。
下一個3億網民將改變一切!
6億的盤子有多大?跟別人比一下,數量上超過美國人口的一倍,就是美國所有人都上網,也無法縮小這巨大的差距了。跟我們自己比,1999年第一浪時候,網民不到1000萬,差了幾乎兩個數量級,那真是一個只能在概念上折騰的中國網際網路。到2006年第二浪正當高潮之際,網民也就突破一個億,而且都是新增的網民,水分很大,施展空間有限。而6億網民,那是什麼概念?網際網路的任何一個套用都可能形成一個極大的市場,都可能直接影響社會主流,都可能波及多個行業。
6億的盤子不僅僅盤子大,而是動能更大。6億網民中的下一個3億網民,既不同於歐美等國家的主流網民,也不同於我們目前現有的3億網民,他們的構成和消費行為不但跨國公司不再能夠把握,甚至目前主流的網際網路企業也將面臨挑戰。“下一個3億網民”的動能必須高度重視,它將引爆一系列的產業變局,甚至產生顛覆性的力量。誰能贏得下一個3億網民的青睞,誰就能在未來幾年內脫穎而出。誰不能得到他們的認可,誰就得衰落甚至死亡。比如上網本就是典型的例子,上網本完全是中國特色的下一個3億網民的力量體現,將讓慣常思維的業界人士大跌眼鏡。
這“下一個3億網民”不僅僅將改變網際網路,也將同時改變中國通信行業,電腦行業,軟體行業,甚至各消費領域。這“下一個3億網民”將讓全球高科技的市場更加具有中國特色,也讓全球高科技創新和創業的天平進一步向中國傾斜。
所以,這段時間,網際網路實驗室重點研究“下一個3億網民”。《第三浪》本來計畫對“下一個3億網民”要重點分析,才能更好把準第三浪的脈搏。但是,由於時間比較倉促,更深入的研究成果還有待今後發布。
網際網路實驗室認為,第三浪將呈現四大熱點:第一是移動網際網路,第二是數字娛樂,第三是電子商務,第四是Web 2.0。這四大領域都將在第三浪中誕生一批全新的公司,在規模上和發展勢頭上,可能將超過現在已經成功的網際網路企業。
我們必須適應規則的改變
我非常贊同張新建的觀點,第三浪最大的變化是網際網路概念變了,產業的主角變了,產業的規則也變了,這是第三浪和第一浪、第二浪最大的不同,也是值得人們關注的最重要的內容。網際網路再也不是少數創業公司自娛自樂的快樂園地,而將是一個巨頭和新興公司群雄並起的大格局,熱鬧而精彩,也更混亂而複雜。
第三浪的棋局複雜多了。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等運行商強勢登場,蘋果、思科等硬體廠商不會袖手旁觀,Nokia和三星等手機廠商也虎視眈眈,Google、微軟等怎么可能固守原來領地。廣電領域和文化領域的部門和企業,也有重要地盤,加上原來的各路網際網路公司,大家都來了,都需要爭搶制高點,都需要為生存和發展全力以赴。
第三浪開始了,網際網路再也不是我們過去那個比較清晰、比較明了的網際網路了。曾經不少巨頭說,網際網路企業將消失。其實,網際網路企業將大大增加。網際網路時代,能夠融入網際網路文化,能夠把握網際網路規則,能夠適應網際網路思維模式的,都將可能成為網際網路公司!
