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岐鄉

竹岐鄉

竹岐鄉地處位於縣中南部,閩江南岸,東與上街鎮交界,西鄰鴻尾鄉,南與永泰縣丹雲、白雲鄉接壤,西北抵白沙鎮唐舉村,北與甘蔗街道、荊溪鎮隔江相望。下轄22個行政村,鄉政府駐竹岐村。

2017年,竹岐鄉行政區域面積22400公頃,常住人口23969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竹岐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閩侯縣
  • 面積:22400公頃
  • 人口:23969人(2017年)
鄉村概況,簡介,旅遊,區劃,歷史沿革,農業生產,工業發展,黨政建設,主要做法及成效,建機制,抓載體,社會事業,

鄉村概況

簡介

竹岐鄉位於閩侯縣中南部,閩江南岸(岸線總長12公里,沿岸有蘇洋、白龍、春風、榕東、榕中、榕西、汶洲、竹岐、竹西等9個行政村),東接上街鎮,西連鴻尾鄉,南與永泰縣丹雲、白雲鄉接壤,北與縣城一水之隔,316國道和福銀、福州繞城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國道沿線16公里,相跨蘇洋、白龍、春風、榕東、榕中、榕西、汶洲、竹岐、竹西、火炬、元格等11行政村),閩侯大橋連線鄉政府所在地竹岐村,交通十分便捷。全鄉轄22個行政村,210個自然村。全鄉企業113家,其中規上企業23家,外資企業9家。自然資源及旅遊資源豐富,平原區盛產蔬菜、蘑菇、橄欖、龍眼等名優果,山區蘊有大量的竹木和水力資源。

旅遊

竹岐鄉以盛產毛竹而聞名,森林和水力資源豐富。境內山清水秀,風光旖旎。依託金水湖旅遊項目,整合五仙寺、崑山寺、德馨寺、觀音岩、歲昌生態園,推動小目溪流域景點建設,開發集休閒、度假、觀光、登山為一體的生態旅遊項目,整合旅遊資源,做大旅遊業,形成竹岐旅遊特色品牌。

區劃

竹岐鄉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中南部,閩江南岸,東接閩侯上街鎮,西鄰閩侯鴻尾鄉,南與永泰縣丹雲、白雲鄉接壤,西北抵閩侯白沙鎮唐舉村,北與閩侯甘蔗鎮荊溪鎮隔江相望。年平均氣溫19度 ,降雨量1300毫米。轄蘇洋、春風、白龍、榕東、榕中、榕西、汶洲、山洋、竹岐、竹西、源格、火炬、半嶺、南洋、羅洋、葉洋、前山、蒲洋、溪南、里洋、天台、春光等22個行政村,210個自然村,鄉政府駐竹岐村。

竹岐鄉地理位置竹岐鄉地理位置
竹岐鄉所轄村(居)委會名稱表
村(居)委會
駐 地
村民小組(個)
村(居)委會
駐 地
村民小組(個)
竹歧
竹歧
6
半嶺
里上塅
13
蘇洋
下荷洋
6
南洋
洋尾
18
白龍
白龍
9
羅洋
過村
26
春風
高何
9
葉洋
洋尾厝
8
榕東
榕東
19
前山
獅岩頭
9
榕中
榕中
21
蒲洋
蒲洋
8
榕西
榕西
17
溪南
新厝
7
汶洲
汶洲
8
里洋
洋里
4
竹西
竹西
24
天台
老頭
10
源格
源格
12
春光
大洋里
16
火炬
下頭坡
18
山洋
山洋
15

歷史沿革

竹岐舊作“竹崎”。宋屬西孝悌鄉的齊禮里、東孝悌鄉的馴翬里。元、明、清時分屬十四都、十六都、十七都。清末廢都建區為竹岐區。民國29年為竹岐鄉,屬第四區。民國37年屬甘蔗區。1949年9月屬第七區,12月與白沙、穆源等合為第十區。1958年5月單獨設竹岐鄉,以鄉駐地竹岐村為名。9月成立竹岐人民公社。1962年10月恢復區建制,為竹岐區。1964年9月再撤區為社,1984年7月撤銷公社為鄉建制。
竹岐鄉竹岐鄉

