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篙寨

竹篙寨

竹篙寨位於于都縣城東北方向九十五華里的銀坑鎮年豐村。竹篙寨屬石灰岩質石山,石山平地而起,遠看似一根挺拔聳立的竹篙。竹篙寨洞口座北朝南,洞內自然形成數個石洞,各洞相連,中間大洞為最深最廣,可容納千人。每年正月大批的男女青年慕名而來,瞻仰紅色革命艱苦奮鬥的精神。

竹篙寨中央後方保管處舊址為石灰岩天然岩洞,因四周山體形似平地崛起的竹篙,又稱竹篙寨石洞。總面積2275平方米。1928年8月,於北區革命軍事委員會在此建立了於北區後方保管處,用於存放開展游擊戰爭所需的戰備物資。1930年7月,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從福建長汀出發去興國的途中,路經平安(現年豐村)時特地視察了竹篙寨石洞,認為竹篙寨石洞寬大有水,能住上一個團的兵力,周圍山上又產煤,作為根據地的保管處是個好地方。朱德同志還對加固、擴建竹篙寨石洞的防禦工事作了具體布署,在石洞兩側和後山腰增設了碉堡。從此,竹篙寨石洞改為中央後方保管處,成為中央蘇區時期的一個重要軍械、戰備物質的中轉站直至1934年冬。為打破敵人的“圍剿”和支援中央紅軍的戰略轉移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 2006年12月公布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竹篙寨
  • 外文名:ZhuGaoZhai
  • 地點:于都縣城
  • :石灰岩質石山
  • 歷史:1931年6月
  • 修繕:2015年冬
竹篙寨簡介,竹篙寨的歷史,竹篙寨內部,

竹篙寨簡介

1928年4月,贛南第一個紅色政權——于都縣工農革命委員會成立。1930年至1934年底,於都境內先後出現了於北特區、於都、勝利、登賢、瑞西、興勝、於西等名稱的蘇維埃政府,標誌著於都革命鬥爭經歷了建設蘇區、鞏固蘇區和保衛蘇區的不同階段。在這些重要的蘇維埃政府中,勝利縣(今於都銀坑鎮)就人數和黨員數而言,在上述蘇維埃政府中是最多的,為土地革命時期中央蘇區的革命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整個革命根據地的發展壯大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
竹篙寨
竹篙寨坐落於勝利縣(今於都銀坑鎮)年豐村內。竹篙寨山勢險要,石山上樹木蒼翠,石洞內清風涼爽,成為人們遊覽的好地方。于都縣於北區革命軍事委員會在此設立保管處,存放作戰物資。1929年4月,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從長汀回師贛南,路過於北平安村時,認為此處山上多產煤,竹篙寨石洞既大又有水,作為根據地的後方是個好地方。後來,朱德還對加固和擴建竹篙寨石洞的防禦工事作了具體部署。

竹篙寨的歷史

1931年6月的一天,從寧都敗退下來的國民黨一團兵力,進犯竹篙寨中央後方保管處,企圖摧毀這個地方。守衛這裡的獨立團二連戰士和民眾憑藉竹篙寨的天然屏障,英勇頑強地打退敵人的進攻,勝利保衛了中央後方保管處。在竹篙寨里,還發生過這樣一個小故事,當時時任紅軍總司令的朱德,曾經路過於都銀坑,他想來竹篙寨看看。當時守衛竹篙寨的赤衛隊員不認識朱德,向他要路條,朱德來得匆忙沒有路條,紅軍戰士不讓他進。

