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蒙文化研究(第四卷)》是2019年8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金瀅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童蒙文化研究(第四卷)
- 作者:金瀅坤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209951
《童蒙文化研究(第四卷)》是2019年8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金瀅坤。
《童蒙文化研究(第四卷)》是2019年8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金瀅坤。內容簡介《童蒙文化研究》旨在整合學界力量研究中國童蒙文化,傳承傳統文化,為當代兒童教育、傳統文化教育提供借鑑,對童蒙文化的研究和實踐有重要...
《童蒙文化研究(第五卷)》是2020年8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金瀅坤。內容簡介 本卷《童蒙文化研究》主要內容包括童蒙文獻的整理與研究、童蒙教育研究、家風家訓研究以及中國童蒙文化在東亞漢字文化圈的影響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對童蒙文獻的整理與研究是童蒙教育研究領域最基礎的工作。《初探》《作者考》《...
《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獻釋錄第四卷》是2010年8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郝春文、金瀅坤。內容簡介 《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獻釋錄》共三十卷,本書系第五卷。此套書以英國國家圖書館收藏的全部漢文非佛教文獻為資料來源,將這些數百年前或一千多年前的古代寫本,全部按號釋錄成通行的繁體字,並對原件...
第八卷 啟蒙絕學 《千字文》 (南朝)——太子的識字課本,最具影響的童蒙讀物 《蒙求》 (唐)——趣味橫生的歷史啟蒙生 《百家姓》 (宋)——常見常用,知宗探祖的不凡讀本 《三字經》 (宋)——有史以來影響最大的家庭兒童教育讀物 《千家詩》 (宋)——優秀的唐宋詩選本,最適兒童吟誦 《國小》 (宋)——...
中,收集了近千萬字的資料,本著“去粗存精”的原則,編成了這部《中華孝文化研究集成》的大書。這批從古籍中廣泛擷取的孝文化資料,按照《歷代〈孝經〉序跋題識》《歷代孝親敬老詔令律例輯釋》《歷代孝論輯釋》《歷代孝行輯釋》《歷代養老文獻輯釋》《歷代童蒙、家訓、學規中的孝親敬老資料》的序列進行編排,...
4.《中國科舉制度通史·隋唐五代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5.《童蒙文化研究》第一卷(主編),人民出版社,2016年。6.《童蒙文化研究》第二卷(主編),人民出版社,2017年。7.《童蒙文化研究》第三卷(主編),人民出版社,2018年。8. 第二作者出版:《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獻釋錄(第四卷)》:郝春文...
107、《元代徽州童蒙教育探析》(第二作者),載《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2016年第2期。108、《中國教育現代化變革的文化透視》,載《教育發展研究》,2017年第4期。109、《徐光啟與馬相伯的中西文化教育會通之比較》,載《學術界》,2017年第6期。另收入肖朗等主編《教育交流與變革——教育史研究的當代...
第四卷 跋偈 作者簡介 王孺童,著名佛教學者,曾參與《磧砂藏》、《高麗藏》的重印整理工作,於儒學、古籍善本、校勘訓詁、金石、紅學等領域亦頗多建樹。主要著述有: 《比丘尼傳校注》(中華書局);《智(豈頁)淨土思想之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童蒙佛學》(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孺童講論語》(花山...
第八卷 啟蒙絕學 《千字文》 (南朝)——太子的識字課本,*具影響的童蒙讀物 《蒙求》 (唐)——趣味橫生的歷史啟蒙生 《百家姓》 (宋)——常見常用,知宗探祖的不凡讀本 《三字經》 (宋)——有史以來影響*大的家庭兒童教育讀物 《千家詩》 (宋)——優秀的唐宋詩選本,*適兒童吟誦 ...
金瀅坤,現為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導, 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理事,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童蒙文化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等。主要從事於隋唐五代史、科舉史、童蒙文化、敦煌學研究,著有《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獻釋錄》第四、五卷(第二作者)。圖書目錄 緒論/1 第一章 常舉的確立與...
幾千年書法文化的積澱,是歷代書法史學家群體的智慧。然則,凡是經典都要寫的話,恐怕要成為一部普及性書法文化啟發童蒙的教材了。我冒著以偏概全的危險,在漫長而浩瀚的書法史中遊蕩,精心選擇更為經典、更為典型書法家、法書、事件作為標本,剖析其中的奧秘。我們看到在這一領域的拓荒者,如何艱辛跋涉,建構書法...
《唐五代科舉的世界》是2014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金瀅坤。內容簡介 《唐五代科舉的世界》為作者多年來研究唐五代科舉學術成果的主要匯集,分上下二編,圍繞科舉制的相關問題(如科舉考試中的冒籍、覆核、複試、監查機制、五科考試、文體、文字等)和科舉與社會之變遷(包括科舉與童蒙教育、清望官、...
《中晚唐五代科舉與社會變遷》的研究時段為中晚唐五代,正處在唐宋變革的關鍵時期,許多重要制度、社會風氣的變革都發端於此。《中晚唐五代科舉與社會變遷》重點在充分蒐集史料的基礎之上,對中晚唐五代進士科等主要科目及第者的社會出身、入仕途徑、最高官銜、籍貫等進行統計,分析科舉制度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