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關

竹林關是元代設立的關卡,位於陝西省丹鳳縣竹林關鎮,亦系水旱碼頭,水路可達漢江,陸路可通兩鄖,地處丹鳳、商南、山陽之交界,俚語有“雞叫一聲聽三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竹林關
  • 所屬地區:陝西省
  • 地理位置:陝西省丹鳳縣竹林關鎮
  • 設立時間:元代
舊有城,明設巡檢司防守、清置乾總。街後有“桃花寨”、河北有“周公寨”兩相對峙,實為本縣之南大門。徐向前率領的紅四方面軍、賀龍率領之紅三軍、李先念中原突圍來商洛均轉戰該關。解放龍駒寨時,曾在竹林關擊潰國民黨軍一個團,俘正、副團長。
竹林關,位於陝西省丹鳳縣竹林關鎮。元代始設關。相傳元時此地竹林茂盛,又是東通漢口,南連鄖陽,西去山陽,北達龍駒寨、商州、長安的水陸關口,故取名竹林關。明、清、民國初,丹江航運發達,竹林關街上貨棧號達140餘家,雜貨鋪、飯店百餘處,千蹄接踵,帆檣林立,水陸交通便利,商賈雲集,生意興隆。原有河街一條,稱為前街,一九五四年被大水沖毀,現在東西走向的竹林關街為后街。境內的桃花寨,相傳桃花聖母居此,有名勝古蹟船幫會館(即平浪宮,現鎮政府院內,又稱楊泗廟)、城隍廟、娘娘廟等。楊泗廟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曾是紅三軍司令部駐地,1932年11月,賀龍元帥率領紅三軍15000人西上,由武關折南到達竹林關,駐紮楊泗廟,在此召開了重要會議,與“左”傾路線代表夏曦進行鬥爭。著名電影劇作家白樺,將這場鬥爭寫進了電影《曙光》中。1932年,徐向前元帥率紅四方面軍西征,途徑竹林關。1946年,李先念率領中原軍轉戰商洛,曾在此戰鬥過。
歷史上,相傳堯之子朱流放於此,秦、漢設丹水縣,明設巡檢司,清為山陽普首鎮,民國初期隸屬山陽東三區,後為竹林關聯保,1949年成立丹鳳縣竹林關區,並設立竹林關鄉,後因1958年12月撤縣併入商南縣,1961年10月,丹鳳縣恢復,竹林關區隨之恢復,1997年5月撤區並鎮,合併原竹林關鄉、張塬鄉、西嶺鄉及古路河鄉,2001年底石槽溝鄉併入竹林關鎮,形成現在的竹林關鎮(16個行政村75個村民小組)。
素有商洛“小江南”之稱的竹林關鎮。
竹林關位於丹鳳縣東南49公里處,東鄰商南縣梁家灣鎮,南連山陽縣王閻鄉,西接土門鎮和寺坪鎮,北界月日鄉、東嶺鄉、花瓶子鄉。據傳在元代此地竹林茂盛,又是東通漢口,南連鄖陽,西去山陽,北達龍駒寨、商州、長安的水陸關口,故得名竹林關。這裡屬亞熱帶半濕潤與東部季風暖溫帶過渡性氣候區,氣候宜人,資源豐富。
竹林關人精明自信,有人戲言“竹林關人生來就會做生意”。經濟上的富足、思想上的開放使他們有一種強烈的自豪感,在他們的心目中,竹林關鎮不是一般的鎮,是陝西名鎮,商貿重鎮,是有城隍廟的鎮(城隍廟一般都建在縣城),他們對於一般的縣城不屑一顧。牛!有牛的資本,據考,秦、漢曾在竹林關設丹水縣,明設巡檢司,曾經的設縣歷史依然是竹林關人的驕傲。
竹林關在歷史上曾是一個重要的水旱碼頭,在明清時期已是丹江航運連線龍駒寨和荊紫關碼頭的中轉站,是南北客商匯聚之處和必經之路,素有“水舟通荊襄、駝馬入藍關”之譽。明、清、民國初,丹江航運發達,水陸交通便利,竹林關街上貨棧達140餘家,店鋪百餘處,商賈雲集,百帆林立,千蹄接踵,一派繁忙景象。極為可惜的是原有街道,被1954年的一場大水完全沖毀,欣慰的是從現在竹林關漸漸消逝的徽派老街依稀能感覺到丹江航運時的繁華,馬頭牆、青磚牆體,青灰瓦屋頂,鏤空閣樓,清一色木板店鋪門面,滄桑中難掩昔日的繁榮。
水旱碼頭繁華漸去,竹林關並沒有因此而沉寂。它依舊是丹鳳縣南片對外交流的視窗。以陝滬高速、丹竹公路、山郭公路為主要幹線的公路網已基本形成,為竹林關及周邊鄉鎮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為竹林關鎮與東西部融合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條件。
