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號傳播與話語建構

符號傳播與話語建構

《符號傳播與話語建構》是2024年1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符號傳播與話語建構
  • 作者:林新
  • 出版時間:2024年1月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ISBN:9787522802152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
本專著系201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1BXW031)的最終成果,研究的主題是中央蘇區的符號傳播體系與其話語建構之間的關聯。 首先,研究在理論體系上做了兩大帶突破性的闡釋:一是以語言學的離散係數(CV1和CV2)來測定社會語言集團的整合情況,將語詞共現分析提升到社會學研究的層面;二是基於符號學分析符號內在結構的各種經典模式,將符號分析引向動態矢量分析模式,並為符號學介入新型數據(大數據)分析打開了一條通道。 其次,研究對蘇區的符號體系與話語建構做了4個維度的關聯解析:①以“蘇維埃”一詞為核心,梳理了1920-1931年間的中共中央檔案中,考察了中共語用中從“蘇維埃”到“蘇區”的語詞演化史,特別考察“蘇維埃”這個外來語詞的本土化過程,並以此描述中國共產黨構建蘇維埃政權的思想形成和發展史;②選擇《紅色中華》和《鬥爭》的頭條標題、井岡山和贛南的標語為樣本,對其語詞按詞性進行切割分析,基於各組共現語詞的頻數透視蘇區話語建構中形成的核心語碼體系,並對焦點語詞組合里呈現的蘇區社會整合情況,包括整合的層次和方向等,做了語言學和統計學上的描述。③以1920年代到1930年代的大時代為背景,在《新青年》與《紅色中華》之間,選擇14家中共出版發行(含參與)的報刊為樣本,以數據描述出中共話語建構系統對語境和客群的適應行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大眾化和本土化。④以大媒體觀和互文性理論為基礎,選擇蘇區報刊、標語等傳媒上的視覺符號,進行圖像學的解碼分析,並選擇郵票、貨幣等日常生活媒體上高頻共現的視覺符號進行互文性分析,闡釋蘇區符號傳播體系的一個重要特徵。 研究的最後結論是蘇區的符號傳播體系在蘇區的話語建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蘇區話語建構的工具,還是蘇區話語實現其意識形態功能的重要促成者,在中國共產黨整合蘇區社會的過程中功不可沒。蘇區的符號體系帶有大時代背景的特徵,還呈現著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語言集團的言語特徵,並且這種集團言語特徵是在其從城市到農村的轉移中逐漸形成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