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符竹庭
- 別名:原名符宗仔
- 出生地:江西省廣昌縣
- 出生日期:1912
- 逝世日期:1943.11.26
- 職業:軍人
人物生平,個人榮譽,主要事跡,革命生涯,軍政兼優,政治工作,軍事指揮,犧牲之後,烈士之墓,
人物生平
1927年8月中旬,南昌起義部隊南下廣東,途徑廣昌頭陂宣傳革命,15歲的符竹庭毅然投身革命,參加
地方游擊隊,加入了共青團。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參加工農紅軍,在江西紅軍獨立二團任政治交通員。
1929年後,歷任獨立二團大隊黨代表,紅三軍第一縱隊大隊政委,紅三軍第七師特務團政委,七師21團、19團政委。1933年6月,紅軍縮編後任紅一軍團第一師第一團政委。率部參加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至五次反“圍剿”,在雪山棟、貓嘴峰、雞公山、山岬嶂等陣地,頑強戰鬥,打退數倍於己的敵人,被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授予“頑強守備”團的光榮稱號,他個人榮獲二等紅星獎章。1934年2月,他任紅一軍團一師一團政委,與團長楊得志率部在江西黎川縣西南部,進行了聞名全軍的三岬嶂戰鬥。2月23日起,國民黨94師在飛機、大炮的輪番猛烈轟炸下,敵步兵向我方陣地展開了多次進攻,均被紅一團奮勇打退。其間,符竹庭率二營在主陣地頑強抗擊敵人,戰鬥打得異常殘酷,全營打得僅剩100餘人,幹部傷亡三分之二,我軍陣地仍屹立不動。經過三天三夜的激戰,在突擊部隊的援助下,擊潰敵人一個師,取得了三岬嶂戰鬥的勝利。紅一軍團政委聶榮臻稱讚三岬嶂一仗是紅軍牽制部隊抗擊和擊潰數倍敵人的光輝戰績,並親自為《紅星報》撰寫《把第一團頑強抗戰的精神繼續發揚起來》的社論,號召軍團指戰員學習紅一團英勇頑強、敢打敢拼的戰鬥精神。紅軍總司令朱德在福建長汀大田屋親切接見和檢閱了英雄紅一團。
1934年秋,符竹庭出任紅一軍團第二師政治部主任,10月隨中央紅軍長征。1935年10月到達陝北後,擔任紅一方面軍政治部巡視團主任。1936年6至12月,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第一期高幹科學習。畢業後調任紅四軍政治部副主任,成為有文化、有理論和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我軍高級軍事指揮員。“七·七”事變後調任八路軍115師686團政治處主任,參加了著名的平型關戰役。隨後同楊勇等到晉東南擴軍近三千人,成立第343旅補充團,任政治委員。
1938年10月,任八路軍115師東進抗日挺進縱隊政治部主任,與肖華(司令員兼政委)一道率部挺進敵後,開闢冀、魯邊區抗日根據地,建立了津南、魯北兩個民主專員公署和15個縣的民主政權,武裝力量發展到2萬餘人。根據當時敵強我弱的情況,部隊分散開展活動,率政治部和部分武裝活動在陽信、惠民、商河一帶,廣泛發動民眾,開展機動靈活的游擊戰爭。其間領導創辦了《挺進報》、《挺進月刊》,指導邊區黨委創辦了《烽火報》。
1942年春,駐袞州日寇石田旅團長指揮濱海、魯南等地區的大批日偽軍,對濱海抗日根據地進行大規模的“蠶食”和“掃蕩”。符竹庭指揮反“蠶食”戰役,6天內殲滅俘獲日軍近千人,收復了被日寇蠶食的三個半區。
1943年1月,為配合蘇魯邊區反“掃蕩”,教導二旅接受了攻打日軍在魯南的主要兵站基地郯城的任務。他率旅主力負責攻城,經過周密的戰前準備和英勇頑強的戰鬥,攻克了郯城,斃傷日偽軍千餘人,生俘日軍指揮官多田幸雄,繳獲了大批糧食、布匹、武器,摧毀了日寇的兵站基地,有力地配合了冀魯邊、青河區的反“掃蕩”鬥爭。這次戰鬥是運用“翻邊”戰術(即敵人打到我這裡來,我翻過來打到敵人那裡去)的範例,是我軍以攻堅戰的方式,攻克敵占區的第一座城池。郯城大捷後,他率部又接連攻克了周圍日偽據點18處,徹底粉碎了日偽軍對我濱海區的“掃蕩”。
