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著

笑著

《德漢對照分級讀物:笑著》給我們描述了一個靠自己的笑聲來養家餬口的人的無奈與尷尬,小說的主人公似乎在努力地以一種不在乎的、甚至嘲諷的語氣講述著自己,然而讀者卻能真切地感受到其內心深處的悲哀。

基本介紹

  • 書名:笑著
  • 作者:海因里希 .伯爾
  • ISBN:9787560027913
  • 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圖書信息

作 者:著 姜愛紅 編
出 版 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ISBN:9787560027913 出版時間:2002-07-01 版 次:1 頁 數:96 裝 幀:平裝 開 本:32開 定 價:6.90元
笑著笑著

內容簡介

《笑著》(德漢對照分級讀物)是其對照讀物!《巴來克家的秤》描述的是“我”祖父家鄉的平民百姓世世代代受鄉紳巴來克家不公正的秤的欺騙,終於有一天在“我”祖父的揭露下如夢方醒,奮起反抗,最後慘遭血腥鎮壓的故事。小說揭露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德國社會反動勢力的強大以及人民剝削、被壓迫而無處申冤的黑暗現實。《我的叔叔弗雷德》講述了戰後歸來的士兵弗雷德通過辛勤勞動讓全家人擺脫困境的故事,從側面反映了二次世界大戰給德國人民帶來的災難以及人們在戰後仍未失去對生活的熱愛,憑藉勤奮與毅力重建家園的歷程。《像在劣等小說里》記述了一個商場裡初出茅廬的青年在一起建築工程奪標事件中的心理變化過程。在整個事件中,他由被蒙在鼓裡、被動地被人牽引著行事,到後來的沉思與主動出擊,似乎是從稚嫩走向了成熟。但誰又能說這不是他像其他人一樣,一步步成為老奸巨滑、爾虞我詐的商人的開始呢?最後一篇《公正的丹尼爾》在全書中寓意最為深刻,語言內涵也最難把握。小說描述的是一位高級文科中學校長在一年一度的錄取考試那一天的內心思想活動。小說中的許多描寫寓意深刻,例如姨母家牆上的那幅畫、療養院及其牆壁和家具的顏色、沉默的托馬斯叔叔以及那個穿著黑色長統襪等待錄取考試的男孩等等,都需要讀者在全篇框架內去仔細尋味,從而感悟是什麼丹尼爾心情抑鬱,他為什麼要板著面孔對待世界。

作者簡介

海因里希·伯爾(1917——1985)是德國小說家。他生於科隆一個雕刻匠家庭,中學畢業後當過書店學徒。1939年進入科隆大學學習文學,不久被征入伍。戰後當過木匠和統計員,後成為專業作家,197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伯爾的文學活動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從1946到1952年,他先後發表了中篇小說《列車正點到達》(1949)、長 篇小說《亞當,你曾在哪裡?》以及短篇小說《飛刀藝人》(1948)、《敗家子》(1951)等。這些作品主要取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揭露法西斯戰爭的罪惡,反映德國人民的苦難,基調灰暗、抑鬱。
1953至1965年,伯爾的創作主題從批判戰爭轉為批判戰後的西德社會,小商販、小職員、孤兒寡婦等小人物的社會遭遇成了他作品的主要內容。代表作有《一聲沒吭》(1953)、《九點半鐘的檯球》(1959)、《小丑之見》(1963)等。
七十年代,伯爾連續發表了《萊尼和他們》(1971)、《喪失了名譽的卡塔琳娜·勃羅姆》(1974)和《監護》(1979)三部重要作品,通過小人物的不幸遭遇,展現德國戰前、戰爭年代以及當前人們的生活風貌,揭露西德社會的弊端,使其文學成就達到了新的高峰。
戰爭生活的經歷和對下層人民境遇的體驗,使伯爾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素材。中篇小說《火車正點到達》(1949)、短篇小說集《流浪者,你若來到斯巴……》(1950)和長篇小說《亞當,你到過哪裡?》(1951)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它們取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揭露和批判法西斯戰爭的罪惡以及戰爭給人民造成的災難。此後,作家的筆觸向現實生活延伸,長篇小說《一聲不吭》(1953)和《無主之屋》(1954)主要寫“小人物”在戰後的艱難境遇和壓抑心態,抨擊社會的不公正現象,並提醒人們警惕軍國主義的復活。長篇小說《檯球在九點半開始》(1959)通過一個萊茵世家三代人修建、炸毀和重建聖安東修道院的故事,反映了半個世紀的德國歷史,鞭笞了趨炎附勢的小人,告誡人們要以實際行動來遏止法西斯勢力。1963年出版的長篇小說《小丑之見》標誌著作家創作的新階段。它採用倒敘手法,以一個小丑的眼光來進行觀察,對社會的政治、宗教、法律和倫理、道德進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批判。進入70年代,伯爾的創作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主要代表作長篇小說《女士及眾生相》(又譯《萊尼和他們》,1971),描寫一個善良、正直的勞動婦女在社會上受到的種種迫害。小說人物眾多,情節複雜,時空變化急劇,顯示了作家深厚的藝術功力。中篇小說《喪失名譽的卡塔琳娜·勃羅姆》(1974)和長篇小說《保護網下》(1979)是兩部題材相關聯的小說。前者寫一位下層女子遭受傳播媒介的造謠中傷和誹謗侮辱,揭露了新聞界的黑暗和警方的不公正;後者進一步揭露在“福利社會”平靜的表層下所潛伏的深刻危機。
伯爾一貫主張作家應關注現實,干預生活。他的作品大多針砭時弊、暴露黑暗和批判現狀。在藝術技巧上,他言簡意賅,善於用直觀的手法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往往在冷靜、樸實的白描中注入強烈的誇張,藉以渲染氣氛並進行諷刺,還吸取了蒙太奇、內心獨白、閃回、聯想、象徵、紀實等現代表現手段,形成獨特的風格。其他作品還有中篇小說《一次出差的終結》和長篇小說《河流風光前的女人》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