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王城村

竹王城村位於鎮政府東南部,距鎮中心駐地2.3公里,12個村民組,32個自然村寨,總人口1272戶5687 人,地域總面積26平方公里,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80%以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竹王城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面積:26平方公里
  • 人口:5687人
概況,基本信息,

概況

屬東高西低的丘陵地帶,交通便利,306省道穿境而過,水資源豐富羊老河流流通全村,文化底蘊濃厚,有夜郎竹王城遺址和清代的皋陽橋等。該村主要種植水稻、玉米、油菜等農業產業,民眾主要經濟來源為種植業、養殖業、經商及外出務工所獲,人均純收入3500元。是黔南州“182”助民增收示範工程“5千元”田對所在地。其自然村寨基本情況如下:
棉花土組:距村委會駐地1.4公里,99戶497人,共有地地347畝,該組主要以種植水稻、油菜,生豬養殖為主要產業,人均純收入達3000元,通組公里全面拉通。該組有3個自然村寨,分別為向水河、長田坎、上寨、下寨。
小橋組:距村委會駐地1.2公里,102戶510人,共有耕地地360畝,該組主要以種植水稻、油菜,生豬養殖為主要產業,人均純收入達2500元,通組公里全面拉通。該組有3個自然村寨,分別為灣子寨、苗墳、小橋。
村委會駐地2.2公里,60戶302人,共有耕地181畝,該組主要以種植水稻、油菜,生豬養殖為主要產業,人均純收入達2500元,通組公里全面拉通。水資源豐富,龍洞河的水源起發地。該組有2個自然村寨,分別為灣龍洞、貓耳寨。
老羊寨組:距村委會駐地3.2公里,60戶720人,共有耕地地32畝,該組主要以種植水稻、油菜,生豬養殖為主要產業,人均純收入達3000元,通組公里全面拉通。水資源豐富,羊老河流經而過。該組有3個自然村寨,分別為半坡、老羊寨、四方堡。
羊老組:距村委會駐地3.2公里,127戶638人,共有耕地382畝,該組主要以種植水稻、油菜,生豬養殖為主要產業,人均純收入達3000元,交通便利,306省道穿境而過,水資源豐富羊老河流經本組,文化底蘊濃厚,清代的皋陽橋,羊腸驛站座落於此。該組有2個自然村寨,分別為羊老街、柏秧井。
竹王城組:距村委會駐地3.6公里,80戶402人,共有耕地241畝,該組主要以種植水稻、油菜,生豬養殖為主要產業,人均純收入達3000元,交通便利,306省道穿境而過,文化底蘊濃厚,旅遊資源豐富,夜郎竹王城遺址,羊腸驛站座落於此。該組有3個自然村寨,分別為橋邊、老城、東門口。
雙沙組:53戶269人,共有耕地地161畝,該組主要以種植水稻、油菜、辣椒為主要產業,人均純收入達2500元,交通便利,306省道穿境而過。該組有3個自然村寨,分別為雙山、林場、苗山。苗山地處深山處,距鎮政府6.2公里,距村委會4公里,全自然村寨7戶,13人,均屬麻瘋病人。交通十分不便,基礎設施落後,經濟發展滯後,是典型的貧困自然村寨。
牛角田:114戶572人,共有耕地345畝,該組主要以種植水稻、油菜為主要產業,人均純收入達2500元,2009年實施“深黔” 工程和“整村推進”項目建設,水泥道路硬化8公里、連戶道路硬化4.5公里,修建6個垃圾池,呈現一個文明、和諧、亮麗的新農村。該組有3個自然村寨,分別為牛角田大寨、梘頭寨、尾巴田。
岩角寨:距村委會駐地3.6公里,124戶620人,共有耕地372畝,該組主要以種植水稻、油菜為主要產業,人均純收入達2000元,通組道路全線拉通,該組有3個自然村寨,分別為高坎子、長田坎、馬鞍坡。

棉花寨組:距村委會駐地4公里,68戶344人,共有耕地206畝,該組主要以種植水稻、油菜為主要產業,人均純收入達2000元,通組道路全線拉通,該組有2個自然村寨,分別為掛榜寨、洗布河。
紅寨組:距村委會駐地8公里,40戶199人,共有耕地120畝,該組主要以種植水稻、油菜為主要產業,人均純收入達1500元,通組道路全線拉通,該組有3個自然村寨,分別為紅寨、上安春、下安春。
紅岩組:距村委會駐地6公里,114戶573人,共有耕地120畝,該組主要以種植水稻、油菜為主要產業,人均純收入達1500元,通組道路全線拉通,該組有5個自然村寨,分別為河坎、大石板、梯子岩、陡山、棉花山。

基本信息

--人口總數:5685人農業人口:4563人 非農業人口:1132人
--行政區面積:2.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畝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布依族、漢族、水族、畲族等 發展口號:打造古老遺址文化,發揚竹王人風格
--所轄村:棉花土,小橋,龍洞等12個組 生產總值:60.0 萬元
--主要經濟產業:蔬菜、古文化基地 名特產品:夜郎竹王城遺址,清代的皋陽橋 辦公所在地:竹王城
--自然條件:丘陵地帶,水資源豐富資源:古文化遺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