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鼓

竹鼓

竹鼓,又稱竹筒鼓、升筒鼓。佤、布朗、傣、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在祖國西南邊陲的阿佤山區,幾乎家家都有竹鼓,供兒童敲擊娛樂。廣泛流行於雲南省滄源、耿馬、西盟、孟連、瀾滄、德宏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竹鼓
  • 外文名:zhugu
  • 別名:竹筒鼓、升筒鼓
  • 簡介:民間樂器的一種
文獻記載,樂器歷史,形制結構,演奏方法,

文獻記載

 竹鼓是中國傳統的打擊樂器,按《禮記·明堂位》的記載,在很早的傳說中,“伊耆氏”之時就已有“士竹鼓”,即陶器的竹鼓。
竹鼓竹鼓
由於竹鼓有良好的共鳴作用,聲音機越雄壯而傳聲很遠,所以很早就被華夏祖先作為軍隊上助威之用。相傳黃帝征服蚩尤的鹿之戰中,“黃帝殺夔,以其皮為竹鼓,聲聞五百”(《太平御覽》卷五八二引《帝王世紀》)
到了周代,據《周禮·地官司徒》之載,已專門設定了“竹鼓人”來管理竹鼓制、擊竹鼓等事。竹鼓人所管理的有各種用途的竹鼓,如寂祠用的雷竹鼓、靈竹鼓、樂隊中的晉竹鼓等。
其中,專門用於軍事的叫“汾(音)竹鼓”,據《說文》的解釋,這是一種長八尺,竹鼓面四尺,兩面蒙革的大竹鼓。此外,路竹鼓、晉竹鼓、等也用於軍旅,這些竹鼓以後發展為各種規格的戰竹鼓,在軍事上得到普遍地運用。

樂器歷史

  竹鼓作為樂器是從周代開始。周代有八音,竹鼓是群音的首領,竹鼓的文化內涵博大而精深,雄壯的鼓聲緊緊伴隨著人類,遠古的蠻荒一步步走向文明。俗可以是民間的歡慶鑼鼓,雅可以進入廟堂祭祀和宮廷宴集。從原始的陶鼓、土鼓、皮鼓、銅鼓,一直發展到種類繁多的現代鼓,鼓是最為人們喜愛和廣泛套用的樂器之一。有觀點認為,最早的鼓應該是由遠古的先民使用的,陶罐、陶盆等生活用具所演化而來,出土的陶鼓證明了,早在距今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經開始有了陶鼓的製造。陶鼓又稱土鼓,是用陶土燒製成鼓框,再蒙上動物的皮革做成的。在中國以瓦為框製造陶鼓的傳統,沿襲了很久腰鼓是由西域傳入中國,在唐代廣為流行,唐代的腰鼓除了木質材料以外,也有以陶瓷作為鼓材的。
竹鼓竹鼓
最早的竹鼓,是用大龍竹筒做成的竹製體鳴樂器,後來才蒙以豬膀胱、青蛙皮或蛇皮。德宏傣族,稱竹鼓為豬尿泡鼓。瀾滄布朗族,稱竹鼓為土鼓或地鼓,它的使用與風俗活動有密切關係。過去,凡遇久旱不雨之年,根據民族傳統風俗,全寨要舉行宗教祈雨祭祀活動,多在寨外山坡大青樹下,挖一深30厘米的圓坑,將竹鼓置於坑內,坑前置桌供以雞、酒、糯米飯 等食品,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坑前邊念祈禱詞邊執小棍擊敲。本世紀70年代末,經過滄源佤族自治縣音樂工作者的改造發展,在鼓腔下端延展出鼓腰與鼓足,使之能立地演奏。

形制結構

  鼓身竹製,用一根長約100厘米、直徑10厘米-11.5厘米的三節大龍竹筒製作,竹筒中間去節,兩端通透。用上端的一節作為鼓腔,一般長20厘米-厘米、竹壁厚0.8厘米-1厘米,鼓面蒙以羊皮,鼓腔以下的一節竹筒挖成空條狀,中間用竹篾片綁紮成蜂腰狀鼓腰,並將最下面的一節制出三條腿,鼓身通體施以彩繪。
竹鼓竹鼓
大小不同的數面竹鼓組成一套。形制美觀大方,富有地方特色。
竹鼓又一製作,竹鼓外形精美,它是用三節大龍竹筒製作,通體中空,上端是杯形共鳴體,鼓面蒙皮,鼓皮四周用細牛皮條勒緊,拴繫於鼓腔下部,並可調節其張緊度。鼓身外表塗漆,鼓腰和鼓的下半部雕有裝飾圖案,有的還在鼓身上系有花綢帶和彩球
鼓身常有圖飾,有時竹鼓在舞動中還插上幾根孔雀羽毛,是阿佤最珍視和喜愛的鳥類,它代表著吉祥如意,表現了阿佤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同樣,竹鼓在阿佤人的心中象徵五穀豐登,生活美好。從竹鼓中看到了孔雀和大象,無不表明出傣族人民的美好願望。

演奏方法

 演奏時,奏者既可將竹鼓立於地上,雙手執短木棰敲擊鼓面,也可用左手將竹鼓抱在腰間,鼓面朝前,右手執棰擊奏。竹鼓無固定音高,發音高亢清脆,常用於民間舞蹈伴奏。在佤族《竹鼓舞》中,男女青年邊奏邊舞,很有特色。它既是舞蹈的伴奏樂器,也是舞者的道具
竹鼓竹鼓
演奏時,有時將竹鼓背帶掛於肩上,鼓身斜向身前,也可將鼓直立於地,左手扶住鼓邊,以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和右手配合交替敲擊鼓面。演奏高潮或情緒熱烈時,甚至手肘和腳也參加擊奏。演奏方法有正拍、悶拍、指拍(用一個指頭)、掌拍和拳擊(半握拳)等,右手多擊重拍,在演奏高潮或情緒熱烈時,甚至手肘和腳也參加擊奏
佤族家鼓手演奏時,為了改變鼓的音色和音高,還在鼓面中心糊上飯糰,用飯糰的大小、厚薄來改變演奏效果。竹鼓因大小不同而發音各異,大鼓音色雄壯、渾厚,中鼓激越、昂揚,小鼓清脆、明亮。竹鼓常與鋩鑼、佤族鑔組合在一起,為佤族族的孔雀舞等民間舞蹈伴奏,在民族樂隊或佤族劇樂隊中,竹鼓常作為色彩性節奏樂器使用。此外,竹鼓還與舞蹈相結合,作為獨奏節目來表演,這就是人們熟悉的《竹鼓舞》。 有時演奏,鼓繩掛於頸部或左肩,將鼓置於左胯部位,雙手各執一棰擊奏。舊時用於婚喪嫁娶的儀仗樂隊,一般八至十六面鼓,排成兩列,在行進中演奏。有時在鼓身前面掛有繡花的錦緞簾面作為裝飾。當儀仗隊伍緩緩行進時,眾鼓齊奏,隆隆作響,頗有氣勢。在燈節和迎神賽會的“走會”( 多種民間藝術組合在一起的綜合性表演形式)中,也有跨鼓表演節目。清人繪《北京走會圖》中有跨鼓圖,畫面上,八名強壯男性肩掛跨鼓,排成兩列,邊行進邊演奏。今日用於民間器樂合奏、民間舞蹈伴奏、節日慶祝等民間娛樂和婚喪嫁娶等場合中,是常用的節奏樂器。
竹鼓演奏竹鼓演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