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童長榮烈士陵園
- 地址:汪清縣東部、汪清至復興公路
- 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
陵園介紹,童長榮生平,
陵園介紹
陵園共由八個部分組成,即童長榮烈士陵園名稱碑、童長榮烈士之墓、烈士塑像、烈士生平碑、崔今淑烈士紀念碑、東滿特委簡介碑、汪清縣重點文物保護碑和停車場等。整個陵園位於一片蒼松翠柏之中,顯得格外莊嚴肅穆。從建成至今,已經有許多縣內外各族民眾和廣大青少年前來為烈士掃墓,舉行各種紀念活動。這時,圍繞烈士墓的松柏上掛滿了各種樣式的小白花,寄託著人民對烈士的懷念。
童長榮烈士陵園已被中共延邊州委組織部、宣傳部、黨校、紀委等部門確定為黨員教育基地和青乾班學員培訓基地,並成為全州黨員幹部、青乾班學員和廣大青少年開展“重走抗戰路,弘揚民族魂”活動的重要紅色旅遊景點之一。
童長榮生平
1907年,童長榮出生在安徽省湖東(今棕陽)縣一個貧寒的“書香”之家,1921年考入安徽省立第一師範學校。1923年,童長榮等人以“安徽學生聯合會”的名義,成立了“安慶各校教職員索薪後援會”。同年秋天因當局通緝,童長榮轉移到上海,組織了“安徽學生反對賄選團”,堅決反對曹錕賄選,並組織出版《黎明周報》,揭露和抨擊省“議員賄選”。1924年童長榮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夏,受黨指派東渡日本,進入東京帝國大學預科第一高等學校,與東京黨組織取得聯繫,參加了“社會科學研究會”。1926年,他擔任中共東京特別支部領導成員,1928年轉入東京帝國大學深造。同年5月,當他得知日本帝國主義製造了“濟南慘案”的訊息後,立即發動和領導留日本學生和旅日華僑,掀起反日愛國鬥爭。後因組織和領導“中國留日各界反日出兵大同盟”,抗議日軍暴行,被日本當局逮捕,並驅逐回國。1928年秋,童長榮在上海、安徽等地做黨的地下工作,組織“反帝同盟”,曾擔任中共滬東區委書記,同夏衍等人發起組織“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0年2月,調任中共河南省委書記,1931年春,任中共大連市委書記,發動並領導了工人罷工鬥爭。同年11月任中共東滿特委書記,在東滿各地領導各族人民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創建了東滿抗日游擊隊和抗日游擊根據地。領導農民開展“秋收鬥爭”和“春荒鬥爭”,清算漢奸惡霸地主,發展“赤衛隊”、“別動隊”、“突擊隊”等地方革命武裝,為成立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獨立師奠定了基礎。
1932年底,童長榮隨東滿特委轉移到汪清縣二區的東林村,領導東滿和汪清人民的抗日鬥爭。在惡劣的環境下,他患上嚴重的肺病,時常吐血和昏迷,但他堅定地表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只要有口氣就要堅持鬥爭,直到取得最後勝利。為了團結抗日力量,他認真學習朝鮮語,尊重朝鮮民族的風俗習慣,給民眾講革命道理,上文化課,深受各族民眾的歡迎和愛戴。1933年冬,日軍又一次向小汪清抗日游擊根據地發動“討伐”,童長榮帶領游擊隊和義勇軍,轉戰於小汪清和十里坪一帶,反擊日軍“討伐”。1934年3月21日,童長榮正在十里坪廟溝大北密營召集會議,突然遭到日軍的包圍襲擊。在情況非常危急的緊要關頭,他立即組織民眾突圍,激戰中腹部中彈,因流血過多壯烈犧牲,年僅2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