竹篙寨內部

竹篙寨洞口座北朝南,洞內自然形成數個石洞,各洞相連,中間大洞為最深最廣,可容納千人。洞內平整寬闊,90年代曾作為電影放映場,主要是教育宣傳電影。
竹篙寨
1928年4月,贛南第一個紅色政權——于都縣工農革命委員會成立。1930年至1934年底,於都境內先後出現了於北特區、於都、勝利、登賢、瑞西、興勝、於西等名稱的蘇維埃政府,標誌著於都革命鬥爭經歷了建設蘇區、鞏固蘇區和保衛蘇區的不同階段。在這些重要的蘇維埃政府中,勝利縣(今於都銀坑鎮)就人數和黨員數而言,在上述蘇維埃政府中是最多的,為土地革命時期中央蘇區的革命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整個革命根據地的發展壯大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
竹篙寨
竹篙寨坐落於勝利縣(今於都銀坑鎮)年豐村內。竹篙寨山勢險要,石山上樹木蒼翠,石洞內清風涼爽,成為人們遊覽的好地方。于都縣於北區革命軍事委員會在此設立保管處,存放作戰物資。1929年4月,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從長汀回師贛南,路過於北平安村時,認為此處山上多產煤,竹篙寨石洞既大又有水,作為根據地的後方是個好地方。後來,朱德還對加固和擴建竹篙寨石洞的防禦工事作了具體部署。
為了確保中央後方保管處(即竹篙寨石洞)的安全,於北區的領導同志根據紅軍獨立第四團(下設4個連,共500多人)的實力,在於北區的邊界進行了布防:第一連駐半逕,第二連駐曲洋(今於都葛坳鄉曲洋村),第三連駐橋頭(今於都橋頭鎮)、勝利(今於都銀坑鎮),第四連是機槍連,跟隨團部駐紮。
竹篙寨在中央蘇區的建設與政權穩定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竹篙寨保衛戰。1931年6月的一天早晨,紅軍獨立團第二連奉命從曲洋護送部分民眾往橋頭、琵琶等地轉移,路經小莊村時,恰與從寧都敗退而往贛州的國民黨軍隊一個殘旅先遣隊相遇,雙方頓時展開激戰。戰鬥一打響,紅二連首先擊斃了敵兵2人。敵軍的大部隊聽到槍聲後,搶占有利地形,分三路向紅二連發起攻擊。這時,紅二連也迅速占領有利地形,組織火力,阻擊敵兵的進犯。在掩護民眾安全轉移之後,紅二連憑藉熟悉地形的優勢,聲東擊西,邊打邊退,很快退到了竹篙寨石洞。為防禦敵兵襲擊中央後方保管處,連長鐘貴標帶領第一班占領竹篙寨山頂,第二、第三班埋伏在寨後面的石岩里,其餘6個班在石洞洞口附近,擔負守衛洞口正面的任務。不久敵軍兵馬陸續來到,並分散在竹篙寨石洞附近的村子裡。由於敵軍不知紅二連已作好保衛竹篙寨石洞的戰鬥準備,就只在竹篙寨附近的社公廟前和大楓樹下以及石洞下的祠堂邊各布置了3挺機槍擔任警戒。其餘敵兵進村後,則忙於殺雞宰鴨,準備早飯。由於竹篙寨山上樹木繁茂,紅軍對敵兵的行動看得清清楚楚。為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連長鐘貴標當即部署全連各班準備襲擊敵兵,以他在山頂鳴槍為號。鐘連長返回山頂之後,向敵人方向連開3槍,在祠堂邊擔任警戒的3個敵機槍手應聲倒下。頓時,紅二連戰士便一起開火,向敵兵進行猛烈射擊。這時,敵兵如夢驚醒,方知竹篙寨石洞有地方紅軍守衛。於是,敵軍便急急忙忙調動人馬,組織火力,攻打竹篙寨石洞。由於紅軍居高臨下,並有大石洞這個天然屏障,因此,雖然紅軍人數僅有七八十人,但敵軍發動多次進攻也無法接近石洞口。
平安村人民聽到戰鬥的槍聲,一邊派人去橋頭向於北區的領導同志報告戰況,一邊放號炮集合隊伍。當地的赤衛隊員扛著土炮、背著大刀、手持梭鏢聚集在一起,隨時準備參加戰鬥。
將到中午時分,於北區的領導和紅軍獨立團負責人帶領機槍連和一、三連的指戰員前來援戰,各地赤衛隊也聞訊趕來參加戰鬥。這場保衛竹篙寨石洞的戰鬥也由被動固守轉為主動反擊。霎時,槍炮聲、喊殺聲響成一片,弄得敵軍暈頭轉向,慌慌張張撤離竹篙寨,向銀坑方向逃竄。
7個多小時的激戰,打死敵兵20多人,俘虜敵兵20多人,繳槍10多支,取得了竹篙寨石洞保衛戰的勝利。
1931年7月,毛澤東再次來到於北區時,當他聽了於北區領導關於竹篙寨石洞保衛戰打退了國民黨軍隊一個殘旅的進攻的情況匯報後,高興地說:“你們很堅決,很勇敢,打得很好。”
來到竹篙寨,看著竹篙寨峭壁上的一個個槍眼,一幕幕為革命獻身的感人場面油然而生。仰望竹篙寨,古木蒼蒼,迴蕩昨天的烽火硝煙;花草幽景,映襯先烈的英雄威武;岩崖峭壁,訴說紅色文化的源遠流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