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別名:竹淡黃絨野螟
- 中文學名:竹雲紋野螟
- 拉丁學名:Demobotys pervulgalis Hampson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綱: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目:鱗翅目
- 科:螟蛾科
- 屬:絨野螟屬
- 種:竹雲紋野螟
- 分布區域:中國的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等竹產區
形態特徵,發生規律,防治方法,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
形態特徵
成蟲
雌蟲體長9-11mm,翅展24-28mm;雄蟲體長8-10mm,翅展22-26mm。體淡黃至黃白色,腹面銀白色。觸角淡黃色。前、後翅淡黃白色,緣毛長,緣毛內有1列6-7個黃褐色小點;前翅外橫線內傾,其下半段不與中橫線相接;中摸線淺灰色,很細而清晰。後翅中橫線彎曲,淺灰色。
卵
扁橢圓形,長徑lmm,短徑0.8 mm,乳白至淡黃色,中央不突起。
幼蟲
體長16-24mm,淺黃色。前胸 1毛、 2毛小,3毛粗大,10毛到 1毛的距離大於1毛到2毛距離;腹部第四至第六節4毛位置偏前,3毛、氣門和4毛不在一直線上。
蛹
體長12-14mm,初為乳黃色,後變為橙紅色。尾節圓,臀棘 8根,每邊各半,中間的較長,兩邊的較短,成弧形排列。
發生規律
1年發生1代,以老熟幼蟲子地面筍移、枯葉中越冬。翌年4月底到5月底化蛹。5月下旬羽化為成蟲,6月上旬產卵,6月上、中旬幼蟲孵化,7月下旬幼蟲開始老熟下地越冬,8月上旬竹上幼蟲終見。 越冬幼蟲4月下旬開始化蛹,5月中旬為化蛹盛期,5月下旬為末期。蛹期8-12天。
成蟲全天可以羽化,以清晨為多。初羽化成蟲鑽出筍釋後,善爬行,待10分鐘後,翅全展開,休息30分鐘,即可飛翔。成蟲羽化後,性器官尚未成熟,需飛出竹林,尋找蜜源植物為補充營養。喜取食板栗、麻陳及路邊、溪邊野花花蜜,取食晝夜均可進行,以晚上為多。成蟲白天不活動,夜晚飛行;有趨光性,成蟲撲燈多集中在19-21時;雄成蟲先撲燈。成蟲撲燈後即停留在燈光附近,不遇干擾,要到次日黎明方才飛去。成蟲經1星期補充營養後交尾;交尾全夜進行,以下半夜為多;雄成蟲一生可交尾2次。室內成蟲交尾後當晚即可產卵,以次日為多;野外交尾後雌成蟲需飛回竹林特別是出筍小年竹林產卵。卵產於竹上部葉背。每雌可產卵 16-24塊,每塊有卵9-25粒。每雌一生產卵220粒,最多350粒。卵塊呈魚鱗排列,排列較疏鬆。 卵經8-11天孵化。
初孵幼蟲先在卵殼上停息,隨後爬行至葉面吐絲纏葉為苞。每苞有幼蟲2-25條,幼蟲在苞內取食葉片上表皮。經7-11天脫皮。2齡幼蟲分散爬行,以2-3片竹葉另做蟲苞,每苞中有幼蟲l-3條。從3齡始每蟲苞中只有幼蟲1條。幼蟲5-7齡。幼蟲取食期30-44天,是竹螟中取食期最長者。幼蟲一生可結蟲苞13-15個;老熟幼蟲所結蟲苞有竹葉10-14片,常吐絲將兩小技上竹葉連結成苞,取食其中,待竹葉食去大半,就隨即換苞。蟲苞中竹葉10多天如能彈開,仍能正常進行光合作用;如不能彈開,入秋後就會自然脫落,此時全竹林一片枯黃,對毛竹生長影響很大,甚至導致毛竹死亡。幼蟲在筍等中越冬,不做繭,越冬時間長達250-270天。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結合竹林撫育,清除林間、林緣小灌木,減少蜜源植物;冬季削山鬆土,可以增加過冬幼蟲死亡。
物理防治
根據成蟲的趨光性,可在成蟲盛發期設定黑光燈進行誘殺。
生物防治
幼蟲期林中施放寄生蜂。大面積發生為害,可用飛機噴灑滅幼脲Ⅲ號,每hm2施藥量375-525mL。離蠶區較遠的竹林,可以噴Bt、白僵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