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立強,男,1965 年2 月出生,重慶市北培區人,高級工程師。1983 年9 月就讀於成都地質學院地質礦產調查專業,1987 年畢業後分配到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工作,一直從事遙感技術套用及方法研究工作,現為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遙感部環境與災害遙感所所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童立強
- 性別:男
- 出生日期:1965 年2 月出生
- 籍貫:重慶市北培區人
業務簡歷,主要業績,獲獎情況,承擔項目,
業務簡歷
1987-1996 年在航遙中心多光譜室,從事地物波譜和地物遙感信息提取方法研究,參加了原地質礦產部“八五” 科技攻關項目—“航空多光譜數據圖像的套用方法研究”項目;1997-2000 年在航遙中心遙感部技術室,室主任,主要從事項目管理工作,參加了“全國土地利用動態遙感監測” 項目(1999 年、2000 年、2001 年);2001-現在在航遙中心遙感部環境與災害遙感所,所長,主要從事水工環類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曾出訪法國SPOT 衛星中心,了解該遙感衛星的運行、數據接收、處理及套用。
主要業績
參加了原地質礦產部“八五”科技攻關項目—“航空多光譜數據圖像的套用方法研究”(1991-1995),主持完成了“航空多光譜數據圖像在新疆哈巴河地區銅、金礦產調查的套用方法研究”(1991-1995),主持完成了“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資源遙感綜合調查”(1999 年),主持完成了“重慶市主要河道水污染源及固體廢棄物排放場遙感調查”(1998-2000 年),參加了“全國土地利用動態遙感監測”項目(1999 年、2000 年、2001 年),主持完成了“貴州省地質構造、地表水污染源、氣象災害遙感編圖”(2000-2002)。2000 年以來主要從事水工環類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參加了“西南岩溶石山地區地下水資源與生態環境地質遙感調查”工作項目(2000-2001)、“西南岩溶石山地區石漠化遙感調查與演變分析” 工作項目(2002)、“西南岩溶石山重點地區遙感動態監測”工作項目(2003)、“西南岩溶石山重點地區遙感調查與監測”工作項目(2004、2005)、“喜馬拉雅山地區重大地質災害調查與動態監測”計畫項目(2006)、“喜馬拉雅山地區重大地質災害遙感調查”工作項目(2006)、“西南岩溶石山典型地區水文地質遙感調查”工作項目(2006)。近年來發表論文7 篇,核心期刊發表2 篇,“石漠化遙感信息提取方法”(國土資源遙感),“ 我國西南岩溶地區石漠化呈嚴重加劇趨勢”為“中辦”每日匯報採用。
獲獎情況
主持完成的水工環類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西南岩溶石山地區石漠化遙感調查與演變分析” 獲國土資源部2005 年度科學技術二等獎。1998 年獲地質礦產部成果三等獎一次、2002年獲國土資源部科學技術二等獎一次。
承擔項目
現在承擔的水工環類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
1. “喜馬拉雅山地區重大地質災害調查與動態監測”計畫項目(項目負責人),工作周期為2006 年至2008 年,預算總投資1200 萬,2006 年經費292 萬。實施單位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項目總體目標是:以遙感調查、地面調查為主要手段,開展喜馬拉雅山地區重大地質災害調查,查明重大地質災害及隱患分布並進行危險性評價,對危害巨大的重大地質災害開展遙感動態監測,為喜馬拉雅山地區減災防災工作提供基礎決策依據。
2. “喜馬拉雅山地區重大地質災害遙感調查”工作項目(項目負責人),工作周期為2006 年至2008 年,預算總投資600 萬,2006 年經費80 萬。實施單位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承擔單位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項目總體目標是:利用ASTER 和SPOT 衛星數據,開展喜馬拉雅山地區重大地質災害遙感調查,查明重大地質災害及隱患分布狀況,初步探討其穩定性及其發育的地質環境背景,為喜馬拉雅山地區減災防災工作提供基礎地質依據。
3.“西南岩溶石山典型地區水文地質遙感調查”工作項目(項目負責人),工作周期為2006 年至2008 年,預算總投資300 萬,2006 年經費100 萬。實施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承擔單位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項目總體目標是:在西南岩溶地區地下水與環境地質調查計畫項目主要工作區,採用遙感技術調查分析其碳酸鹽岩、地質構造、下水水點和石漠化等情況,為1:5 萬水文地質調查提供基礎底圖,為石漠化綜合治理的規劃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