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紅天牛Purpuricenus temminckii Guerin,是鞘翅目、天牛科、紫天牛屬的一種昆蟲。主要為害已採伐的竹稈或2-3年生以上的竹稈,毛竹受害重。幼蟲在竹稈內蛀食,被害處有圓形羽化孔 ,可導致竹材內部積水,久之腐敗;重害竹材遍布為竹屑堵塞的蟲孔,僅剩竹皮,地下可見蟲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竹紅天牛
- 拉丁學名:Purpuricenus temminckii Guerin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綱: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目:鞘翅目
- 亞目:肉食亞目
- 科:天牛科
- 亞科:天牛亞科
- 屬:紫天牛屬
- 種:竹紅天牛
- 分布區域:浙江、福建、台灣、河南、江西、貴州、四川、雲南等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與寄主,繁殖規律,防治方法,加強栽培管理,受害竹處理,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1.5-18mm、寬4-6.5mm。頭、觸角、足及小盾片黑色,前胸背板及鞘翅朱紅色。頭短,雌蟲觸角接近鞘翅後緣,雄蟲觸角約為體長的1.5倍。前胸背板寬約為長的2倍,其5個黑斑中近後緣的3個較小,兩側各1顯著的瘤狀側刺突。鞘翅兩側緣平行,胸部和翅面密布刻點。
卵:扁球形或近橢圓形,長1.5~2mm,淡灰褐色。
幼蟲:體長約 20mm,白色,前胸背板黃色。
蛹:長15~18mm,棕褐色。
生活習性
一至兩年發生1代,以幼蟲或成蟲在被害竹乾中越冬。翌年4月至5月成蟲交尾產卵,卵散產在竹節上方。幼蟲孵化後在小枝幹中取食,被害植株症狀不明顯,第2年春後被害植株枝葉萌發數量明顯減少。隨著幼蟲逐步蛀入竹稈,竹子的輸導組織嚴重受損,造成竹子枝葉枯黃。
分布與寄主
分布:上海浦東、松江、寶山、金山、崇明、及山東、遼寧、河北、河南、陝西、四川、江蘇、湖南、湖北、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西、廣東、雲南、西藏等地。
寄主:竹類、竹材及其製品。
繁殖規律
多數年1代,少數2年1代;以成蟲或幼蟲在竹材內越冬。次年4月中旬越冬成蟲開始外出產卵,5月上、中旬幼蟲孵化蛀入竹材內常繞竹節蛀蝕為害;8月始化蛹,蛹期約 15 天,9月成蟲羽化。
蟲態出現期不整齊,成蟲出竹後先爬行,找尋適宜處產卵;卵散產於竹節上方,新伐毛竹以兩側落卵最多,每竹節卵數粒或數十粒成堆,每根竹落卵可達200-300粒。喜食伐倒、風倒或其它原因致死的枯竹,也危害健康毛竹。陽光充足、溫度較高、濕度不大之處最適宜該蟲生長繁殖,因此向陽面及植被少的山坡和山頂蟲較多,陰面、植被多的山坡或水溝兩側蟲較少,山溝中蟲更加少。
防治方法
加強栽培管理
科學肥水,及時中耕鬆土,合理砍伐,砍下竹株全部運出竹林,保持竹林適當密度,提高植株抗性。
受害竹處理
竹林受害竹用5%二二三柴油溶劑噴射或塗抹,嚴重者及時砍伐,及時運出林外,將被害竹材漫人水中十多天,可淹死其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