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話方法論

笑話方法論

《笑話方法論》是由閱然文化誠意出品、簡書APP創始人簡叔親自監製,簡書總編輯劉淼創作的最新力作。此書“一書多專”,既是一本幫你培養幽默感的工具書,又是展示喜劇研究史與幽默原理的大眾型科普讀物,更是不可多得的探討人類不同民族語言魅力的文學作品。

作為一部經典的笑話合集,它網路了古今中外、各式各樣的笑話,並配以了色彩鮮明、誇張荒誕的插圖,大大提高了讀者的閱讀體驗。

作者用既俏皮又凝練的語言,闡明幽默的價值,分析人發笑的機制,並在此基礎上告訴讀者:人為什麼發笑,如何引人發笑,如何培養幽默感。此外,全書還搭配了大量經典笑話作為案例,讓“笑話教學”更加立體。

基本介紹

  • 書名:《笑話方法論》
  • 又名:英文名:The way of hahaha
  • 作者:劉淼
  • ISBN:978-7-5502-8678-8 
  • 類別:文學 社科 暢銷書
  • 頁數:320頁
  • 定價:42.00元
  •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閱然
  • 出版時間:2016.11
  • 裝幀:平裝
  • 開本:145*210 1/32
編輯推薦,著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線上試讀,

編輯推薦

《笑話方法論》不是膚淺的雞湯隨筆,也不是嚴肅的學術專著,而是介於兩者之間的大眾讀物,作者用既俏皮又凝練的語言,闡明幽默的價值,分析人發笑的機制,並在此基礎上告訴讀者:人為什麼發笑,如何引人發笑,如何培養幽默感。此外,全書還搭配了大量經典笑話作為案例,讓“笑話教學”更加立體。

著者簡介

劉淼 2004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經濟學系,曾在體制內工作十年,後加入創業團隊,現擔任簡書主編。曾創辦英語學習網站“詞酷”,攝影網站“在街頭”等。

內容簡介

“分析一個笑話就像解剖一隻青蛙,不僅僅過程枯燥,還把青蛙給弄死了。”
所以這不是一部學術專著,而是一本結合生活經驗,用大眾語言講述幽默方法的書。它通過分析幽默的發生機制,使人懂得笑話為何好笑,同時採集大量的笑話作為案例,教會讀者如何創造適合自己的笑話,從而使人掌握說話技巧,變得風趣幽默,在任何場合之下都能與人談笑風生。

目錄

Chapter 1  為什麼要幽默/005
Chapter 2  幽默是如何發生的/033
Chapter 3  如何出人所料/095
Chapter 4  如何傷害/129
Chapter 5  笑話實例/153
Chapter 6  結尾/225

線上試讀

重寫《笑話方法論》
劉淼
2014 年的冬天,我到簡書上班不久,負責運營和內容工作,這其中也包括電子書出版。除了出版《簡書周刊》和《簡書月刊》這些電子期刊之外,我們也出一些電子書籍,在國內幾大電子書市場上銷售。也許是由於市場尚未成熟,雖然免費版的電子書有不少下載量,但收費的書籍始終沒有什麼好的銷量。
當時我自己也想嘗試著寫一本電子書。幾年前,當亞馬遜的電子書業務尚未進軍中國的時候,我就已經嘗試過電子書的自出版,將自己寫的一本小說放在國外一個數字商品銷售平台上,定價 2.99 美元,居然賣出去不少,這使得我對電子書籍的銷售有了一定的信心。
書要銷量好,選題很重要。雖然市面上有一些笑話書,然而接連看一整本的笑話會讓人感到膩。笑話為什麼好笑?這是我多年以來一直在想的一個問題,並且也確實在嘗試著去創作一些笑話。我想,一定有很多人和重寫《笑話方法論》我一樣,想知道笑話為何好笑,這樣一本書,應該說有著不小的潛在市場。
何況,即便人們並不想知道笑話為何而好笑,也一定想知道如何創作一個笑話,或者說,如何在日常的交談中表現得更為幽默。我們夸一個人的時候,會說這個人“風趣”“幽默”,甚至是“很會說話”,其實這些特點都意味著這個人可以很自然地在交談中運用幽默的元素。
一個人擁有的很多特質,諸如身高、容貌這些,大多是天生的,後天能改的不多。然而,“說話”這一點,卻完完全全地由後天取得。沒有人生下來就會說話,更不用說講笑話了。既然人一生下來可以從零開始學說話,那么是否也可以從零開始學會幽默呢?
顯然是可以的。只要倒過來推就很容易得出結論:那些廣受歡迎的喜劇明星,管他是卓別林還是周星馳,縱使他們舉手投足間就可以逗笑無數人,一開始的時候都是哭著來到這個世界的,他們逗人發笑的本事,顯然都是後天取得的。
學校的課程中有語文、數學、音樂、體育……獨不見幽默。那么,幽默又該從哪裡去學呢?目前似乎還沒有一本這樣的書,專門闡釋笑話的原理,讓人們可以從零開始學會講笑話。
既然有這樣的需求,又是市場的空白,我決定寫這么一本分析笑話的書。因為是多年以來反覆思考的問題,所以文不加點,很快就完成了《笑話方法論》。在中國亞馬遜電子書市場上架之後,曾經取得過全站所有電子書銷量排名第四的好成績。
紙質出版物由於書號、印刷等因素的限制,要求一本書必須有足夠的長度才可以印出來,電子出版物則沒有這方面的局限性。從長度上來說,《笑話方法論》只相當於一般紙質出版物的十分之一。這么短的內容,通過傳統方式出版是不可能的,卻在電子出版的時代成了一本暢銷書。
然而,篇幅短也成了它的一大劣勢。在亞馬遜上,不少讀者評論“書有點短,讀起來意猶未盡”,同時,也有不少出版機構表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題材,可以出紙書,只是目前的篇幅太短,達不到出版的要求。
儘管如此,我卻遲遲沒有動筆,和所有人常用的藉口一樣——太忙。《笑話方法論》寫完之後,我自己沒有再看過,這兩年一直從事著與寫作和出版相關的工作。今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把《笑話方法論》打開看了一遍,禁不住想揪出前年那個不假思索一揮而就的小伙子大聲斥責:劉淼,看你浪費了多好的一個題材!
重看《笑話方法論》,因為當時寫作太快,我發現它寫得有點兒過於粗糙了,有許多內容不夠深思熟慮,有太多的地方完全可以寫得更好。最讓我不滿意的一點在於,它寫得仍然不夠系統,這樣的一個題材完全可以寫得更全面。然而寫得更系統、更全面,很重要的一點,是需要有足夠的篇幅做支撐,一本紙書的長度是在所難免的。
更令我汗顏的是,那本不夠系統、不夠全面的《笑話方法論》竟然還賣了那么多本,如果有更多的時間,顯然我可以把它寫得更好些。
這正是我寫這本《笑話方法論》的原因。它並非是對原書的擴充,而是一次徹底的重寫,除了對笑話原理的闡釋,更增加了許多關於笑話創作的實用指南。
不過還是應該說明,這並非一本學術書籍。學術書籍的問題在於,它們很難引起讀者的興趣,即便是關於笑話的學術也不例外,起碼我看過的那些書是這樣。作家 E.B. 懷特有一句名言:“分析一個笑話就像解剖一隻青蛙,不僅僅過程枯燥,還把青蛙給弄死了。”
……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