農業生產

1994年糧食產量達13280噸,年提供商品糧1500噸。發展常年蔬菜2133畝和反季節蔬菜500畝,年產量9911噸,年收入550萬元。香菇產量達104噸,蘑菇年產量1139噸,產品銷往國外。1996年,糧食產量達14110噸,比1995年增產415噸。完成1.89萬畝基本農田保護區劃定工作。發展蔬菜2638畝。1999年,糧食生產量達15116噸,達歷史最多水平1994。全鄉發展蔬菜2838畝,產量25015噸。創辦榕岸蔬菜基地科研場,建立高山反季節蔬菜基地200畝。2000年,全面落實第二輪土地延包發證和清理整頓農村合作基金會工作。完成東島千畝果林場的嫁接和改造工作,全鄉橄欖種植面積達3000多畝。森林防火工作成效顯著,被評為福州市護林聯防先進單位。2002年,全鄉種植優質稻13500畝,名特優果橄欖、龍眼等1000畝。2004年,福州市榕岸千畝蔬菜基地被省農業廳、省綠色辦授予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2005年,優質稻面積達91%以上。發展1500畝,花卉300畝。發展蘑菇600萬平方尺,涉及800戶2000多人,產量、銷量占全縣60%。
竹岐鄉竹岐鄉

工業發展

1994年,全鄉工廠120家,涉及珠寶、鞋業、玩具、工藝等,從業人員2797人,工業總產值4705萬元。1996年,工業總產值9961萬元。1999年,工業總產值22300萬元,比1996年增長95% 。2002年,內資企業63家,外資企業5家,工業總產值 28300萬元,比1999年增長28.1%。其中規模(500萬元)以上工業達4家,產值2524 萬元。2005年,內資企業410家,外資企業5家,工業總產值 36224 萬元,比2002年增長28%。其中,年產值200萬元以上106家。規模(500萬元)以上工業9家,產值8349萬元。
竹岐鄉竹岐鄉
基礎設施
1994年,新建竹岐中學教學樓,教育“六項督導”工作達到省優標準。設立竹岐、榕岸2個衛生院。開通有線電視600多戶。1996年,投資100多萬元,完成閩江防洪堤竹岐段三期加固工程。改建村級公路30公里,除天台村部分自然村外,全鄉自然村基本通過。投入155萬元,開通山區程控電話80多部。1999年,鋪設白龍、榕西、火炬、榕東四個行政村主幹道水泥路面10公里。開通了除山洋村外山區各村程控電話1000多部,其中羅洋村普及率達85%。完成沿江9個村的有線電視聯網,在山區電視重點村安裝電視衛星差轉台8座。2002年,鋪設竹岐至永泰公路竹岐段水泥路8公里,鋪設蘇洋至榕東、火炬、半嶺、南洋等村主幹道水泥路20公里。建立竹岐通訊基站,實現村村通廣播、電視、電話。完成火炬、竹西村閉路電視聯網,全鄉閉路電視覆蓋率達55%,完成竹岐、榕西村改廁工程和18個村電網改造工程。2005年,投資1000多萬元,鋪設縣鄉村水泥路30.2公里,113縣道全線貫通,實現村村通公路。
竹岐鄉竹岐鄉

黨政建設

竹岐鄉黨委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六個好”的目標要求,以爭創省級先進鄉鎮黨委活動為載體,適應基層黨建工作的新形勢、新要求,不斷加大創新工作力度,全面加強基層黨建工作,有力地促進了全鎮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先後榮獲中國文明鄉鎮、國家衛生鎮和全國環境優美鄉鎮以及福州市經濟強鎮等榮譽稱號。
竹岐鄉竹岐鄉