1943年3月,中共濱海區黨委和濱海軍區成立,符竹庭任黨委書記兼軍區政委。他與軍區司令員陳士榘發展壯大了濱海根據地,將濱海、濱中、濱北連成一大片,面積近2萬平方公里,人口約500萬。濱海區的重要出海口和集鎮均為我軍控制,為山東黨政軍領導機關進駐濱海,領導人民對日作戰,起到了重要作用。11月,他和陳士榘親率突擊隊員攻克了濱海區南面日偽軍“蠶食”該區的前哨陣地贛榆城,生俘偽旅長以下官兵2000餘人。贛榆城宣告解放。此戰粉碎了日寇企圖打通海(州)青(島)公路、“蠶食”我濱海抗日根據地的陰謀,策應了魯中等抗日根據地的反“掃蕩”。這一仗是我軍以極小代價換取極大勝利的範例。當時延安《解放日報》以顯要位置報導了這一輝煌戰例。
日偽軍在贛榆城慘敗後,十分惱怒,於11月26日晨糾合新浦、青口之兵600餘人,偷襲濱海軍區機關駐地——贛榆縣西北的黑林鄉馬旦頭村。符竹庭在帶領警衛員檢查下屬部隊工作時與日軍援兵遭遇,不幸身負重傷,經搶救無效犧牲,年僅31歲。犧牲後安葬在抗日山。
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羅榮桓評價他是“軍事上政治上都比較強,很有能力的優秀幹部”。1945年至1950年,山東省人民政府曾將贛榆縣改名為竹庭縣。贛榆人民創作了題為《紀念符竹庭》、《打下贛榆城》等歌曲,以紀念和緬懷這位為國捐軀的八路軍優秀將領,在蘇北魯南人民中流傳至今。
1983年11月,贛榆、廣昌兩縣人民隆重舉行紀念符竹庭犧牲四十周年大會廣昌縣,修建了符竹庭烈士紀念亭。其生前戰友、中國人民解放軍原總參謀長楊得志曾賦詩悼念,詩云:“贛南閩西初相識,長征路上風雨同;君赴敵後驅日寇,血灑贛榆留英名。” 谷牧副總理親筆題詞:“在千百萬人民的心裡,符竹庭同志永遠活著!”
個人榮譽
在革命戰爭時期,符竹庭先後任大隊政治委員,團、旅、師政治委員,軍區政治部副主任,軍區政委兼區黨委書記等職。是冀魯邊、魯西和山東濱海區等抗日根據地主要創建人之一。他曾與徐向前、楊得志、宋任窮、羅榮桓、肖華、楊勇、陳士渠、谷牧、曾國華等同志並肩戰鬥,深受領導、戰友們的讚揚和戰士們的愛戴。劉少奇曾誇獎他“軍政兼優”,羅榮桓稱讚他“是一個很有能力的優秀幹部”,戰士們把他看作是力量、勝利的象徵。
1929年,擔任江西紅軍獨立二團大隊政治委員。1930年10月,調任紅三軍特務團政治委員。在著名的雪山崬和貓咀峰守備戰中,他指揮一個團浴血奮戰,打退了敵人的多次兇猛衝鋒,勝利完成了守備任務,受到中革軍委表揚,該團被授予“頑強守備”稱號。1931年,先後任紅三軍七師十九團政治委員、二十一團政治委員。1933年6月,任紅一軍團一師一團政治委員。率部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至五次反“圍剿”作戰。他十分重視對共產黨員進行黨性教育。他常說:“沒有堅強的黨性,就沒有堅強的革命意志。”他所帶領的部隊中的共產黨員都能發揮模範帶頭作用,不怕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帶動整個部隊能攻善守,敢打硬仗。在第五次反“圍剿”雪山蟑、貓嘴峰守備戰中,符竹庭率一師一團,打退了數倍於已、裝備精良的敵人,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授予該團“頑強守備”的榮譽稱號。
1934年2月,他親自率領部隊在黎川縣三岬嶂與國民黨軍第九十四師激戰3日,打退敵之多次進攻。2月23日起,國民黨94師在飛機、大炮的輪番猛烈轟炸下,敵步兵向我方陣地展開了多次進攻,均被紅一團奮勇打退。期間,符竹庭率二營在主陣地頑強抗擊敵人,戰鬥打得異常殘酷,全營打得僅剩100人,幹部傷亡三分之二,我軍陣地仍屹立不動。經過三天三夜的激戰,在突擊部隊的援助下,擊潰敵人一個師,取得了三岬嶂戰鬥的勝利。紅一軍團政委聶榮臻稱讚三岬嶂一仗是紅軍牽制部隊抗擊和擊潰數倍敵人的光輝戰績,並親自為《紅星報》撰寫《把第一團頑強抗戰的精神繼續發揚起來》的社論,號召軍團指戰員學習紅一團英勇頑強、敢打敢拼的戰鬥精神。紅軍總司令朱德在福建長汀大田屋親切接見和檢閱了英雄紅一團。1934年8月1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授予他二等紅星獎章。在授獎事由中寫道:“在五次戰役中,一團擔負著數次的重大守備任務,該員有時雖在病中,但受領任務時能以身作則,不怕艱難困苦地親臨陣地,堅決領導全體戰士完成其任務,符竹庭,八路軍高級指揮員。
