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龍超,男,重慶黔江人。2008年畢業於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獲文學博士學位。2008年至2009年於西南民族大學任教。2009年8月調入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任教至今,副教授。為本科生開設有《中國現代詩樂金曲賞析》等課程,為研究生開設有《文學與音樂關係研究》、《語文教學實踐與案例分析》等課程。主要從事音樂文學研究和現當代文學與文化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童龍超
- 出生地:重慶黔江
- 畢業院校:四川大學
- 性別:男
主要論文,參編著作,參加課題,
主要論文
1、《從客群角度看<星光大道>節目的喜劇化策略》,載《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5年第10期。
2、《章士釗與<新青年>初期的關係考察》,載《四川大學學報》2013年第1期。
3、《歌詩在詩歌與歌詞之間》,載《寧夏大學學報》2012年第1期。
4、《論“格律化”與新詩的“歌詩化”》,載《人民音樂》2011年第8期。
5、《文字的與音符的:談詩樂關係的起源和基礎》,載《西南大學學報》2010年第6期。
6、《能歌的新詩》,載《光明日報》2010年11月12日。
7、《談電影歌曲歌詞創作的“解釋性》,載《電影評介》2011年2月號。
8、《中國當代大學生詩歌與音樂接受現狀比較分析》,載《大家》20011年2月號。
9、《體驗的批評》,載《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年第7期。
10、《歷史的視野與五四文化激進主義的再認識》,載《瀋陽師範大學學報》2009年第5期。
11、《“甲寅派”考辨》,載《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7年第6期。
12、《論巴金文學創作的“反地域文化”特徵——兼談對現代文學地域文化研究的反思》,載《南京社會科學》2007年第6期。
13、《五四時期人言人殊的“平民文學”》,載《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3期。
14、《階級宿命論與“小資產階級作家”》,載《社會科學研究》2007年第1期。
15、《概念的歧義與五四“平民文學”的爭論》,載《雲南社會科學》2007年第1期。
16、《鄉土意識:鄉土文學的“靈魂”》,載《江淮論壇》2006年第3期。
17、《對新詩傳播形式轉型的思考》,載《寧夏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
18、《對詩歌定義“公式化”問題的反思》,載《貴州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19、《“人的文學”:新文學的理論綱領》,載《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3年第11期。
2、《章士釗與<新青年>初期的關係考察》,載《四川大學學報》2013年第1期。
3、《歌詩在詩歌與歌詞之間》,載《寧夏大學學報》2012年第1期。
4、《論“格律化”與新詩的“歌詩化”》,載《人民音樂》2011年第8期。
5、《文字的與音符的:談詩樂關係的起源和基礎》,載《西南大學學報》2010年第6期。
6、《能歌的新詩》,載《光明日報》2010年11月12日。
7、《談電影歌曲歌詞創作的“解釋性》,載《電影評介》2011年2月號。
8、《中國當代大學生詩歌與音樂接受現狀比較分析》,載《大家》20011年2月號。
9、《體驗的批評》,載《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年第7期。
10、《歷史的視野與五四文化激進主義的再認識》,載《瀋陽師範大學學報》2009年第5期。
11、《“甲寅派”考辨》,載《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7年第6期。
12、《論巴金文學創作的“反地域文化”特徵——兼談對現代文學地域文化研究的反思》,載《南京社會科學》2007年第6期。
13、《五四時期人言人殊的“平民文學”》,載《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3期。
14、《階級宿命論與“小資產階級作家”》,載《社會科學研究》2007年第1期。
15、《概念的歧義與五四“平民文學”的爭論》,載《雲南社會科學》2007年第1期。
16、《鄉土意識:鄉土文學的“靈魂”》,載《江淮論壇》2006年第3期。
17、《對新詩傳播形式轉型的思考》,載《寧夏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
18、《對詩歌定義“公式化”問題的反思》,載《貴州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19、《“人的文學”:新文學的理論綱領》,載《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3年第11期。
參編著作
1、《中國現代文學的巴蜀視野》,巴蜀書社2006年。
2、《多維視野中的魯迅研究》,河南文藝出版社2007年。
參加課題
1、主持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中國現代詩歌與音樂關係研究”。
2、主持2010年度重慶市文科基地重點項目“能歌的新詩”。
3、主持2009年度西南大學博士基金項目“從《甲寅》月刊到《新青年》:中國新文學發生的政治文化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