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交通運輸局“十二五”交通發展規劃
2010年是“十一五”計畫的“收官”之年,也是謀劃“十二五”計畫的開局之年,為推動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根據國家、省、市、縣“十二五”期間發展戰略和投資政策,結合我縣實際,編制了竹山縣“十二五”交通發展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竹山交通運輸局
- 地區:竹山
- 規劃:“十二五”交通發展規劃
- 類型:政府機關
發展規劃,規定,地理位置,
發展規劃
一、“十一五”交通發展主要成就
“十一五”時期是我縣全面建設生態水電大縣,加快推進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期,交通部門緊緊圍繞“走一主三化之路、建生態水電大縣”的基本方略,積極搶抓發展機遇,在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內需、農村公路、路網建設、安保工程等投資政策的推動下,較好的實現了規劃目標。
一是大力實施幹線路網改造工程,瓶頸制約狀況初步得到緩解。共籌資2.8億元改造了鮑竹路52.6公里、竹向路100公里、白竹路47公里、洪九路45公里、襄關路西段25公里、305省道繞城段改線工程12.5公里。從而基本上形成了東西交匯,南通北達的大交通格局。
二是大力實施農村公路建設,廣大農村交通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在過去的五年里,我們按照“尊重民意,民眾參與;典型引路,分層推進;量力而行,適度發展;整合資源,合力建設”的工作思路,用足用活以獎代補投資政策,累計投資3.5億元,新建省際出口路及斷頭路7條207公里;完成通達工程226公里;建成通村水泥路1800多公里;完成農村渡改橋項目2座266延米;同時還完成了邢滄路、三深路、寶牌路、護罐路二級路改造78公里。
三是大力實施橋隧配套和安全保障工程,提高了安全行車能力。配套了鮑竹路、竹向路、襄關路等省道主幹線的“安全保障工程”,完成了霍山坡、火石埡、十轉山地災治理工程。先後完成了鮑竹路“3橋4隧”、竹向路“6橋1隧”、新建了堵河二橋、蓮花大橋、省道幹線14座危橋加固工程,使一大批危險路段得到了根治,為從根本上消除安全隱患,提高安全暢通能力創造力條件。
四是大力實施潘口電站淹沒區交通復建工程,為移民順利安置奠定了基礎。為服務潘口電站建設,我們按照“三傾斜”的原則即:資金項目傾斜、領導精力傾斜、技術力量傾斜。全力抓好潘口電站淹沒區的交通設施復建工程。新建了田家壩大橋、官渡大橋、新街大橋、堰溝大橋,建成環庫水泥路160公里,完成竹向路改線9.8公里,真正把“移民搬遷、交通先行”的理念落到實處。
五是大力實施“路、站、運一體化”工程,形成了新型的農村客運新格局。按照“長途客運舒適化,農村客運便捷化,貨物運輸優質化”的服務理念,積極培育運輸市場,特別是按照新農村、新客運、新形象、新面貌的要求大力發展農村客運,以亨運集團竹山公司為市場主體,組建了城鄉公交公司開通了重點鄉鎮的公交線路,整合社會車輛219台投入農村客運,目前85%的行政村全部開通了小型客車。為全面提高農村服務水平和服務檔次,新建侯車亭60處,招呼站120處,新建了官渡三級客運站,寶豐客運站順利實現了遷址新建改造。同時實現了鄉鎮渡口達標改造22處,所有鄉鎮渡船一律實現了“鋼質化”,延伸和拓寬了交通服務領域。
六是大力實施項目儲備工程,增強竹山交通發展後勁。“十一五”期間我們始終把項目儲備、項目包裝、項目爭取作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抽調了得力的專業技術人員成立了交通項目辦公室,專門從事項目庫建設,按“三個一批”的要求,增強了前期工作的深度;二是精心編制《竹山交通基礎設施“十一五”發展規劃》,並積極適應“資金跟著項目走、項目跟著規划走”的新要求,使一大批具有影響力的項目進入了省市的籠子;三是鍥而不捨跑項目,想方設法爭資金,研究政策求支持,增強了規劃項目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七是大力實施重點工程源頭治腐,著力推進交通陽光工程。過去的五年,我們把加強重點工程源頭治腐,推進廉政陽光工程的放在交通發展首位,進一步落實了教育、制度、監督“三個並重”,完善四級責任網路,重點突出對工程“招投標、設計變更、計量支付、材料採購、工程監督、資金運行安全”六個關鍵環節的監督和約束。形成了自覺接受監督、積極適應監督、主動配合監督、充分運用監督的氛圍。
