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啟程

第三次啟程

《第三次啟程》是2024年6月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三次啟程
  • 作者:吳琦
  • 出版時間:2024年6月
  •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 ISBN:9787532190331
  • 定價:75 元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繼《單讀24·走出孤島》《單讀35·當我們重返世界》之後,本輯《單讀》“第三次啟程”,彙編了第二屆、第三屆“水手計畫”的部分作品,也向持續旅行中的“老水手”柏琳、劉子超邀約新文。“水手”們走訪美國的鐵鏽城市,去德克薩斯州公路旅行,在巴爾幹鄉間居住寫作,前往大屠殺三十年後的斯雷布雷尼察,追蹤東南亞華人的流徙生命史……以好奇心和同理心為舵,帶領我們了解世界某地的一處景觀、一段往事、一次行動和一次交談。
本輯還收錄了由汪天艾譯介的西班牙詩人、評論家海梅·吉爾·德·別德馬的散文和詩人何小竹的詩作。另有別冊《一次橫穿1868年岩層的成像》:1868年德國地質學家李希霍芬來到中國開展為期四年的長途旅行,寫作了《李希霍芬中國旅行日記》;150年後,攝影師、旅行專欄作者朱英豪以該書為旅行指南,重走李氏當年走過的路,用攝影和日記記錄中國鄉鎮的風土變遷,別冊為旅行中部分創作成果的結集。

圖書目錄

旅行
鐵鏽城市 錢佳楠
得州小鎮青年 盧昌婷
巴爾幹鄉居日記 柏琳
斯雷布雷尼察:漫長的陰影 劉子超
天井裡的旋渦:紀錄片Out of Place的內外故事 陳柏麒 陳堅杭
隨筆
西班牙來信——1965年開年之際,我們的文學還在舊年夜 海梅·吉爾·德·別德馬
詩歌
看青芒從樹上掉下來 何小竹
別冊
一次橫穿1868年岩層的成像 朱英豪

作者簡介

錢佳楠,中英雙語寫作者,譯者,出版有《有些未來我不想去》《不吃雞蛋的人》等作品,英語作品散見於《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格蘭塔》(Granta)、The Millions等。現為南加州大學創意寫作與文學專業博士候選人。
盧昌婷,一個講故事的人。畢業於加州藝術學院戲劇系,曾在洛杉磯生活五年,在疫情期間獨自開車環遊美國。她的英文劇作曾在好萊塢藝穗節演出,中文作品包括《三體·引力之外》沉浸式科幻體驗。此外,她也寫小說。
柏琳,作家,獨立記者,北京外國語大學巴爾幹研究中心特聘兼職研究員。作品常見於《讀書》《單讀》《T Magazine》《花城》等。主要進行文學深度訪談和巴爾幹半島歷史文化研究與寫作。著有《雙重時間:與西方文學的對話》《邊界的誘惑:尋找南斯拉夫》。
劉子超,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曾任職於《南方人物周刊》《GQ智族》。出版作品《午夜降臨前抵達》《沿著季風的方向》《失落的衛星》,另譯有《驚異之城》《流動的盛宴》《漫長的告別》。2019年,中亞紀實長文獲評“全球真實故事獎”特別關注作品;2021年,被評為“單向街書店文學獎·年度青年作家”。
陳柏麒,1991年出生於廣東澄海,是一名遊蕩於亞洲南方的寫作者、研究者和策動者。他先後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和芝加哥藝術學院,獲藝術史和藝術行政雙碩士學位,目前為皇家藝術學院博士候選人,從事建築人類學和建築電影研究,其中影像是其研究的核心方法和主要成果。作為策展人,他曾供職於香港藝術節、芝加哥美術館和華僑城當代藝術中心等,策劃和負責過多個影像展覽或電影課題研究。他也始終致力於推動潮汕和周邊南方地帶的母語電影實踐,他與好友於2015年共同創辦了展示海內外潮汕電影的“觀潮影展”,並作為內容負責人逐步搭建了“製片—展映—歸檔”的機構生產框架;2024年他成立了電影製作廠牌“家話電影”,試圖進一步理解和挖掘影像創作在當代生產關係中的諸多可能。
陳堅杭,籍貫廣東潮安,出生及成長於韓江三角洲這個“邊緣”地區,獨立電影創作者,藝術教育工作者。他的影像時常模糊紀實與虛構的邊界,關注生活在原鄉與離散於世界各地的潮州人,特別是他們的居住空間與精神信仰。
海梅·吉爾·德·別德馬(Jaime Gil de Biedma,1929—1990),西班牙詩人,評論家,“世紀中一代”(Generacio?n del medio siglo; Grupo de los 1950)作家群體核心成員。去世前曾由“二七年一代”大師拉斐爾·阿爾貝蒂(Rafael Alberti)提名為該年度塞萬提斯文學獎的兩位終選候選人之一。
汪天艾,西班牙語文學編輯,譯者。譯有塞爾努達、皮扎尼克、洛爾迦的作品數種。另著有《路易斯·塞爾努達詩歌批評本》和《自我的幻覺術》。
何小竹,男,1963年生。詩人,小說家。出版有詩集《6個動詞,或蘋果》《時間表:2001—2022》,小說集《動物園》,長篇小說《潘金蓮回憶錄》等。曾獲第五屆“橡皮文學獎”。公眾號“兩隻打火機”主理人。現居成都。
朱英豪,浙江金華人,現居北京。畢業於北京語言文化大學阿拉伯語專業,前媒體人,攝影師、藝術從業者、旅行專欄作者。他長期關注中東文化藝術、19世紀中外交往和食物變遷史。攝影作品曾入選三影堂攝影獎、連州國際攝影節和濟南國際攝影雙年展,同時也是《第一財經》《周末畫報》等媒體旅行專欄長期撰稿人。近年來,他重走李希霍芬150年前中國考察之路(入選單向街基金會第二屆“水手計畫”),在傳統和現代交會的節點上,追尋西學東漸之草蛇灰線,記錄近代中國鄉鎮風土變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