主要事跡
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大隊政治委員、團政治委員、師政治部主任等職,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和長征。到陝北後,任紅一方面軍政治部巡視團主任。1936年6月入抗日紅軍大學學習。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任八路軍第115師343旅686團政治處主任,參加了著名的平型關戰鬥。為了打好這一仗,他在全團大會上作了令人鼓舞的戰鬥動員:“國家興亡,人人有責。人民的子弟兵,要有中國人的骨氣。要消滅日本法西斯,打出八路軍的威風,為中華民族雪恥,為受苦受難的同胞報仇!”從而激發了指戰員高昂的戰鬥熱情,為奪取作戰勝利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隨後同楊勇等到晉東南擴軍近3000人,成立第343旅補充團,任政治委員。1938年10月任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政治部主任,參加開闢冀魯邊抗日根據地的鬥爭。根據當時敵強我弱的情況,部隊分散開展活動。他率政治部和部分武裝活動在陽信、惠民、商河一帶,廣泛發動民眾,開展機動靈活的游擊戰爭。期間領導創辦了《挺進報》,《挺進月刊》,指導邊區黨委創辦了《烽火報》。
1939年底起任魯西軍區政治部主任兼115師獨立旅政治部主任、教導2旅政治委員。1941年率部進入濱海地區,3月下旬參與指揮青口戰鬥,殲滅日偽軍千人,拔除敵據點十餘處,解放沿海大片地區。同時組織根據地軍民開展生產運動,為解決根據地的經濟困難發揮了重要作用。
1943年1月,為配合蘇魯邊區反“掃蕩”,同旅長曾國華指揮教導2旅及地方武裝採取“翻邊戰術”,襲擊敵偽據點郯城,在我猛烈打擊下,日偽軍千餘人繳械投降,日軍指揮官多田幸雄被生俘。同年3月,他任濱海軍區政委兼中共濱海區黨委書記,與軍區司令員陳士榘發展壯大了濱海根據地,將濱海、濱中、濱北連成一大片,面積近2萬平方公里人口500萬。濱海區的重要出海口和集鎮均為我軍控制,為山東黨政軍領導機關進駐濱海,領導人民對日作戰,起到了重要作用。11月,他與陳士榘共同制定了“主攻部隊外攻,地下工作內應,共同解決贛榆城”的三套攻城方案。19日深夜,他親率突擊隊和6000名戰士埋伏在贛榆城外,城內地下工作者打開城門後,他帶領突擊隊衝進城內,迅速攻占了偽警察局和偽軍三營營部,俘虜偽軍300餘人。城中敵人指揮系統尚未打掉,敵人在繼續頑抗。他命令戰士使用了羅榮桓司令員特地批給的三發九二步兵炮彈。第一發炮彈發射後,符竹庭就向敵人喊話,限三分鐘內投降;三分鐘剛過,他又下令打出了第二發炮彈,稍後敵一副官舉著白旗假裝投降,但未見旅長出來投降。他即刻下令打出了第三發炮彈,並指揮部隊集中各種火力進行攻擊。在我軍強大火力的威懾下,敵偽71旅旅長李亞藩帶領團長張星三等官兵2000餘人向我軍繳械投降。20日下午,贛榆城宣告解放。此戰粉碎了日寇企圖打通海(州)青(島)公路、“蠶食”我濱海抗日根據地的陰謀,策應了魯中等抗日根據地的反“掃蕩”。這一仗是我軍以極小代價換取極大勝利的範例。當時延安《解放日報》以顯要位置報導了這一輝煌戰例。11月26日在反擊日軍襲擊旦頭的作戰中英勇犧牲,年僅31歲。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羅榮桓讚揚符竹庭是一名軍事上、政治上都比較強,有能力的優秀幹部。
1945年至1950年山東省人民政府曾將贛榆縣改名為竹庭縣。排演了歌頌符竹庭同志領導解放贛榆城英雄事跡的京劇《漢馬城》。當時創作的《打下贛榆城》、《紀念符竹庭》等歌曲,在蘇北魯南人民中流傳至今。解放後,烈士的家鄉——江西省廣昌縣,修建了符竹庭烈士紀念亭。楊得志總參謀長賦詩懷念戰友:“贛南閩西初相識,萬里長征風雨同。君赴敵後驅日寇,血灑贛榆留英名。”谷牧副總理親筆題詞:“在千百萬人民的心裡,符竹庭同志永遠活著!”