“十一五”期間竹山交通發展無論是投資總量、建設規模、還是發展速度都實現了歷史性突破,但,由於竹山公路先天不足,地質災害嚴重,再加之受投資政策的影響,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著以下突出問題。
1、從全縣交通發展總體狀況來看,“三滯後”問題明顯存在。那就是滯後於周邊縣市,滯後於竹山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滯後於人民民眾對交通服務的需求。
2、由於補助性投資政策,帶來的三大潛在性矛盾仍然存在。這主要表現在:幹線路網改造形成的債務在短期內還難以化解;因補助性投資政策導致的低標準重複建設,引發的工程質量不優,倍受社會關注;通村水泥路建設的全面鋪開,形成的新的村級債務不可忽視。
3、由於政策不配套,對交通建設帶來的三大制約因素難以破解。首先是在建設過程中占地、拆遷、賠補償成本過高,使有限的建設資金被大量支解;其次是交通建設稅費負擔過重,特別是農村公路建設;再次是地方資金配套不到位,特別是“十一五”後三年省交通廳推行了“七個轉變”和“八個轉向”以後,交通建設對地方的壓力增大。
二、“十二五”交通發展規劃編制的巨觀政策背景
“十二五”是我國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積極構建和諧社會,是十七大對全面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重大戰略部署的第一個五年期,也是交通實現新跨越的關鍵機遇期。在新的歷史時期,準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和新要求,認真研究和編制好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對於引領新時期全縣交通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交通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十二五”從國家巨觀經濟走向來看,整個國家發展將處於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國際化繼續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交通發展的階段性特徵主要表現在:基礎設施建設仍處於快速發展、逐漸成網的關鍵期;基礎設施建設成本不斷上升、難度明顯加大、維護管理的艱巨性逐漸顯現;提升運輸服務水平、質量和效益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已逐步轉變為交通發展自覺行為;強化服務、體現國家意志已成為交通發展的主旋律。
2、交通發展面臨的新矛盾:全面審視交通發展的現狀,目前存在的矛盾和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交通運輸服務水平、質量和效率仍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二是交通發展理念、體制機制、技術人才以及管理體系尚不適應交通發展的要求;三是交通行業改革創新的意識、能力、實踐和效果還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3、交通發展面臨的新思路:“十二五”期間交通運輸部提出了圍繞“三個服務”、堅持“四個理念”、突出“四個創新”、保證“四個重點”、體現“兩個傾斜”的交通發展新思路。“三個服務”是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為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為人民民眾安全便捷出行服務。