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葉鏽病是竹產區各種竹種上的一種疾病,主要症狀是葉片褐色、失綠。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竹葉鏽病
- 常見發病部位:竹產區各種竹種
- 常見症狀:葉片褐色、失綠
- 傳播途徑:鏽菌
分布與危害,疾病症狀,疾病病原,發生規律,防治方法,
分布與危害
竹葉鏽病在竹產區各種竹種均有發生,特別近年來在四川的雜交竹幼苗上發生嚴重。
疾病症狀
可侵染成竹、幼苗,葉上不產生壞死性病斑,而在葉背面產生黃褐色突起的孢子堆;葉片褐色、失綠,嚴重時葉片萎蔫、捲曲、下垂、生長不良。
疾病病原
由擔子菌亞門冬孢菌綱鏽菌目的柄銹屬的鏽菌(Puccinia spp.)引起。性孢子器球形,生在表皮細胞下,銹孢子堆破皮而出,有杯狀或圓柱形的包被;銹孢子串生,球形到橢圓形,壁無色有小疣。夏孢子堆周圍有或無側絲,成熟後破皮而出為褐粉狀;夏孢子單生於柄上,近球形、橢圓形或倒卵形,有小刺。冬孢子堆生寄主表皮下,熟後破皮而出,冬孢子細胞,每個細胞有一芽孔。
發生規律
竹葉鏽病是四川雜交竹引種區較嚴重的病害,但轉主寄主不詳,通常在5~8月發生,竹苗密集、濕度大的圃地較嚴重,有葉鏽病的苗圃往往伴隨黑痣病、煤污病的發生。成年竹林葉鏽病的發生往往是幼苗鏽病的繼續。
防治方法
(1)加強苗圃管理:適當密集,改善植株通風條件。
(2)清除侵染來源:及時收集病落葉燒悼,以減少菌源。
(3)噴藥保護和治療:在生長季節噴1:1:100倍波爾多液或波美0.1~0.2度石硫合劑或15%粉銹寧800~1000倍液2~3次,可控制鏽病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