革命生涯
軍政兼優
符竹庭,1912年出生於江西省廣昌縣頭陂曹家邊村的一個農民家庭。7歲時父母雙亡,與年邁的老祖母相依為命。1927年8月中旬,“八一”南昌起義部隊南下廣東,途經廣昌頭陂,15歲的符竹庭毅然投身革命,參加地方游擊隊,加入了共青團。1928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在江西紅軍獨立二團任政治交通員,同年轉為共產黨員。
在革命戰爭時期,符竹庭先後任大隊政治委員、團政治委員、師政治委員、旅政治部主任、旅政治委員、軍政治部副主任、軍區政委兼黨委書記等職。是冀魯邊、魯西和山東濱海區等抗日根據地主要創建人之一。
劉少奇曾誇獎他“軍政兼優”,羅榮桓稱讚他“是一個很有能力的優秀幹部”。
在革命戰爭時期,符竹庭先後任大隊政治委員、團政治委員、師政治委員、旅政治部主任、旅政治委員、軍政治部副主任、軍區政委兼黨委書記等職。是冀魯邊、魯西和山東濱海區等抗日根據地主要創建人之一。
劉少奇曾誇獎他“軍政兼優”,羅榮桓稱讚他“是一個很有能力的優秀幹部”。
政治工作
符竹庭政治工作經驗豐富,是我軍出色的政治工作者。他經常對戰友們說:“政治工作好壞,直接關係到軍事鬥爭的勝敗。”“戰士們能不能英勇殺敵,取決於日常的政治工作教育。”
在創建中央革命根據地,粉碎敵人五次“圍剿”的鬥爭中,他將政治工作深入到戰士中間,充分發揮了政治工作的威力。在舉世聞名的長征途中,紅一軍團2師是先頭部隊之一,他任2師政治部主任,將政治工作做得深入紮實,使部隊始終保持旺盛鬥志,並率領先頭部隊斬關奪隘,歷盡艱險,為紅軍北上抗日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平型關大戰前夕,他任115師343旅686團(主攻部隊之一)政治處主任,親自召開營連幹部會、黨團員會和戰士大會,作戰前動員,鼓勵戰士樹立必勝信心,英勇殺敵,為平型關大戰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在冀魯邊,他領導創辦了《挺進報》《挺進周刊》;指導邊區黨委創辦了《烽火報》;協助津南魯北特委創辦了《火光報》《鬥爭》《戰士》等軍隊和地方報刊,並經常在報刊上撰寫政治工作文章。《關於平原作戰時的政治工作》、《我們生長於人民之中》,既是他許多政治論文中的優秀代表作。這些創辦的報刊和文章,為宣傳我黨主張,傳播我軍勝利訊息,鼓舞部隊士氣,喚起敵後人民的抗戰覺悟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創建中央革命根據地,粉碎敵人五次“圍剿”的鬥爭中,他將政治工作深入到戰士中間,充分發揮了政治工作的威力。在舉世聞名的長征途中,紅一軍團2師是先頭部隊之一,他任2師政治部主任,將政治工作做得深入紮實,使部隊始終保持旺盛鬥志,並率領先頭部隊斬關奪隘,歷盡艱險,為紅軍北上抗日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平型關大戰前夕,他任115師343旅686團(主攻部隊之一)政治處主任,親自召開營連幹部會、黨團員會和戰士大會,作戰前動員,鼓勵戰士樹立必勝信心,英勇殺敵,為平型關大戰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在冀魯邊,他領導創辦了《挺進報》《挺進周刊》;指導邊區黨委創辦了《烽火報》;協助津南魯北特委創辦了《火光報》《鬥爭》《戰士》等軍隊和地方報刊,並經常在報刊上撰寫政治工作文章。《關於平原作戰時的政治工作》、《我們生長於人民之中》,既是他許多政治論文中的優秀代表作。這些創辦的報刊和文章,為宣傳我黨主張,傳播我軍勝利訊息,鼓舞部隊士氣,喚起敵後人民的抗戰覺悟發揮了重要作用。
