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詞及其近代轉型研究

竹枝詞及其近代轉型研究

《竹枝詞及其近代轉型研究》是2020年1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易安,該書思路清晰,邏輯嚴謹,文句流麗,新義紛呈,是部較為優秀的著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竹枝詞及其近代轉型研究
  • 作者:朱易安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9806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竹枝詞》起源於民歌,自唐代劉禹錫的創作問世以後,竹枝詞作為中國詩歌創作的一種形態,在元代開始有比較廣泛的文人創作,至明代晚期形成高潮,清代以後,特別是晚清,產生了規模宏大的創作高潮,成為中國文學史上和中國詩歌史上一個非常獨特的案例。
此書稿試圖將文學創作的“竹枝詞”、女性和都市文化這樣三個貌似不甚相關的主題結合起來做一次嘗試性的考察。運用上海學、文化學、經濟學以及多種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重新審視並解讀“竹枝詞”創作及其作品的意義,探索她與海派性別文化的構成、輻射力以及對都市文明的意義。
全稿分為十章:前四章論述歷代竹枝詞現存作品目前的狀況,明清以前文人是如何創作竹枝詞的,而二十世紀以來學術界是從哪些角度來評價和研究竹枝詞的。竹枝詞的創作發展歷史說明,文人擬作民歌竹枝詞,一開始便遵循儒家詩教的傳統,詩樂同源的審美標準,開拓詩歌可以“觀民風”的功能,成為歷代文人創作竹枝詞的根本動力。
《明清竹枝詞的新變》、《竹枝詞創作中的都市化傾向》、《竹枝詞在都市文化進程中的轉型》等三章,論述明清以後竹枝詞創作高潮的興起,與都市近代化之間的互動關係,竹枝詞近代轉型的各種要素的形成並進一步擴展,而現代報刊雜誌的出現、文化經濟的出現,促成了傳統詩歌的轉型,成為大眾社會的文化消費的一部分。最後三章論述竹枝詞建構的敘事空間所產生的重要作用和影響,闡述了為什麼竹枝詞首先被當作史料而忽略了它的文學價值,如果回到文學本位的研究,應當重新認識它作為都市文學乃至都市文化的一部分的價值。
全稿思路清晰,邏輯嚴謹,文句流麗,新義紛呈,是部較為優秀的著作。

圖書目錄

前言1
導論雅俗互滲的個案及其文化意義1
第一節研究緣起1
第二節詩歌創作的“雅”和“俗”4
第三節性別視角的引入11
第四節雅俗互滲的個案及其文化意義21
第一章竹枝詞的“跨文化”研究27
第一節竹枝詞的概況27
第二節竹枝詞的研究34
第三節竹枝詞和都市文化41
第四節竹枝詞與女性文化57
第二章從民歌到文人擬作70
第一節竹枝詞的起源70
第二節文人擬作的興起76
第三節文人擬作的盛行86
第四節徒詩形式的定型100
第三章竹枝詞的傳統115
第一節詩樂同源的儒家標準116
第二節竹枝詞的詩學傳統121
第三節竹枝詞的“聲詩”淵源127
第四節竹枝詞的“女兒”傳統132
第四章竹枝詞的發展150
第一節竹枝詞發展的文化動因150
第二節詩歌體式的演化166
第三節竹枝詞別名和竹枝詞陣容的擴展179
第四節創作興趣與生活的互動188
第五章明清竹枝詞的新變206
第一節細緻的風土地域專題特色207
第二節社會生活文化的專題特色224
第三節女性生活史的呈現和身份轉換250
第四節竹枝詞創作地位的提升與範式確立272
第六章竹枝詞創作的都市化傾向293
第一節竹枝詞創作與都市化生活293
第二節休閒與娛樂的主題317
第三節竹枝詞的文人唱和與結集335
第四節竹枝詞與傳統詩歌的互動影響349
第七章竹枝詞在城市近代化進程的轉型363
第一節《申報》和竹枝詞363
第二節“美刺傳統”與消費文化378
第三節傳統詩學要素的近代轉型395
第四節作為都市文學的竹枝詞406
第八章竹枝詞與生活文化425
第一節開埠前竹枝詞里的上海“風土”426
第二節竹枝詞里的“新風土”447
第三節大眾生活:竹枝詞創作的新趨向461
第四節從文化消費到消費文化488
第九章竹枝詞與性別文化509
第一節竹枝詞中的性別觀察509
第二節“洋場”與女性533
第三節職場與女性543
第四節生活文化與女性555
餘論:竹枝詞的近代轉型與另一個敘事空間569
第一節竹枝詞敘事視角的改變570
第二節竹枝詞:另一個敘事空間582
第三節竹枝詞開拓的性別與都市敘事空間590
引用書目603
後記621

作者簡介

朱易安,古代文學及古典文獻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上海師範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上海市婦女學會副會長。上海市政協第十、十一屆常委。曾任中國李白研究會會長(全國一級學會)、上海師範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人文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兼女子文化學院院長、女性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等。在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文化產業學以及女性學研究領域,都享有較高的知名度。
著有《白居易詩集導讀》、《唐詩書錄》、《李白的價值重估》、《唐詩與音樂》、《女媧的眼睛》、《唐詩學史論稿》、《中國詩學史?明代卷》、《女性與社會性別》等及論文多篇。《全宋筆記》主編之一。曾獲上海婦女理論研究五十年優秀成果二等獎(2000)、中國第一屆婦女研究優秀成果教材類三等獎(2004),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二等獎(2004)、第三屆中國婦女研究優秀成果著作類三等獎(2015)。主持完成多項國家社科及省部級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