所以,局面也更加複雜和混亂。三網(電視網、電腦網和手機網)真正開始融合了,3I(IP運營、IT和信息內容)也真正全面融合了;以“免費、自由、開放”為底蘊的網際網路文化和利益至上是傳統商業文化開始全面接軌與融合;傳統領域巨頭、網際網路巨頭和網際網路新興創業公司不同特性、不同量級的選手開始同場競技。
而交叉地帶,融合地帶,不僅僅是發生簡單的擦槍走火,而將成為兵家必爭之地。這些地方反而將成為中心地帶。
所以,下一個3億網民的爭奪戰,遠比我們想像的慘烈和壯觀。競爭與聯合,局勢格外微妙。尤其是文化的衝突。網際網路文化和傳統商業文化的衝突,傳統網際網路與移動網際網路的衝突,純網際網路公司與網際網路轉型的公司,都將在各個層面相互競合。
第三浪是中國高科技崛起的最好機會
全球高科技的指標,當然非納斯達克指數莫屬。網際網路熱潮最高峰的2000年3月10日,盤中抵達5132.52,這是目前為止納斯達克整個歷史上抵達的最高點。最終收盤於5048.62點,無限風光。但是,從此之後,就開始了下坡路。到2002年10月10日,盤中跌至了最低點1108.49點,穿透了9日1114.11的低點。此後,納斯達克指數開始慢慢復甦,一直到2007年10月10日,漫漫5年時間,終於在收盤抵達了2811.61的新高點,雖然11月1日也抵達過2835.63的新高。但是,納斯達克開始欲振乏力。到了2008年下半年,更是直線下跌,新的冬天開始了。2008年11月21日,盤中跌至1295.48,將5年來復甦的努力一舉消滅。而2009年2月27日,依然以1,372.42開盤,勢頭明顯不佳。
納斯達克指數會不會跌穿上一次冬天1108.49的底線,甚至會不會跌穿1000點大關?這都是一個越來越緊迫的話題。網際網路實驗室分析認為,跌穿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只是時間問題而已。放眼未來2-3年,大家很難看到多少光明。看來,納斯達克更低的指數可能還在前面,高科技更寒冷的冬天還在靜靜等待著我們。
而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創業板推出了,中國的“下一個3億網民”啟動了。再也沒有比這些更重大的利好訊息。可以說,在未來3-5年之內,美國風險投資都很難恢復到07年的水平,上市的退出渠道也將無法樂觀。這個背景下,正是此起彼伏的大好時機。雖然矽谷很長時期,依然會是全球高科技創新的中心,但是,矽谷將在第三浪中開始失去真正的光采。中國將真正成為熱點。
而且,中國高科技的熱點也不再是以中關村為絕對中心。北京、上海、深圳等三地各有特色和份量,而第三浪中更大的亮點在於,浙江在網際網路和高科技的快速崛起。憑藉全國最活躍的民營經濟,憑藉政府政策的力度和更關鍵的服務意識的環境營造,憑藉民營資本的雄厚,浙江網際網路在阿里巴巴上市之後,開始進入一個厚積薄發的新階段。在歷史積累和整體規模上,浙江高科技還無法與中關村、張江等相比,但是,以杭州濱江為代表的浙江高科技創業的動能,將有可能走向全國前列。
誰能夠吸引新網民,誰就能夠擁有未來。同樣,誰能夠吸引新興的創業者和創業企業,誰就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第三浪的浙江力量將不再是一個概念,而將逐漸成為事實。
中心地位的缺失是中國高科技的一大遺憾
中國高科技在第三浪中崛起,另一個重大的遺憾是中心的缺失。中國沒有一個類似矽谷這樣絕對中心的區域,必將極大分散資源和力量,影響中國高科技的全球地位和競爭力。
客觀地說,在中國依然沒有一個地方可以超越中關村。但是這種地位不是西雅圖、波士頓無法超越矽穀類似的情況。中關村目前只能說依然保持一定優勢,但是已經沒有全國範圍的統領地位。在傳統的通信、媒體和科技(TMT)領域,中關村的企業除了聯想和之外,真正有號召力的企業已經不多。相反,目前在全球範圍有著強勢上升地位的公司,比如深圳IT製造加工領域的富士康,通信設備領域的華為和中興,網際網路領域的杭州的阿里巴巴和深圳的騰訊等,都在中關村之外,而且無論是規模還是勢頭,都超越了中關村的幾個領導性公司。加上上海、杭州、廣州等等高科技的整體力量形成,中關村目前的境況只能是中心之一,而不是優勢明顯的中心地位。