“四個理念”是以人為本、好中求快、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四個創新"是理念創新、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創新、政策創新。“四個重點”是納入國家規劃的公路水路重點項目、農村公路建設、安全保障工程建設、科技創新項目建設。“兩個傾斜”是向中西部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傾斜、向公益性強的項目傾斜。這些都是我們編制“十二五”規劃應深入研究的課題。
4、交通發展面臨的新任務:根據新一輪交通發展方向,新的五年規劃始終要圍繞落實科學發展觀、創新發展模式、轉變增長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四大重點進行編制。牢牢把握五個重點:一是要緊扣加快交通基礎設施不動搖,加速形成基礎設施網路體系;二是要緊扣轉換服務職能,不斷提升交通運輸服務水平、質量和效益;三是要緊扣基礎設施的維護管理,不斷創新管理機制,改進養護手段,努力提高基礎設施通達通暢能力;四是要緊扣交通行業綜合管理水平的提高,為實現交通現代化聚集力量、創造條件;五是要緊扣科學發展,創新發展理念,轉換增長方式,努力把交通發展納入科學發展軌道。
“十二五”交通發展面臨的任務更加艱巨,面臨的形勢更加複雜,這就要求我們系統地研究,認真分析,明確任務,突出重點,統籌安排,這是確保交通持續協調發展的關鍵所在。
三、“十二五”交通規劃編制的指導思想
“十二五”竹山交通發展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服務於縣域經濟發展、服務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於人民民眾安全出行和服務於大產業開發為宗旨,以提高交通基礎設施、運輸裝備技術水平為目標,加快公路、水路和站場建設,完善運輸市場管理體系,推動我縣交通由方便暢通型向舒適快捷型轉變,促進現代物流發展,打造暢通高效安全綠色的現代交通運輸體系。
四、“十二五”規劃指導原則、基本框架、重點建設項目
“ 十二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對交通運輸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現在:交通運輸需求持續增長,交通運輸能力仍需加強;運輸需求結構不斷升級,運輸質量和服務水平急需提高;更安全、更舒適、更便捷必將成為綜合運輸體系的發展方向;城鄉交通一體化,“路運站一體化 ”的進程必將加快;公共運輸安全責任重大,安全保障和應急能力急需提升;“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安全發展”仍是主旋律。
(一)“十二五”規劃要遵循六個原則:
一是注重對形勢的判斷,堅持依靠政策推動發展;
二是注重適度超前,堅持科學發展;
三是注重重點突破,堅持持續協調發展;
四是注重轉變增長方式,堅持全面發展;
五是注重以人為本,堅持安全發展;
六是注重環境創優,堅持政策保障發展。
(二)“十二五”竹山交通發展總體框架是:“兩主兩翼”、“兩輻射”、“五出口”、“三網路”、“十循環”。
———“兩主兩翼”即:以谷竹高速公路為主動脈;以襄關305省道為主軸;以省道鮑雙線為兩翼。
———“兩輻射”即:興建十竹公路直達十堰市和柳湖公路連線神龍架林區的放射線。
———“五出口”即:擴寬得勝至茅坪、大廟至沙陽、得勝至宋家、新路口至東埡子、南口至卡子等五條省際出口路;
———“三網路”即:建成四通八達的農村公路網;培育舒適便捷的道路運輸網;形成便民惠民的水路交通安全網。
———“十循環”即:全面提等改造新旬路、寶黃路、得大路、梁兵路、東永路、三深路、邢滄路、溢兩路和南茅路等十條縣鄉道。
(三)重點建設項目及投資重點
