笪(漢字)

笪(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笪,一種用粗竹篾編成的像席的東西,晾曬糧食、茶葉用。另一種書面義是牽船索。也作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笪
  • 拼音:dá
  • 注音:ˋㄉㄚ
  • 釋義:竹箬
基本信息,方言集匯,笪dá〈動〉,笪dá〈名〉,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dáㄉㄚˋ
1. 一種用粗竹篾編成的像席的東西,晾曬糧食、茶葉等用。
2. 牽船索。
3. 姓。

方言集匯

◎ 粵語:daat3
◎ 客櫃跨茅家話:[沙頭角腔] dat7 [客英字典] dat7 [台灣四縣腔] dat7 tan3 [梅州腔] dat7 [海陸豐腔] dat7 tan3 [寶安腔] dat7 [陸豐腔] dat7 [客語拼音字彙] dad5

笪dá〈動〉

(1) 鞭打 [whip]
笪,笞也。——《說文》。笪者可以撻人之物。
(2) 又如:笪笞(笞寒驗虹連撻,鞭打)
詞性變化轎勸

笪dá〈名〉

(1) 竹箬[bamboo's skin]
笪,箬也。——《一切經音義》引《說文
(2) 〈方〉∶粗竹戒炒滲席 [coarse bamboo mat]。如:笪屋(用粗竹蓆鋪蓋的屋)
(3) 拉船用的索子 [hemp rope]
百丈者,牽船篾,內地謂鍵仔訂之笪。犁訂判籃——元·周密《齊東野語
(4) 日蝕 [solar eclipse]。如:笪日(日蝕之日)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多旱切《集韻》黨旱切,𠀤音亶。《博雅》擊也。亦姓。
《集韻》得案切,音旦。筥也。一曰答也。一曰筕篖,似籧篨,直文而麤者。江東呼為笪,斜文為䉬。
《廣韻》《集韻》《正韻》𠀤當割切,多阿府音妲。笞也。一曰覆舟簟。
《廣韻》都達切《集韻》他達切,𠀤音闥。《南部新書》盧文進出獵,忽天暗星見,士人謂之笪。
地名。《明一統志》諸曁有烏笪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