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概況,藥用價值,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種群分布,防治方法,
概況
幼蟲乳白色,紡錘形。年生一代。成蟲雌性翅鞘全黃,個頭較小;雄性翅鞘基本為黑色且背部接近鞘翅的地方有較大的一塊黑斑,個頭較大;雌蟲數量遠多於雄蟲。幼蟲蛀食竹筍,成蟲亦鑽食竹筍,危害嚴重。防治方法:秋冬季節對竹林鬆土,可以直搗竹象土繭,不利竹象越冬。成蟲產卵期間可噴灑百蟲敵,挖出被害新筍,捕殺土中的蛹。可食用。廣西、四川、重慶一帶小孩多喜捕捉此蟲,在其足上套線,拋甩驅使其振飛娛樂。或折去其前足,用細竹籤插入斷肢內,一搖它就開始飛,夏季小孩多把它當風扇用。
藥用價值
【藥 名】:竹象鼻蟲
【來 源】:為象蟲科動物竹象鼻蟲的乾燥成蟲。【功 效】:祛風除濕。
【主 治】:用於風濕痹症。
【性味歸經】:辛、苦,溫。入肝、脾、腎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5個。
【別 名】:竹象、筍瞰、筍蛆(幼蟲)(《中國藥用動物志》)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我國廣東、廣西、福建、浙江、湖南、四川、陝西、江西、台灣等省。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夏季捕捉,成蟲用沸水燙死、曬乾備用。
【拉丁名】:Cyrtotrachelus longimanus (Fabr)
【考 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竹象鼻蟲屬鞘翅目象鼻蟲科,分布於竹產區,是竹類的主要害蟲。以幼蟲蛀食竹筍,使筍枯死,還會蛀食1米多高的嫩竹,使其生長不良,節間縮短,攔腰折斷,造成頂端小枝叢生以及嫩竹縱裂成溝等畸形現象,結果使嫩竹腐敗。現介紹竹象鼻蟲形態特性、生活習性及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竹象鼻蟲有竹大象甲、一字竹象甲和小竹象甲三種。竹大象甲成蟲體長21—23毫米,體寬8.3—15毫米,雄性較小;體呈梭形,紅棕色有光澤,觸角及口吻均為黑色;前胸後緣中央有一大黑斑,肩部各有一個黑斑,鞘翅上各有點刻成縱橫9條;卵橢圓形,長3毫米,光滑無色透明;幼蟲乳黃色,長20—45毫米,頭棕色,體胖多皺紋,有淡灰色背線一條;蛹白色;長約30毫米。竹一字象甲成蟲體長為竹大竹象甲的1/2左右,前胸背板有一字形黑斑,鞘翅各有兩個黑斑,卵長與大象甲相同,蛹長為大竹象甲的1/2左右。小竹象甲體長為大竹象甲的1/3左右。前胸背板有一字形黑斑,小背板黑色,鞘翅各有5個黑斑,卵長為大象甲的1/2左右,蛹長為大竹象甲的1/3左右。
生活習性
竹大象甲一年一代,以成蟲在土中越冬。次年6—7月新筍長強後,成蟲出土在竹筍上取食、交尾和產卵。卵多產於筍梢部,產卵前成蟲在筍梢咬孔,將卵產入其中,每孔產卵1—2粒,孔口濕或有纖維狀突出物,卵經3—7天孵化。幼蟲期15—19天。老熟幼蟲在被害部位咬孔落地,然後鑽入土內深8—10厘米深處築土室化蛹,成蟲羽化後在土中越冬。從卵至成蟲歷時為1個月。每年5—10月均可為害,尤其以7—8月最盛。成蟲出土後,多在8—10時飛翔活動,成蟲有假死性。一字竹象甲和小竹象甲成蟲在5—6月出土,白天活動,以筍補充營養,將筍啄成許多小洞,頭部向下啄產卵孔,然後產卵;卵3—5天孵化,幼蟲在筍內蛀食,經20天左右,幼蟲老熟咬破筍殼入土做繭經15天左右化蛹,蛹期15天,羽化後的成蟲在土繭中越冬。
種群分布
分布於陝西、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等地。
防治方法
(1)竹筍套罩:用竹絲等材料做成圓錐形罩,自5月上旬開始,將剛出土的竹筍套上罩,可以防治成蟲產卵為害。
(2)捕殺成蟲:結合冬墾殺死土中的成蟲。成蟲出土後,中午隱藏在陰涼的竹葉底下,可捕捉殺死。
(3)藥劑防治:成蟲產卵期用90%敵百蟲500倍液或50%滴滴畏1000倍液,噴灑筍尖,每7天噴1次即可。用40%樂果乳劑3—6倍液,在成蟲產卵後5天內塗刷蟲孔(成蟲產卵後1天,蟲孔新鮮,青而濕;2天灰白帶青;3天灰黑色而乾燥;4天只露少量纖維;5天不見纖維,只見蟲屎),防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