1、構建大骨架 :興建51公里谷竹高速公路竹山段,改建305省道竹山段一級公路76.56公里,總投資51.2億元,建設“兩主”形成大通道;啟動鮑峽至重慶巫溪高速公路竹山段150公里,地質災害整治S236鮑雙線田家壩至官渡龍背灣段78公里,新改建236鮑雙線龍背灣至柳林段二級公路37公里,打造S236省道竹山段192.20公里生態旅遊公路,總投資5.3億元,建設“兩翼”,構建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大通道。
2、建設主通道:興建十竹路竹山段26.49公里(沿堵河黃龍庫區走向),興建竹山柳林至神龍架大九湖生態旅遊公路56公里,新建S229白竹公路界嶺隧道,完成S229白竹公路竹山段58.26公里等生態旅遊公路,總投資9億元;形成東西連線,南通北達的快捷主通道。
3、擴寬出口路:擴寬35公里得勝至茅坪公路、30公里大廟至沙陽公路、40公里得勝至宋家公路、45公里新路口至東埡子公路、42.5公里南口至卡子公路等省際出口大通道,總投資10億元,加強與外省聯繫和交流。
4、暢通縣域內循環:完成十竹路、寶黃路、得大路、梁兵路、三深路等29條縣鄉道循環線,共長577.3公里,按二級路標準提等升級,投資24億元。
5、完善農村公路網:新建通村水泥路126公里和通農林場水泥路30.48公里,完成縣級斷頭路383公里,打通鄉村循環路1010.1公里和自然村公路2795.1公里;新建農村公路橋樑224座22789延米,總投資15.47億元,完善農村公路網。
6、加大危橋改造工程:投資2.83億元,完成省道54座1336延米橋樑、縣鄉道189座6215延米橋樑等243座危橋和拱橋改造,確保公路橋樑安全運行;
7、培育道路運輸網:新建竹山高速客運站、竹山二級貨運站和得勝三級客運站,遷建竹山汽車站,實施“路運站一體化工程”,新建農村五級客運站10個、侯車亭300個、招呼站600個,道路運輸站場建設總投資0.40億元。
8、構建水路交通安全網:按照“一河四庫”進行布局,即:堵河、潘口庫區、松樹嶺庫區、龍背灣庫區和霍河庫區。新建水上搜救中心和污油水及垃圾回收設備,改造渡口達標35處,水上交通基礎設施總投資0.3億元。
預計竹山縣“十二五”交通發展規劃總投資118.5億元。
五、“十二五”規劃的實施
竹山交通“十二五”規劃 ,項目集群規模浩大,投資巨大,總投資達118.5億元。要使這一宏偉藍圖變為現實,必須精心謀劃,科學實施,既要增強投資政策對交通發展的引導能力,又要增強政府對規劃實施的控制能力,還要增強交通主管部門對規劃的執行能力。這就要集中各方面資源,匯聚各方面要素向交通領域傾斜,用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推動“十二五”規劃的實施。
1、廓清思路,精心謀劃,用全新的理念指導規劃實施。
“十二五 ”竹山交通發展將要面對落實科學發展觀、創新發展模式、轉變增長方式、提高發展質量的新要求和新考驗,在新的5年規劃實施工程中,要始終貫徹五種理念:科學發展的理念;民本民生的理念;改革創新的理念;提升服務的理念;質量為上的理念。用全新的理念推動新一輪交通大發展。
科學發展就是既要依法依規,又要超常規超常態;既要講究程式,又要好中求快;既要超越創新,又要尊重科學;既要保質保量,又要安全有序;既要加快發展,又要自然生態的有機統一。在此基礎上建立6大保障機制確保規劃的實施即:政府主導的組織領導機制、公開透明的民主決策機制、多元投入的資金保障機制、嚴格過程的質量保證機制、嚴格落實的督辦指導機制、規範長效的管理養護機制。
民本民生就是在“十二五”規劃的實施工程中充分體現“交通發展為了民生,交通建設改善民生,交通成果惠及民生”的以人為本理念。在具體的項目落實上順應民意、尊重民權、集中民智、珍惜民力、保障民生、贏得民心。使交通發展與人們民眾生產生活形成共興共榮的統一體。
改革創新就是要積極適應交通改革,特別是沿用50多年依靠交通行政收費籌集建設資金的籌資方式已退出歷史舞台,新一輪交通投資政策將會逐漸明朗,適應改革、應對改革、融入改革是“十二五”期間,必須突破的重大課題。因此,要確保規劃目標的實現,必須從體制機制、投資導向、職能轉換、標準規範、技術推動等方面深入改革和創新發展,以切實增強規劃的可操作性和指導性。
提升服務就是要緊扣服務縣域經濟發展、服務人民民眾安全便捷出行、服務新農村建設這個主題,提升服務功能,延伸服務領域、注重服務質量,在服務中發展,在發展中服務,真正把交通為民理念落到實處。