如今,竹林關小城鎮建設已初具規模,三橫四縱的主街道構成了一個初具規模的小城鎮雛形。商貿也更加繁榮,商鋪門店約400多家,機電、摩托、竹編、刺繡、藥材、核桃、柿餅等商品交易量大。外來流動人口多,邊貿已成為其主導產業。每逢農曆一、四、七集日,方圓幾十里的民眾匯聚於此,幾條街頓時人頭攢動,各色貨物琳琅滿目,叫賣聲此起彼伏,行人、車輛川流不息,熱鬧非凡。
竹林關山清水秀,丹江與銀花河在這裡交匯,清濁不一的兩江水涇渭分明向東流去,蔚為壯觀。歷代途經此地的文人墨客,都被這裡美麗的自然景觀所感染,寫下了許多詩篇,其中一首贊竹林關八景的詩一直流傳至今:
寺台朝日映瞳朧,北岸青煙一望通。
紅岩落日舟三五,周公桃花古寨紅。
龍嘴分江清到海,獅子攫月怒生風。
天姑浴雨蒼岩秀,高歌東崗夜雪中。
每一句詩都巧妙融入了一景,古人已逝,美景尤在。
桃花仙女廟在鎮區北山最高處,相傳為王母娘娘的侍從桃花仙女修行處。上桃花仙女廟的道路曲折,但美景不斷,登上山腰竹林關鎮區全貌便可盡收眼底。
平浪宮又稱楊泗廟、船幫會館。清光緒二十二年,由丹江航運上的船工們籌資修建,以“風平浪靜”之意取名為平浪宮。殿上供奉著楊泗爺,楊泗爺是漁民的保護神,故也叫“楊泗廟”。廟為青石鋪地,磚雕屋脊和山牆屋檐,土牆木柱,造型簡潔不失威嚴,已被陝西省列為重點文保單位。
城隍廟在濱河路旁,古城隍廟始建於明洪武年間,現在的城隍廟是90年代在原址上新蓋的。每年的城隍廟古廟會一直是竹林關民間的一大盛事,廟會從農曆的三月十八開始,會期一般要持續五天左右。古廟會興起於清光緒年間,逢廟會各地鄉民雲集竹林關。聽老輩人講,1954年的那場洪水雖然使整條街道都被沖毀,但唯獨城隍廟幸免於難,因此民間流傳有“城隍壓蛟龍、金線系葫蘆”一說,更為這座城隍廟增添了幾分神秘。
丹鳳有西北第一漂,竹林關也有自己的漂流,並建有漂亮的漂流碼頭,竹林關漂流全長5公里,沿途自然景觀優美,每逢節假日,操著各地口音的遊客紛至沓來,愜意地感受著漂流、爬山、農家飯菜、花鼓藝術帶來的快樂。竹林關的花鼓藝術,早在1928年竹林關陶三女等一批花鼓戲藝人就創建了“三女戲班”,讓竹林關花鼓戲紅極一時,以至後來有“商洛花鼓的起根發苗在竹林關”這一說。
竹林關還是一塊紅色的土地。據史料載,1932年11月,賀龍率領紅三軍西上,由武關到達竹林關,夜宿平浪宮。當夜夏曦以肅清混入紅三軍內部的“改組派”、“第三黨”、“AB團”為由,企圖謀害賀龍,一度劍拔弩張,關向應從中調和才使事態得以平息。這一事件後來被著名電影劇作家白樺寫進了電影《曙光》中。發生在竹林關境內的紅色故事還有很多:1932年,徐向前元帥率紅四方面軍西征,途經竹林關;1946年,李先念率領中原軍轉戰商洛,曾在此戰鬥過等紅色革命故事,廣為流傳。
為了發展旅遊業,鎮上充分發揮文化優勢,突出紅色文化游、船幫文化游,鄉村游等特色旅遊,積極打造窯溝生態游觀光計畫,一個集登山、採摘水果、狩獵、住宿、農家樂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場所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建中。同時,加快產業發展步伐,建成了雷家洞至桃峰千畝優質核桃園區;在王塬、張塬、洞底、洲河北等四村實施了集“禽、沼、果”為一體的丹南循環農業生態園區建設,在園區內發展連片大棚蔬菜、規模化養殖小區。
在竹林關工作的兩年中,我對這裡從陌生到親切,已成為一份割捨不下的依戀。如今,憑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依託有利的時代機遇,勤勞智慧的竹林關人將建設出一個更加美麗、富饒的小江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