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容教育是指在親職教育中,家長應多給孩子一些笑容,通過語言、表情等方式經常與孩子進行平等的溝通,這對培養孩子的健康心理至關重要。
美國心理學專家琳達·卡姆拉斯在2004年8月召開的第28屆國際心理學大會上指出,三周歲美國孩子的微笑要比同齡的中國孩子多55.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笑容教育
- 外文名:Smiling education
- 漢語拼音:xiào róng jiāo yù
現象解釋,對比研究,教育意義,
現象解釋
笑容教育是一種兒童教育的方法,就是對孩子多微笑,少批評。這樣有利於兒童的身心健康。.笑容教育,是指在親職教育中,家長不要一味對孩子進行批評、責罵和說教,而應多給他們一些笑容。通過語言、表情等方式經常與孩子進行平等的溝通,對培養孩子的健康心理至關重要。
對比研究
卡姆拉斯的結論來自對40多例中美兒童笑容的記錄、比較和分析,以及對兩國兒童心理及性格差異的深入研究。
美國河郡學院心理學與教育學教授卡蘿爾·亨青格的研究表明,三周歲美國孩子的微笑比同齡中國孩子多55.6%,與美國兒童相比,中國兒童發生內向孤僻、焦慮和社交問題的比例分別高出92%、1.3%和138%。父母不應填充孩子的全部生活,即使是嬰兒,也需要一定的獨處空間。
在中國,與生活上的大包大攬相伴隨的往往是父母對孩子的“高期待值和高標準要求”。中國父母在易發怒程度上要比美國父母高出26%,在嚴厲程度上則要超出52.2%。
教育意義
國際心理學研究證明:通過語言、表情等方式經常與孩子進行平等的溝通,對培養孩子的健康心理至關重要。
《父母必讀》雜誌副主編徐凡說,當今中國的城市家庭大多為三口之家,獨生子(女)是家裡的掌上明珠,從小嬌生慣養。然而,父母的溺愛和過度關注往往造成子女缺乏自理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不知如何去關注、幫助和愛護周圍的夥伴。他們對自身也缺乏足夠的認知,容易產生對他人和社會的失望感。徐凡認為,“童年時的心理缺陷或情感殘疾往往會影響一生的發展,而要彌補則需付出很大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