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五常龍舟勝會),流行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民俗活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五常龍舟勝會是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五常街道在每年端午節舉行的一項大型民俗活動,流傳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清代乾隆皇帝巡視江南時看到當地趕集一樣的龍船競渡景象,欣然稱之為“龍舟勝會”,這一名目就此傳播開來,沿用至今。除了龍舟勝會,五常當地還有“請龍王”、“謝龍王”、“喝龍船酒”等傳統的民俗活動。
2008年6月7日,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申報的端午節(五常龍舟勝會)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項目編號:Ⅹ-3。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端午節(五常龍舟勝會)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民俗
- 申報地區: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
- 遺產編號:Ⅹ-3
歷史淵源,主要活動,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龍舟勝會”據傳始於明代,當時一位告老還鄉的尚書,見當地水患不斷,便率眾興建大塘,同時舉辦龍舟勝會,謂之請龍下水,以“和敬”待之,此後數百年間延續不斷。清代乾隆皇帝巡視江南時看到當地趕集一樣的龍船競渡景象,欣然稱之為“龍舟勝會”,這一名目就此傳播開來,沿用至今。
主要活動
每逢端午節,五常家家戶戶掛百草、吃“五黃”,自發組織龍舟勝會。五常龍舟勝會的特點是競技巧、鬧龍舟,重點突出一個“劃”字,並不刻意強調以速度取勝。五常龍舟按裝飾可分為滿天幛、半天幛和赤膊龍船幾種,滿天幛、半天幛龍船屬於觀賞性龍船。赤膊龍船最多,它不裝飾,只在船頭豎一個龍頭,下面用黏泥固定。端午節中午12點至下午3點,上百隻來自十里八鄉的各色龍舟在五常浜口匯集,四五百米長的一段河道上,鑼鼓激揚,浪花四濺,各船劃來竄往,你擠我擁,熙熙攘攘,驚險熱鬧。與此同時,岸邊人山人海,萬頭攢動,吶喊聲、喝彩聲與水上此起彼伏的號子聲遙相呼應,場面十分壯觀。 龍舟勝會前後,五常當地還有“請龍王”、“謝龍王”、“喝龍船酒”等傳統的民俗活動。端午日劃完龍船“謝龍王”後,每個村老少齊聚一堂喝龍船酒並犒勞劃手,顯得熱鬧非凡。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五常龍舟勝會是江南水鄉獨特的民俗節慶活動,具有廣泛的民眾性和民間傳承性,體現出很強的文化凝聚力。
傳承狀況
隨著時代的演進,五常當地的社會生活發生了很大改變,村民們分散到各個農居點居住,很難聚集到一起。在此情勢下,包括龍舟勝會在內的各種民俗儀式日趨簡化,不斷失去原來的特色,急需加強保護措施,防止古老的節日民俗逐漸失傳。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杭州市餘杭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端午節(五常龍舟勝會)”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09年5月,首屆中國杭州五常龍舟勝會在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西區拉開帷幕,50餘支來自民間的龍舟隊伍同溪而鬧,在沿襲傳統劃法的同時,還向遊客們展示“原生態”的龍舟競渡。
2014年6月,浙江水利水電學院龍舟協會參加西溪濕地五常龍舟勝會,龍舟協會的老師們趕到西溪五常,親歷了請龍王的儀式,然後加入到勝會船的長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