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泗川戰役,是明末時期明軍和朝鮮軍對抗日本侵略軍的戰役,此次戰役以聯軍失敗、日軍勝利為結局,聯軍傷亡慘重。
基本介紹
- 名稱::第一次泗川戰役
- 地點::泗川
- 時間::明末
- 結果::聯軍(明軍、朝鮮軍)失敗
- 交戰各方::明軍 朝鮮軍
- 各方兵力::明軍 2萬6千餘人
- 傷亡情況::聯軍(明軍、朝鮮軍) 8千人
- 相關人物::董一元(明軍將領) ,高策,王問;島津義弘,立花宗茂,宗義智
- 相關事件::第二次泗川戰役
戰役信息,背景,戰役過程,
戰役信息
第一次泗川戰役
明軍:2萬6千餘人
朝鮮軍:3千餘人
聯軍將領:董一元(明軍將領)
副將:高策,王問等
明軍:2萬6千餘人
朝鮮軍:3千餘人
聯軍將領:董一元(明軍將領)
副將:高策,王問等
日軍:第5軍團1萬8千餘人
軍團長:島津義弘
副將:阿多盛淳,立花宗茂,宗義智等
軍團長:島津義弘
副將:阿多盛淳,立花宗茂,宗義智等
結果:聯軍失敗,傷亡將近8千人,日軍傷亡3千人左右。
背景
泗川市地處朝鮮半島陸地的南端,戰略位置十分重要。一條狹長的泗川灣,是海外通往韓國首都漢城最便捷的通道,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1592年4月14日,日本侵略軍從南部海港城市釜山登入,45天后,占領了戰略要地泗川,並向重鎮晉州突進。不到兩個月,朝鮮國土大部分淪喪,明朝遂發兵支援朝鮮。
蔚山之戰後明朝加大增兵力度,聯軍總兵力達到11萬餘人,相較日軍有比較大的優勢,而日軍在蔚山損失也很慘重,士氣普遍低迷;故明軍決定發動總攻勢一舉蕩平沿海倭城。
戰役過程
萬曆二十六年,邢玠將援朝軍分為三路,東路麻貴,進剿加藤清正;中路董一元,進剿島津義弘;西路劉綎,進剿小西行長;陳璘的水軍在海上策應。泗川之戰便是中路董一元軍進行的攻打泗川島津義弘的戰役。
此戰明軍26000餘人,朝軍2200餘人,日軍一萬餘人;初期聯軍進展順利,收復晉州等地,將日軍逼入倭城(城堡);在後續的攻城中,聯軍甚至一度打破城門攻入,但在這個重要關頭明軍後方的彈藥竟然發生了劇烈爆炸,聯軍前鋒頓成驚弓之鳥,以為背後遭到伏擊,競相奔潰;而城外的部隊在如此危急的時刻既沒有組織反擊也沒有接應前軍,竟然也加入逃跑的隊伍,一時間聯軍大潰;日軍乘機發起反擊。
泗川之戰聯軍損失極其慘重,陣亡者屍體枕藉慘不忍睹,倖存的敗退者互相攙扶嚎啕大哭,在明朝與朝鮮的記載中,聯軍陣亡人數有七千一說,有一萬一說(一般認可度較多的是七千人陣亡),日方甚至記載斬敵軍三萬八千餘極(此數據不足為信,倘若屬實,則必然是對周邊的朝鮮平民進行了殘酷的屠戮來充數;戰後朝鮮的孩童啼哭,聽聞石曼子之名便嚇得不敢哭泣);被認為是萬曆援朝戰爭中聯軍損失最為慘重的戰役。
戰役暴露了明軍諸多問題,最大的有兩點 :其一是丁酉之戰明軍兵員素質較壬辰之戰時大幅度下降,壬辰之戰時明軍表現可圈可點,攻大城則鼓勇競攀,遇苦戰則堅忍頑強;例如碧蹄館這樣被數倍強敵包圍的苦戰,明軍尚且能死戰不退甚至潰圍而出,沒有很高軍事素質的部隊是做不到這一點的;而丁酉之戰中的明軍,戰況利則一擁而上,不利則一鬨而散,反映了明軍精兵較少,冗兵較多的現實問題;其二是各部缺乏配合,如果此戰中後軍堅守陣線不退,則可以穩住前軍軍心以圖再戰或者至少將損失降到最低而不至全軍潰敗淪為魚肉。
在明軍內部,明將董一元本來是做為參軍赴朝的,後來臨時接替李如梅的職位,對手下的部隊並不是很熟悉,將不知兵,無法做到人盡其才,兵不知將,這是帶兵的大忌。明軍開始的時候同樣進展十分順利,日軍退回城中,就在明軍已經開始攻城的時候,明軍火藥庫發生大爆炸(據史料記載很可能是朝鮮間諜或朝鮮土匪所為),所有的炸藥全部飛向了正在進攻的明軍軍陣中,數千明軍被炸得粉身碎骨,被迫撤退,日軍只是追擊一下就撤回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