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中國戲曲文化周”是由文化和旅遊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以及豐臺區委區政府承辦的活動,主題為“山水大戲 園博有約”。
2023年9月28日至10月4日,“第七屆中國戲曲文化周”在北京園博園舉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七屆中國戲曲文化周
- 活動時間:2023年9月28日 至 10月4日
活動過程
主辦單位
活動內容
活動影響
節目單
![第七屆中國戲曲文化周 第七屆中國戲曲文化周](/img/1/6bc/QjZwEWN5gzYzMTOkdTY1UzM3UmY1IWNxETNllTO4I2NkNmNlFmZ1MzNwUDZ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第七屆中國戲曲文化周”是由文化和旅遊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以及豐臺區委區政府承辦的活動,主題為“山水大戲 園博有約”。
2023年9月28日至10月4日,“第七屆中國戲曲文化周”在北京園博園舉辦。
“第七屆中國戲曲文化周”是由文化和旅遊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以及豐臺區委區政府承辦的活動,主題為“山水大戲 園博有約”。2...
第七屆 2023年6月,第七屆中國戲曲文化周啟動吉祥物、推廣曲徵集活動 ,最高獎勵5萬元,徵集時間截至7月底,公眾可通過“戲曲中國”微信公眾號了解參與。9月28日,第七屆中國戲曲文化周論壇在北京園博園舉行。2023年9月28日上午,第七屆中國戲曲文化周伴隨著京歌《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在北京園博園的唱響正式...
第八屆中國戲曲文化周由文化和旅遊部、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活動,旨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質量傳承發展,振興繁榮戲曲藝術,於9月27日至10月3日在北京市豐臺區園博園舉辦,主題為“中國夢·中華魂·戲曲情”。2024年9月12日,第八屆中國戲曲文化周新聞發布會召開;9月27日,第八屆中國戲曲文化周正式開幕...
第四屆中國安慶黃梅戲藝術節節徽 本設計以漢字“安”的篆體為視覺元素,借古畫像石、瓦當的造型語言,以字取形,以形達意。將篆書“安”演化為舞之吟之的戲劇人形,生動地表現藝術節的戲劇文化特徵,而“安”字還意喻安慶乃黃梅戲發祥地,更是強化安慶作為藝術節主辦城市的主體精神。“安”、瓦當、戲劇人物三者...
第七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是第八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系列重點活動之一,雲集了北方崑曲劇院、成都市川劇研究院,雲南省玉溪市滇劇院、中國評劇院、北京凌空評劇團、繁星戲劇村等參演院團,匯集了京劇,崑曲,評劇、滇劇、川劇、粵劇、京劇兒童劇、京劇元素話劇等跨越南北東西的代表性劇種,十六部好戲精彩呈獻。2020...
中國戲曲文化周是由文化和旅遊部、北京市政府主辦。活動內容 本屆中國戲曲文化周將在活動主場、園外專場專區和線上舉辦各類活動約400場。活動內容主要包括學術論壇、戲曲樂園、戲曲市集,以及主場活動結束後的系列常態化活動等內容。活動分別從學術、演出、互動、共享等角度設計豐富多彩的內容,既有具有專業高度的學術論壇...
在2019年中國戲曲文化周中,來自全國65家院團、社團的23個劇種將在22個空間舉行370餘場演出,其中“梅尚程荀張”京劇五大旦角流派齊聚是一大亮點。本屆戲曲文化周中,北京京劇院和國家京劇院將同台輪番上演五大旦角流代表劇目:程派《鎖麟囊》、梅派《鳳還巢》、尚派《漢明妃》、荀派《紅娘》、張派《望江亭》;同時...
2017中國戲曲文化周於2017年9月29日至10月6日在北京園博園舉行。文化盛典 2017年戲曲文化周以“中國夢·中華魂·戲曲情”為主題,將通過花車巡遊表演、地方園唱地方戲、票友大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打造一場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級戲曲文化盛典。2017中國戲曲文化周由文化部、北京市政府主辦,文化部藝術司、市委宣傳...