具體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從切入全球產業鏈的角度看,華為和中興堪稱中國高科技的兩大楷模,可以讓他們涉足任何一個國家,與任何一家企業競爭,而且前景5年之內都還非常開闊。而這樣的企業,中關村目前沒有一家,真正算是國際化的聯想,面臨無比嚴峻的挑戰,未來局面不容樂觀。
從全球範圍的商業模式創新方面看,騰訊和阿里巴巴分別在消費網際網路服務和企業服務方面,堪稱全球領先,富有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特色的網際網路創新。而中關村兩大代表,新浪和,境界上明顯要差一個層次。缺乏像騰訊和阿里巴巴那樣的國際號召力。
這一切都發生在最近10年時間,那么如此趨勢下去,再10年之後呢?在代表高科技最前沿的領域,比如網際網路領域最活躍的數字娛樂、移動網際網路、Web 2.0和電子商務,以及大家最期待的綠色科技,中關村暫時也看不到引領性的優勢和潛能。
的確,中關村底子很厚,整體條件最好,國際認同度也依然第一,加上政府獨一無二的政策支持,中關村依然會健康發展下去。但是,中關村作為中國高科技的絕對中心地位和新興領域的引領地位,什麼時候可能回歸,還有沒有可能回歸。面對深圳、上海、杭州、成都、大連等等各地高科技後發優勢開始慢慢體現,中關村在中國高科技的地位究竟還會不會繼續下降?
這是一個很核心的問題。如果說,我們對中關村最大的期望是什麼?那么,除了這個,其他都是第二層面的。重新樹立更強大的中心地位,重新確立無與倫比的導作用,這就是我們內心的期望。這個期望不是過度的要求:一是因為中國高科技正在全球崛起,機遇難得;而是中關村曾經是絕對中心,而如今失去了,只是重新奪回桂冠的要求,不是平空想像的期望和過份的要求。所以,這個要求是有現實基礎的,是有必要去努力的。這次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批准,是一次機會,但是,很可能無法改變趨勢。
所以,中國高科技的發展形成遍地開發的態勢,一方面是好事,另一份也是極大的不足,我們期望這個空缺的中心地位,能夠通過市場競爭早日名花有主。每一個區域,都值得為之努力和奮鬥。
如果在未來3-5年的第三浪中,這個問題能夠有了凸顯一個初步答案,那將是另一個期望之外的喜事。
《第三浪》為中國網際網路未來提供一個啟發
根據Internet World Stats綜合全球各地的網民統計數據的最新計算,到2008年12月31日,雖然中國網民已經超過美國網民,成為世界第一。但是,在全球15.74億網民中,英文網民依然占據絕對領先地位,英文網民數量為4.52億,普及率36.2%,占全球網民份額的28.7 %。而使用中文的網民為3.21億,普及率 23.5%,占全球網民份額為20.4%。西班牙語、日語和法語用戶占據2-5位,不過,他們與英文和中文相差巨大。按照目前的速度下去,中文網民要超越英文網民,中文成為全球網際網路第一勢力,還需要很多年的努力。
預測未來從來不是吃力討好的事情,尤其是網際網路,尤其是巨觀局勢如此變幻莫測的時候。但是,我們依然希望從一些必然要發生的事情和趨勢中,去把握一些最核心的要素,梳理未來可能的走向。為大家提供思考的出發點。
出版《第三浪》的初衷就是期望憑藉幾屆“春回燕歸”的思想碰撞,以及網際網路實驗室十年網際網路研究和實踐的積累,為整個行業、為社會各界描繪網際網路未來的大致走勢,能夠成為大家頭腦風暴的一本最佳參考和行業指南。
由於時間倉促,形勢變幻,本書必然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希望大家多批評指正。在新的“春回燕歸”和下一本書中,我們來進一步彌補和完善。
參考文獻
網際網路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