軍事指揮
符竹庭是我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他認真學習毛澤東軍事思想,並在戰鬥中加以靈活運用,親自指揮和參與指揮了許多重要戰役,立下赫赫戰功。
1930年,他任紅三軍7師1團政治委員,在著名的雪山崬和貓咀峰守備戰中,他指揮一個團浴血奮戰,勝利完成了守備任務,中革軍委授予該團“頑強守備”稱號。
1933年2月,他任紅一軍團1師1團政委,與團長楊得志率部堅守江西黎川縣山岬嶂陣地,同敵94師激戰3天,打退了敵人在飛機、大炮配合下的數次多路進攻,並協同突擊部隊擊潰敵人一個師。紅一軍團政委聶榮臻稱讚山岬嶂一仗是紅軍牽制部隊抗擊和擊潰數倍敵人的典型戰例,並親自在第31期《紅星報》上,撰寫了《把紅一團頑強抗戰的精神繼續發揚起來》的社論,號召軍團指戰員學習紅一團英勇頑強、敢打敢拼的戰鬥精神。
1938年,他任東進抗日挺進縱隊政治部主任,與肖華司令員一起創建了冀魯邊抗日根據地,建立了津南魯北兩個民主專員公署和15個縣的民主政權,武裝力量發展到2萬餘人。
1939年秋,他奉命率部轉入魯西,任115師343旅政治部主任、魯西軍區政治部主任,與楊勇、肖華一起創建、擴大和鞏固了魯西、魯南抗日根據地。
1941年春,他率領教導二旅由魯東南進濱海,3月與旅長曾國華一道發起青口戰役,拔除海頭、光莊、朱都集等日偽據點十餘處,斃傷和俘獲日偽軍1600餘人,解放了從贛榆到柏汪的大片地區,創建了濱海抗日根據地。
1943年1月,他運用“翻邊戰術”(即敵人打到我這裡來,我就翻過來打到敵人那裡去),親率主力攻打日寇重兵把守的兵站基地山東郯城,經過3天3夜的激戰,終於攻破敵城防,炸毀敵人的大炮樓,殲滅日偽軍1000多名,俘虜日偽軍400多名,繳獲了大批布匹、糧食、武器和軍械器材,取得了攻克郯城的輝煌勝利。
1943年3月,他任濱海軍區政委兼中共濱海區黨委書記。11月與軍區司令員陳士榘一起制定了三套攻打贛榆縣方案,並親率突擊隊和帶領部隊於20日一舉解放了江蘇贛榆縣城,生俘守城偽和平建國軍71旅旅長李亞藩及敵偽官兵2000多名。粉碎了日寇企圖打通海(州)青(島)公路、“蠶食”我濱海抗日根據地的陰謀,策應了魯中等抗日根據地的反“掃蕩”。延安《解放日報》以顯要位置報導了這一輝煌戰例。
日偽軍在贛榆城慘敗後,十分惱怒,於11月26日晨,集結日偽軍600餘人,偷襲我濱海軍區機關駐地——贛榆縣果林鄉旦頭村。在符竹庭等軍區領導率部反擊下,很快粉碎了敵人的進攻。然而,符竹庭卻在激烈的戰鬥中,頭部不幸中彈,壯烈犧牲,年僅31歲。
1933年2月,他任紅一軍團1師1團政委,與團長楊得志率部堅守江西黎川縣山岬嶂陣地,同敵94師激戰3天,打退了敵人在飛機、大炮配合下的數次多路進攻,並協同突擊部隊擊潰敵人一個師。紅一軍團政委聶榮臻稱讚山岬嶂一仗是紅軍牽制部隊抗擊和擊潰數倍敵人的典型戰例,並親自在第31期《紅星報》上,撰寫了《把紅一團頑強抗戰的精神繼續發揚起來》的社論,號召軍團指戰員學習紅一團英勇頑強、敢打敢拼的戰鬥精神。