崑曲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2008年被納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06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8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布北京大學為崑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2019年10月2日,在2019中國戲曲文化周上,崑劇參與其中。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
2018中國戲曲文化周於10月1日至7日在北京園博園舉行。主題內容 本屆戲曲文化周以“中國夢·中華魂·戲曲情”為主題,內容分為主題活動、展演展示、參與體驗、學術研討四大類,包括開幕式、戲曲花車巡遊表演、戲曲科幻秀、京劇票友大賽等多項活動。活動亮點 本次戲曲周突出戲曲的傳承發展和創新融合,運用現代科技詮釋...
雖然相對於其他兩種古老的戲劇文化,中國戲曲產生時間較晚,但是前兩種古老戲劇文化已經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相繼消亡,不復存在了,而中國戲曲儘管歷經千載,幾度興衰沉浮,卻至今仍充滿著生機和活力。它不僅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而且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里占有重要的地位。唐代中後期(形成期)中唐以後,中國戲劇...
文化使命 以繁榮戲劇事業,培養戲劇創作人才,提升戲劇作品的藝術水準,拓展戲劇市場為目的,烏鎮戲劇節旨在加強國際戲劇交流,發展和繁榮國內戲劇文化,進而實現江南小鎮的文藝復興。組委會 主席團 參考資料:藝委會 藝術委員會三年換屆。評審會 參考資料:歷屆回顧 參考資料:獲獎名單 第七屆(2019年)小鎮獎最佳戲劇獎...
2018年11月28日,重慶大學和電子科技大學的川劇項目入選第一批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2019年10月2日,在2019中國戲曲文化周上,川劇參與其中。2022年6月29日,第五屆川劇節開幕演出——《大美山川 光耀川劇》川劇音樂演唱會,在重慶市川劇院精彩上演。2023年3月26日,國家藝術基金藝術人才培養資助...
2018年5月,被評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馬志明為“馬氏相聲”的第三代傳人,深得“馬氏相聲”的真髓,形成了不溫不火、不急不躁、不喊不叫、不葷不鹹的藝術風格。人物經歷 1945年農曆7月14日,馬志明出生。自幼受家庭影響,喜愛相聲和戲曲。1957年,考入天津戲校,學武花臉。
第七屆戲曲藝術節雲集了北方崑曲劇院、成都市川劇研究院,雲南省玉溪市滇劇院、中國評劇院、北京凌空評劇團、繁星戲劇村等參演院團,匯集了京劇,崑曲,評劇、滇劇、川劇、粵劇、京劇兒童劇、京劇元素話劇等跨越南北東西的代表性劇種,十六部好戲精彩呈獻。第八屆 第八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將於12月31日正式落下帷幕...
2019年10月26日晚,第十六屆中國戲劇節在福州市開幕,本屆戲劇節將持續到11月12日,來自全國各地的30個藝術團體和單位攜30台參評劇目與觀眾見面。當日,在福州海峽文化藝術中心,江蘇常州市滑稽劇團演員在開幕式上表演滑稽戲《陳奐生的吃飯問題》。2021年10月9日至28日,第十七屆中國戲劇節將在武漢舉辦,本屆戲劇...
既有適合益智類節目的對錯題、選擇題、辨識題,也有獨具舞台藝術的視聽題、劇目題,保留了競技的激烈,也具備戲曲藝術獨特的可視性、觀賞性。大會通過挑戰者、百人團以及名家構成的嘉賓選手等多樣競技組合,重在提振全社會文化自信,萃取戲曲精華和能量,對中國故事、中國氣派禮敬。《中國戲曲大會》於2017年6月12日...
等。近現代戲劇 中國話劇從西方引入中國,20世紀初到“五四”前稱“文明新戲”,這種早期話劇仍具有一些戲曲的特點。文明戲作為一種外來的藝術形式,要想植根於中華民族的文化土壤,必然要經歷一個磨合、適應的過程。在其初期、‘藝既要面對本土文化的排異性,又必須尋求一定的依託物,作為中國話劇立足之點;但是,它...
