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砂仁

竹砂仁

竹砂仁,中藥名。為肉座菌科真菌竹小肉座菌Hypocrella bambusae(Berk. etBr.)Sacc.的子座。分布於雲南、四川、西藏等地。具有祛風除濕,解毒止癢之功效。用於風濕性關節炎,外陰白斑。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竹砂仁
  • 別稱:竹果、竹紅菌、竹花、竹生小肉座菌
  • 二名法:Hypocrella bambusae    Sacc.
  • :真菌界
  • :真菌門
  • :核菌綱
  • :球殼目
  • :肉座菌科
  • :竹小肉座菌
  • 分布區域:雲南、四川、西藏等地
  • 採集時間:全年
  • 用量:內服:煎湯,3-10g;或浸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子座。

性味

味辛、澀,性平。

歸經

歸肝經。

功效

祛風除濕,解毒止癢。

主治

用於風濕性關節炎,外陰白斑。

相關配伍

1、治風濕性關節炎:竹砂仁子座5-6個,浸泡於100g白酒內,口服。
2、治外陰白斑:竹砂仁提取液,外塗於患處。(1-2方出自劉波《中國藥用真菌》)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浸酒。

採集加工

全年可采,採摘後曬乾,備用。

形態特徵

子座近半球形。新鮮時粉紅色或淺肉色,較鬆柔,乾後變為灰黃色或紅褐色,較堅硬,表面有不規則的喙狀突起,內部粉紅色至深紅色,直徑0.7~1.5(~2)cm。子囊殼單列,埋生於子座的外圍,殼壁透明無色,子囊殼(620~700)μm×(520~680)μm。子囊細長,(350~430)μm×(16~20)μm。子囊孢子蠕蟲形,8個,右旋扭曲,(270~310)μm×(8~10)μm,透明無色至微黃色,成熟後斷裂成段,每段長20-30μm。側絲稍長於子囊,頂端略膨大。

生長環境

生於箭竹屬(Sinarundinaria)的節間或近節處。分布於雲南、四川、西藏等地。

藥材性狀

子座近半球形,直徑0.7-1.8cm,灰黃色或紅褐色,表面有不規則的喙狀突起,質較堅硬,斷面棕褐色。

相關論述

《中國藥用孢子植物》:“祛風除濕,清熱解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