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型弦理論

第一型弦理論

在理論物理學中,I型弦理論是十個維度中的五個一致超對稱弦理論之一。它是唯一一個字元串是無定向的(字元串的兩個方向都是等價的),它不僅包含閉合字元串,還包含開放字元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一型弦理論
  • 外文名:Type I string theory
  • 學科:物理
內容簡介,對偶性,

內容簡介

Ferdinando Gliozzi的經典1976年作品,Joel Scherk和David Olive為系統理解弦譜背後的規則鋪平了道路,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閉合弦通過模組不變性存在,但沒有導致類似的模型進展儘管事實上最初的討論是基於I型弦理論的。
如第一提出奧古斯托·薩格諾蒂於1988年,所述的I型串理論可以作為獲得orientifold的IIB型串理論,具有32半D9-branes在真空加入到取消各種異常。
在低能量下,I型弦理論由十個維度上的N = 1超引力(I型超引力)與SO(32)超對稱楊米爾斯理論相結合來描述。1984年Michael Green和John H. Schwarz發現I型弦理論的異常取消引發了第一次超弦變革。然而,這些模型的一個關鍵特性,在1992年由A. Sagnotti所顯示,一般來說,Green-Schwarz機制採取更一般的形式,並且在取消機制中涉及幾種形式。
之間的關係式-IIB超弦理論和I型弦理論有大量的令人驚訝的結果,無論是在十較低的尺寸,即首先由弦理論組在所顯示的羅馬大學在Tor Vergata在90年代初期。它開闢了建設全新的弦頻譜的方式,有或沒有超對稱。Joseph Polchinski關於D-branes的研究為擴展對象(D-brane,or scientificold)提供了這些結果的幾何解釋。
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愛德華威滕首次提出了具有弦耦合常數的I型弦理論
等效於具有耦合的SO(32)雜種串
。這種等價稱為S-對偶性。

對偶性

當I型弦耦合常數大於1時,O型雜弦的耦合常數便會小於1,反之亦同,這種聯繫稱為“強弱對偶”。而耦合常數小於1則意味著微擾方法是適用的。且I型弦緊緻空間半徑R的理論,其性質可等同於O型雜弦緊緻空間半徑為1/R的理論,這是納入時空幾何的對偶性,又稱為“大/小半徑對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