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葉細辛為蘿藦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不規則柱形,有盤節,生於陽坡草叢中。花期5~7月,果期8~10月。氣特異,味微辛,有麻舌感。祛風化濕,止痛止癢。用於風濕痹痛,胃痛脹滿,牙痛,腰痛,跌扑損傷,蕁麻疹、濕疹。主產江蘇、浙江、安徽、山東。它的名字由來有很多種傳說。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約65厘米。根莖短,須狀根多數。莖細,剛直,節間長。葉對生,披針形至線形,長約5~14厘米,寬約2~8毫米,先端尖,全緣,邊緣稍外反,有緣毛,基部漸狹,下面中脈隆起。圓錐花序頂生於葉腋,總花柄多分枝,花梗細柔,花多數;花萼5深裂,卵狀披針形,花冠5深裂,廣卵形,平展或下反,黃綠色;副花冠5枚,黃色,肉質,腎形,基部與雄蕊合生;雄蕊5,連成筒狀,藥2室;雌蕊1,子房上位,由2個離生心皮組成,花柱2,柱頭合生。蓇葖果角狀。種子頂端著生多數銀白色絨毛。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多生於高丘陵山坡荒山草地。
分布範圍
產我國南北各地。
主要價值
藥用部分
根或全草供藥用,夏秋採收。
性狀
乾燥根莖短而彎曲,深黃褐色,表面具疣狀突起的根痕,有時有線狀環節。或根細長,多數而叢生,直徑約1毫米,表面深灰褐色。質脆易斷,斷面較平,粉質。氣香,味微辛。
性味
辛,溫,無毒。
功能主治
記述1:
鎮痛,止咳,利水消腫,活血解毒。治胃痛,牙痛,風濕疼痛,經期腹痛,慢性氣管炎,腹水,水腫,痢疾,腸炎,跌打損傷,濕疹,蕁麻疹,毒蛇咬傷。
記述2:
能發表,解毒止痛,行氣活血,祛風勝濕,開胃。治風濕關節炎,急性胃腸炎,肝炎,肝硬化腹水,小兒疳積,跌打損傷,便閉,蛇咬傷,驚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入丸劑或浸酒。
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注意:體弱者慎服。
藥書記述
《本草綱目拾遺》
[卷三\草部上] 竹葉細辛:即獐耳草,香勝細辛。治脫力虛黃。(汪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