京劇,又稱平劇、京戲等,(Beijing Opera)中國國粹之一,是中國影響力最大的戲曲劇種,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全國各地。 [1] [20]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1840年至1860年間,徽、漢、京三派藝人的合作,同時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
由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與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共同舉辦的第七屆中國國際青年藝術周今晚開幕。本屆青年藝術周參與高校數創下歷史之最,包括北京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戲曲學院、中國音樂學院等13所知名高校匯聚一堂。節目 8月12日,在“中國優秀青年藝術家經典民樂作品音樂會”上,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族管弦樂團在表演...
2014年9月5日晚,融合古希臘悲劇“簡潔、莊嚴、肅穆”風格與中國戲曲“虛擬、象徵、寫意”美學原理的中國評劇院優秀劇目《城邦恩仇》在河北唐山上演,拉開了由文化部藝術司、河北省文化廳、唐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九屆中國評劇藝術節的帷幕。藝術節期間,來自北京、天津、河北、黑龍江、遼寧、內蒙古、廣東七省區市...
中國崑劇藝術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江蘇省人民政府、蘇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節目。2024年4月 底至5月初,第九屆中國崑劇藝術節 在蘇州舉辦。簡介 崑劇 也稱崑曲,產生於16世紀中葉的江蘇崑山,是明清時期中國最大劇種。中國現存歷史較長的地方劇種,幾乎都受過崑劇藝術的影響,因此崑劇素來享有“中國戲曲之母”的...
第五屆中國戲曲文化周是國家級戲曲嘉年華,由文化和旅遊部、北京市政府主辦。演出時間 第五屆中國戲曲文化周組委會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發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2021年的中國戲曲文化周將於2021年10月1日拉開大幕,於10月1日至10月7日在北京園博園舉辦主場活動。演出節目 2021年10月7日,隨著京梆雙演《紅鬃...
第十二屆 上海 2019年5月16日,作為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的重要內容,第十八屆群星獎決賽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啟動。84個入圍決賽作品將按照舞蹈、音樂、戲劇、曲藝4個門類進行7場比賽,最終評出20個獲獎作品。2019年5月20日至6月2日,由文化和旅遊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在上海舉行 第十三屆 ...
(第一屆中國秦腔藝術節) 首屆中國秦腔藝術節由中國戲劇家協會、陝西省文化廳、陝西省文聯、陝西省戲劇家協會共同主辦,於2000年11月3日至15日在陝西省西安市舉行,參加這次藝術盛會的有來自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的20台本戲,7台33個折子戲和4台90多人參加的清唱。期間還舉辦了梨園書畫展、戲劇臉譜展、...
獲中國文化部第七屆藝術節“文華大獎”及四項單項獎;獲中國文化部第七屆藝術節“文華劇作獎”;獲中宣部2003年度“五個一工程獎”;獲中國戲曲學會“學會獎”;獲中國文聯第八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及十一項單項獎;獲中國文聯第八屆中國戲劇節“優秀編劇獎”;入選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2006~2007初選劇目。...
現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戲曲學會理事,河南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安陽市戲劇家協會主席,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河南省優秀專家,河南省藝術研究所特邀研究員。七屆全國政協委員,河南省五屆人大以來的代表,全國“三八”紅旗手,河南省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安陽市勞模,模範中共黨員。幼時曾在一私營捲菸廠做童工,1953年入...
1984年,遲小秋榮獲第二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同年被選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最年輕的理事。1991年調入瀋陽京劇院,首演劇目有《梁山伯與祝英台》《胡笳》等。1992年開始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政府津貼。1993年獲“梅蘭芳金獎大賽”提名獎第一名。並於1997年榮獲中國文化部第七屆文華獎。2003年1月,任瀋陽京劇院副院長。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