1938年,他任東進抗日挺進縱隊政治部主任,與肖華司令員一起創建了冀魯邊抗日根據地,建立了津南魯北兩個民主專員公署和15個縣的民主政權,武裝力量發展到2萬餘人。
1939年秋,他奉命率部轉入魯西,任115師343旅政治部主任、魯西軍區政治部主任,與楊勇、肖華一起創建、擴大和鞏固了魯西、魯南抗日根據地。
1941年春,他率領教導二旅由魯東南進濱海,3月與旅長曾國華一道發起青口戰役,拔除海頭、光莊、朱都集等日偽據點十餘處,斃傷和俘獲日偽軍1600餘人,解放了從贛榆到柏汪的大片地區,創建了濱海抗日根據地。
1943年1月,他運用“翻邊戰術”(即敵人打到我這裡來,我就翻過來打到敵人那裡去),親率主力攻打日寇重兵把守的兵站基地山東郯城,經過3天3夜的激戰,終於攻破敵城防,炸毀敵人的大炮樓,殲滅日偽軍1000多名,俘虜日偽軍400多名,繳獲了大批布匹、糧食、武器和軍械器材,取得了攻克郯城的輝煌勝利。
1943年3月,他任濱海軍區政委兼中共濱海區黨委書記。11月與軍區司令員陳士榘一起制定了三套攻打贛榆縣方案,並親率突擊隊和帶領部隊於20日一舉解放了江蘇贛榆縣城,生俘守城偽和平建國軍71旅旅長李亞藩及敵偽官兵2000多名。粉碎了日寇企圖打通海(州)青(島)公路、“蠶食”我濱海抗日根據地的陰謀,策應了魯中等抗日根據地的反“掃蕩”。延安《解放日報》以顯要位置報導了這一輝煌戰例。
日偽軍在贛榆城慘敗後,十分惱怒,於11月26日晨,集結日偽軍600餘人,偷襲我濱海軍區機關駐地——贛榆縣果林鄉旦頭村。在符竹庭等軍區領導率部反擊下,很快粉碎了敵人的進攻。然而,符竹庭卻在激烈的戰鬥中,頭部不幸中彈,壯烈犧牲,年僅31歲。
犧牲之後
符竹庭犧牲後,濱海區等黨政領導和濱海軍民5000餘人參加了符竹庭的追悼會。遵照符竹庭生前囑咐,濱海軍民把他安葬在抗日山,為他修建了精緻、莊重的六角形墓亭,正面中央安放著符竹庭烈士的彩色銅像和鐫刻著他的生平及英勇事跡。
為紀念功勳卓著的符竹庭烈士,肖華親自撰寫《悼念符竹庭同志》文章,發表於1944年7月7日《大眾日報》。1945年至1949年,江蘇贛榆縣曾改縣名為“竹庭縣”,當時創作的《打下贛榆城》《紀念符竹庭》等民歌,在蘇北魯南人民中傳頌至今。贛榆人民專門新建了一幢符竹庭烈士紀念館,陳設介紹符竹庭的生平事跡、圖片、題詞、文章等。烈士的家鄉——江西省廣昌縣,修建了符竹庭烈士紀念亭,命名了竹庭路。楊得志專門賦詩懷念戰友:“贛南閩西初相識,萬里長征風雨同。君赴敵後驅日寇,血灑贛榆留英名。”谷牧親筆題詞“在千百萬人民的心裡,符竹庭同志永遠活著。”
為紀念功勳卓著的符竹庭烈士,肖華親自撰寫《悼念符竹庭同志》文章,發表於1944年7月7日《大眾日報》。1945年至1949年,江蘇贛榆縣曾改縣名為“竹庭縣”,當時創作的《打下贛榆城》《紀念符竹庭》等民歌,在蘇北魯南人民中傳頌至今。贛榆人民專門新建了一幢符竹庭烈士紀念館,陳設介紹符竹庭的生平事跡、圖片、題詞、文章等。烈士的家鄉——江西省廣昌縣,修建了符竹庭烈士紀念亭,命名了竹庭路。楊得志專門賦詩懷念戰友:“贛南閩西初相識,萬里長征風雨同。君赴敵後驅日寇,血灑贛榆留英名。”谷牧親筆題詞“在千百萬人民的心裡,符竹庭同志永遠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