質量為上就是要在新的五年發展中實現六大轉變即:由被動的質量管理向主動質量管理轉變,形成業主、監理、民眾、施工企業四方共同抓質量的局面;由粗放管理向科學精細管理轉變,促進交通建設程式科學,精細控制;由耳聽、眼觀管理向儀器檢測轉變,加強工程技術數據監管;由事後質量管理向事前預防管理轉變,提前控制質量風險;由情感質量管理向規範治理管理轉變,避免質量管理上的人情干擾;由簡單管理向全過程、全方位質量管理轉變,實現交通建設質量的整體提升。
2、分層推進,突出重點,用科學的方式促進規劃的實施。
新的五年計畫要實現“兩主兩翼”的交通主骨架,必須突出重點,分項目實施、分區域布局、分層推進,實行“三步走”戰略:
第一步:建設主動脈,形成主骨架。完成谷竹高速公路竹山段51.5公里;對76.56公里305省道全程實施一級路改造;按生態旅遊路的要求全程改造十巫路192公里。形成兩主兩翼主骨架的雛形。
第二步:內暢外聯,加密成網。新建26.49公里十竹路,56公里竹山柳林至神龍架大九湖公路,擴張對外聯通能力;改造十條內部循環路,增強內循環成網能力,形成內暢外聯的地方公路網。
第三步:綜合配套,完善功能。建成四通八達的農村公路網、方便快捷的道路運輸網、安全便民的水路交通網。形成功能完善的綜合交通保障體系。
3、整合資源,創優環境,用社會力量推動規劃實施。
“十二五”規劃的實施離不開各級政府的支持,離不開優惠政策的推動,離不開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因此,必須整合各種資源,各種要素向交通領域流動,創優交通發展環境。首先是創優政策環境,認真研究交通投資政策,牢牢把握投資走勢,依靠各級政府出台更多有利於交通發展的優惠政策,始終保持交通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不動搖。其次是創優社會環境,充分依靠四方力量即:政府力量、行業力量、社會力量、民眾力量共同推進新一輪交通事業大發展。再次是創優法制環境,對內增強依法行政的能力,對外增強依法保障的能力,在交通行政執法、交通項目監管、交通征地拆遷、交通行業管理等方面都有尋求法律的保護,並藉助法律的手段規範運作。
4、機制創新,合力攻堅,用全新的管理模式保障規劃的實施。
新的發展周期轉變新的發展方式必將是面臨的新課題,我們縣級交通主管部門必須積極適應這一新的要求,積極探索全新管理模式。一是要增強規劃指導性和權威性,交通總體規劃的推進要圍繞“一主五專”:一個主體規劃、五個專項規劃(主幹公路專項規劃、農村公路專項規劃、道路客運站場專項規劃、道路貨運站場專項規劃、港航專項規劃)實施,嚴格執行項目規劃管理。二是要建立運轉協調,高效靈活的交通運行新機制,進一步明確理順交通主管部門為規劃項目的管理主體、項目歸口單位為規劃項目的責任主體、合法社會中介為監督主體、承建方為實施主體,明確各主體之間的許可權、職責、監督、運轉程式,把整個規劃的實施納入法制化、規範化的軌道。三是要加大科技創新的力度,大力推進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普及和套用,下大力氣治理低標準重複建設和劣質工程,使“十二五”期間全縣交通發展真正實現又好又快的目標。
規定
竹山縣道路運輸管理局治庸問責“十不準”
為迅速貫徹全市運管“治庸問責”工作會議精神,切實轉變機關幹部工作作風,提高為民辦事效率,強化工作紀律,促進竹山運管又好又快發展,10月25日,縣運管局制訂印發《治庸問責“十不準”》,即:
一、不準上班無故遲到早退;
二、不準上班時間在辦公室進餐或吃零食、隨意脫崗、串崗、閒聊;
三、不準無故缺席單位會議、學習等集體活動;
四、不準上班時間辦私事以及飲酒、上網聊天、炒股、打牌、玩遊戲;
五、不準在工作中有態度粗暴、語言生硬、推諉扯皮、刁難民眾現象;
六、不準在工作中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
七、不準參與賭博和工作時間進入娛樂場所;
八、不準利用職權搞吃、拿、卡、要;
九、不準插手道路客運班線經營及站場建設工程招投標;
十、不準違反黨的政治紀律和單位各項規章制度。
地理位置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
竹山交通運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