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田嬰

“蜻蜓”閩南語稱“田嬰”。竹田嬰升空時的移動軌跡狀似飛舞的蜻蜓,又是竹子做的螺旋槳而得名。竹田嬰的結構呈T字形,橫的一片是像直升機的螺旋槳,當中有一小孔,下面插一根直的木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竹田嬰
  • 外文名:Zhu Tian Ying
  • 發源地:中國
設計工藝,流傳歷史,

設計工藝

竹田嬰做法:
1、取竹片一段,長約13公分,寬約1.6公分,厚約1.5公分。
2、將竹片上面及下面彎曲部位削平。
3、用尺量竹片中心點,並用油性簽字筆畫點做記號,然後在中心點兩邊約0.8公分處各畫一條線做記號。(上面及下面都畫點線)畫線的兩邊(斜線部份)削成斜面。
4、中心點挖孔,取竹筷一支長約14公分,上端削成適合大小,插入竹片中心孔中。

流傳歷史

竹田嬰的由來:竹田嬰可能由中國傳入台灣,也可能經由中國傳到日本再傳入台灣,最早的竹田嬰出現於古代中國,晉葛洪所著的《抱朴子》一書中就描繪了通過旋轉的竹蜻蜓垂直升空的情景和可以通過旋轉的螺旋槳產生垂直的向上拉力,它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對垂直起降直升機基本原理的描述。日本卡通小叮噹(多啦A夢),於戰後日本開始出版的漫畫裡,小叮噹的道具就有竹田嬰,可見竹田嬰或許也是日本的童玩之一。因為確切傳入台灣的時間無資料可以查詢,所以說台灣人的竹田嬰,是由日本或是中國傳入,都是有可能的。竹田嬰據說是直升機被發明的靈感。
竹田嬰的玩法:雙手掌夾住竹田嬰的木棒,壓住木棒以掌心與木棒垂直前後搓揉,在竹田嬰被搓到手掌與手掌出現空隙時,自然就會整隻往上飛
竹田嬰曾經出現改版。原來竹田嬰升空時是整隻包括棒子都往上飛,但改版竹田嬰,棒子與螺旋槳交界的地方是可以分開的,造成竹田嬰升空時,棒子還會在手裡,但螺旋槳會單獨飛起來。這種竹田嬰的材質與傳統有所不同。改版的這種,螺旋槳用的是塑膠片而不是竹片,棒子的地方也會比較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