笊籬姑姑

《笊籬姑姑》是兒童遊戲舞蹈。它產生於滿族的一個民間傳說,敘述多年以前,在某山村,有一個年輕美貌、勤勞勇敢的農家姑娘,被當地財主喀山達強行搶去逼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笊籬姑姑
  • 類型:舞蹈
  • 來源:滿族民間傳說
簡介,故事傳說,

簡介

她寧死不從,用剪刀刺死了喀山達,自己也自盡身亡。由於她的姓名失傳,人們只記得她生前經常用笊籬洗菜淘米,遂被稱作“笊籬姑娘”或“笊籬姑姑”,奉為“姑仙”,並在一些節日裡紀念她。如每年正月十五按慣例,都要包笊籬姑。即用棉紙繪一少女頭像,貼在笊籬上;或先用棉紙包好笊籬再畫,並以胭脂塗面。據說笊籬姑娘生前是愛好塗脂粉的,因此著色以相近似。最後將笊籬縛在柞木桿上,並綴以彩紙。舞時,由一女孩將其高舉空中,一群兒童圍著她邊歌邊舞,動作較簡單,類似兒童跳的一種“跑跳步”,一邊拍手一邊跳。歌詞為:“笊籬姑姑下山來,扭扭搭搭招人愛”。唱著唱著,圈中間的女孩也舉著桿子舞起來。盡歡而止。
笊籬姑姑
笊籬姑姑

故事傳說

笊籬姑姑,滿語為達博密超鹿皮媽媽。她原來是一位村姑,長得美麗動人,勤勞善良,聰明伶俐,純潔忠貞,深受鄉鄰村民的讚譽和喜愛。
一天,她在河邊用笊籬洗菜,猛抬頭一看,遠處有一幫人馬,正老遠地追趕著一位美貌少年。說時遲,那時快,這位少年已被迫得走投無路,突然發現有個姑娘,急忙上前,彎腰施禮,要求大姐相救。為了救人,此時的村姑急生一計,將紅頭繩拴在笊籬上,放在水裡,這時笊籬已在水上變成了一葉扁舟。她讓少年上去,並口吹一口仙氣,笊籬真也聽話,/頃水游到對岸,搭救了這位不速之客。追軍來到河邊,發現那個少年早已逃走,無奈罷軍返營。
後來人們才知道,被追趕的人竟是名聲顯赫的清太祖努爾哈赤,追兵是明朝李成梁的部隊。由於村姑長得漂亮動人,剛過盤頭之年,說媒的就登門提親,可是左一個提親,右一個說媒,簡直踏破了門檻,村姑就是不開口說同意二字,只推說,俺年歲尚小,不便提親。其實,她在等一個人。那個人是誰?那就是她曾經幫助過的那位英俊少年。她相信這個人不能把她忘記,一定會來找她的。
再說,這時的努爾哈赤正領兵打仗,沒有餘暇時間考慮其他事情。這樣一來二去,時間就拖了下來。話說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本來村姑長得楚楚動人,再加上這么一變,就跟含苞待放的一朵花似的。
不巧,這天村姑被鄰村惡霸家的一個少東家撞見,他上前攔住村姑,非要娶她為妾。村姑本來心中早有意中情人,哪能同意被這個惡少強娶,被她嚴詞拒絕。這個惡少不肯善罷甘休,欲意強行霸占。
於是,在這一年正月十五這一天,惡少糾集鄉里一夥惡棍上門搶親。村姑此時正在家中用笊籬撈飯。忽聽小院四周有嘈雜之聲,不由心中一驚,於是緊關院門躲避。由於院小,又被這伙惡棍團團圍住,再加上一陣緊似一陣的呼喊敲打聲,她知道在劫難逃,上天不能,人地無門,一急之下,便撞死在家中的門框上。當人們發現時,她已經香魂歸天,欲救無術了。
鄉親鄰里感到萬分惋惜,久久不能忘懷,為了紀念村姑,追思她平時願意助人為樂的好品德,每年人們在她死去的這一天到她的墳上進行祭祀。
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立了後金國,黃袍稱汗後,一天,他突然想起了曾經用笊籬救自己的那個村姑。當時由於時間倉促,未曾來得及求問姓名,只好賜她為笊籬姑姑了。後來努爾哈赤就學著漢族人的辦法把笊籬姑姑封做了神,尊稱她為笊籬姑姑女神。
在東北過元宵節前後,一些大姑娘將過年煮餃子用的柳條笊籬糊上白紙,畫上眼、鼻、口、耳,塗上紅臉蛋、紅嘴唇,頭上再貼上一隻小花,在她們的心中,這就是笊籬姑姑了。她們叫小男孩拿著笊籬姑姑,到煙筒底下站一站,圍著茅廁轉一轉。大姑娘口中還叨念著"笊籬姑姑回家了,前後院看一看!"然後,他們再上南炕,令男孩擎著笊籬姑姑,圍著炕桌。左爬三圈,右爬三圈。.然後讓男孩坐在炕桌南頭,面朝北舉著的笊籬姑姑,開始做遊戲。姑娘們數道:"戴上花,披上彩,笊籬姑姑下山來。姑姑靈!姑姑靈!俺姐妹卜問什麼你可要答應?"於是開始問卜,笊籬姑姑向前點頭,即為答應,,向後仰頭,即為不答應。
在東北大秧歌和歌舞中都有笊籬姑姑舞。歌舞前,人們找來一把柳條或榆樹枝編的笊籬,糊上白紙,畫出村姑的臉蛋,然後選一位聰明、伶俐、漂亮的小姑娘,打扮得花枝招展,手裡拿著笊籬姑姑走到人群里去,人們將高梁燒酒向小孩頭上澆,於是邊舞邊唱起來。
“笊籬姑姑下山來,十五、十六看燈來。梳的什麼頭?燕尾頭。抹的什麼油?桂花油。龍鳳簪,左右插,翠花、珠花、金銀花。坐的什麼車?騾子駕轅花轎車。誰趕車?小阿哥。綠轎圍子紅轎頂,四個飄帶繡金龍,雙套馬,賽蛟龍。四蹄踏開一溜風,乾什麼?下了山,跟著大夥看秧歌……”唱詞中充滿了對笊籬姑姑讚美和歌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