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抓班子、強隊伍,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
在改革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如何有效地解決當前社會基層諸多矛盾,促進社會穩定,加快地方經濟發展,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就是如何用好乾部、管好乾部。為此,我們主要抓好三支力量的建設。
1、切實加強黨委班子的自身建設。首先講團結。鎮黨政主要領導經常交心談心,班子成員相互尊重,有意見當面提,不在背後議論,不利於班子團結的話不說,不利於班子團結的事不做,自覺維護班子的形象。定期召開工作例會和組織生活會,交換工作意見,增進相互了解,使班子成員既在工作職責上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又在執行中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一個團結合作的整體。其次是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提高領導班子科學決策能力。把民主集中制教育作為黨委中心組學習、民主生活會、幹部培訓的重要內容,認真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地方委員會工作條例》,不斷加強領導幹部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覺性。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要求,健全了《竹岐鄉三套班子成員議事制度》、《例會制度》等,採取黨委會和每月黨政聯席會議等形式對重大問題進行集體討論決定。黨政一把手帶頭遵守制度,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搞“一言堂”和“家長制”,增強了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規範鎮黨委中心組學習制度,每年都從省、市委黨校聘請專家教授進行輔導授課,把工作實際和個人思想結合起來,積極撰寫論文,提升工作水平,促進工作。
2、切實加強機關幹部和基層黨員隊伍建設。在機關幹部隊伍建設上,我們著重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認真貫徹黨管幹部的要求,不斷完善選人用人公正工作機制。積極探索幹部能上能下、選優汰劣的選人用人公正機制,建立並實行機關中層幹部競爭上崗、任前公示、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監督責任制等制度,提高民眾對幹部選用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另一方面加強機關效能建設,通過推行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一站式辦公等便民利民措施,使“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基層民眾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各類難題得到及時幫助解決,深受民眾好評。
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竹岐鄉

建機制,抓載體

促進黨建工作上檔次、創特色。 制度作保證,載體為平台,是確保黨建工作整體推進的有效措施。為此,竹岐鄉在創建“六好”鄉鎮黨委活動中,以“三級聯創”工作為載體著重抓好4個方面工作。
1、建立健全黨建工作格局。鎮黨委堅持黨要管黨原則和從嚴治黨方針。每年年初的黨委工作會議上,鎮黨委與各支部(黨委、總支)分別簽訂了年度崗位責任制,黨建工作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層層建立、落實黨建工作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明確了各基層組織抓黨建的基本要求,納入全年工作總目標,形成了在鎮黨委統一領導下,書記負全責、分管領導具體抓、黨委委員分頭抓、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的黨建工作大格局。堅持鎮黨委研究黨建工作專題會議制度及每月一次基層組織工作例會制度,在實踐中不斷強化村居抓黨建的責任意識,“黨支部不抓黨組織建設就是失職,抓不好就是不稱職”成為一種共識,各支部抓黨建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大大提高,形成全鎮上下齊抓基層黨建的濃厚氛圍。
2、認真抓好“五好”村黨支部建設。深入開展創“五好”村黨支部建設活動,全面推進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從實際出發,組織四個億元村,廣泛開展“學美嶺,創五好”活動,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包括規範“三薄兩冊”和崗位目標制、黨員民眾議事代表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等,把4個村樹立為“雙文明”億元村的典型。全面推行“村務公開、民主聽證”制度及農村集體會計委託代理制度,各村成立民主理財小組和監督小組,建立健全財務預決算、財產保管、固定資產使用管理、民主理財、定期審計、開支審批、會計交接等財務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了村財務民主管理、經濟契約及基建項目管理、集體提留和資金籌集管理制度等,使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走上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

社會事業

為進一步落實中華環保世紀行(閩侯)宣傳活動部署會精神,竹岐鄉人大主席團組織竹岐鄉縣鄉人大代表進行認真學習貫徹,共同探討如何結合竹岐鄉實際做好竹岐的環保工作,擬出重點,分別進行督促整改。為確保閩江和鯉魚洲國賓館周邊水源衛生,針對反映強烈的蘇洋養殖場拆除和金水湖污染治理問題,縣鄉代表的意見和建議得到鄉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2008年,鄉成立了竹岐鄉養殖場污染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在對蘇洋村和小目溪流域養豬情況進行全面摸底基礎上,鄉村幹部深入蘇洋等村反覆同養殖戶協商,做好過細思想工作,派出精幹力量,攻堅克難,採取斷然拆除措施。現竹岐鄉已依法拆除蘇洋村鯉魚洲賓館附近3座養豬場,尚有8家4700平方米豬欄拆除工作正按照計畫有序進行,確保9月底之前全部拆除完畢。同時,鄉將對小目溪流域養殖污染情況進行重點整治,通過實行養殖搬遷、規模飼養、嚴控垃圾排放,綜合治理金水湖水質等措施,多管齊下,以保證竹岐青山碧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