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瑞欽

童瑞欽

童瑞欽,台中縣沙鹿人,民國二十四年出生,家境貧困,兄弟姊妹共有10人,生性孝順,侍奉雙親及照顧弟妹無為不至,在地方上樂善好施,熱心公益,為人所樂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童瑞欽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台中縣沙鹿
  • 職業:醫生
  • 性別:男
生平事跡,醫療典範,

生平事跡

追悼會  民國24年5月出生於台灣台中縣
1961年畢業於國立國防醫學院醫學系
1975年獲頒台中縣好人好事代表
1977年獲選為全國社會服務優良醫師
曾獲選為國防醫學院54期傑出校友
1987年回響政府照顧偏遠地區民眾,提升醫療水準,全力支援大安鄉群體醫療執業中心
1991年獲行政院衛生署及教育部評鑑為「區域教學醫院」殊榮
童瑞欽
圖片
童瑞欽
圖片

醫療典範

懷念名醫  童瑞欽先生,台中縣沙鹿人,民國二十四年出生,家境貧困,兄弟姊妹共有10人,身為長子的他,生性孝順,侍奉雙親及照顧弟妹無為不至,天性敏慧,憑著過人的意志力,勤奮苦讀,於1965年畢業於國防醫學院,曾在台中國軍醫院服務前後十年,有感於早期台灣中部海線地區醫療資源貧瘠,本著取之社會、用之社會、回饋地方之情懷,在1971年毅然辭去人稱鐵飯碗的「公職」返鄉服務,創設沙鹿童綜合醫院,並擔任院長。行醫逾半世紀,在醫療資源貧瘠的鄉下地區,默默奉獻基層,並於1975年當選台中縣好人好事代表及全國社會服務優良醫師。為人宅心人厚,在地方上樂善好施,熱心公益,為人所樂道。
童瑞欽
圖片
刻苦同年,力求上進
不同於一般男孩童瑞欽先生小就機智過人,聰敏董事,沉著穩重的外表下有一顆活潑的心,他深深體會到身為長子有責任為父母分憂解勞,因此他從小讀書、做事都不需父母親操心,除了認真向學,並經常利用課餘時間想辦法賺錢來分擔家計,國小五年級的他經常去批發「枝仔冰」到戲棚前人多的地方賣,有時賣累了就躺在觀眾椅子上睡著了。
個性開朗、活潑,機警聰明,自我要求高,求學時期熱心參與各項活動,特別是運動類型的活動如硬式網球、桌球等。高中畢業後,由於家中弟、妹人數眾多,一方面為了減輕家計,另一方面為完成父親長期以來的心愿,童瑞欽先生做了人生第一個重大的抉擇,毅然決然放棄其他更好的機會,進入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就讀。
入學後首先要面對三個月艱苦的基本訓練,體能狀況一向良好的他,面對這樣的訓練都能輕而易舉的通過,且主動的鼓勵體能較差的同學,童瑞欽先生也經常以此告誡弟妹們,強健體魄才是事業與家庭最大的保障。
婚後恩愛的童瑞欽先生伉儷共育有三女一男,承襲童瑞欽先生與夫人優秀的基因,子女個個卓然有成,接受最好的高等教育,更難能可貴的是能繼承父親衣缽繼續於社會中奉獻一己之力。
長女童恆莉秀外慧中,1965年出生於台中,畢業於日本知名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目前是一個稱職的家庭主婦,更是夫婿許醫師的好幫手。長子童敏哲1966年出生,英挺斯文,舉手頭足皆有乃父之風,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目前於台北榮總擔任泌尿外科醫師。次女童恆勤溫柔婉約,1972年生,於美國取得碩士學位,目前與夫婿定居於美國。三女童恆新1973年生,才貌雙全,在求學期間一直是名列前矛,現已取得美國護理學博士學位,回國服務。
童家對子女教育的重視,一直當成家庭最重要課題。童瑞欽先生之於教育,如同對外科手術有其獨到精闢見解,同童瑞欽先生談起教育常令人誤認他是個教育家。童瑞欽先生在生活教育上首重身教,對觀念采開放啟發是引導。他認為良好身教,才能寓孕好的生活常規,有好的生活常規才能根本的提升人民素質,迎向先進國家水準。觀念的啟迪才能訓練小孩獨立自主的思維,正確的思維是一切事物之根本,強迫或填鴨式的教育只會抑制創造力與自主性。
童瑞欽先生非常重視子女的學業,絕不採強迫方式,從觀念的啟發讓子女了解讀書的重要性。童瑞欽先生雖來自傳統的家庭,卻沒有重男輕女的觀念,一直倡導女男平等。長女恆莉在日本大學畢業典禮時,他還親赴日本,並上台致詞。恆新於美國碩士畢業典禮時,童瑞欽先生亦千里迢迢赴美參加,並以英文上台致詞。除學業成績會長也非常重視子女儀態禮節,以及日常生活的素養生活,他總喜歡看到子女各個都像個淑女紳士。心中如一般父親樣,總希望子女能繼承自己的衣缽,爭氣的子女也從未讓父親失望。
疼惜貧病,照護鄉民
醫院地址  童瑞欽先生於1971年自國防醫學院退役後,買下位於台中縣沙鹿鎮成功西街15號的兩層樓房,為最早期的童醫院。剛開始除了童瑞欽先生及夫人外,還有一位最早的護士王月琴三人共同開始醫療服務業務。由於當時沙鹿地區醫療資源貧乏,加上童瑞欽先生為人親切隨和、醫術精湛,除了當地的民眾前來求診外,更有遠從外縣市來的病患指名要找「童醫師」,由於病患的增多,小醫院的業務量也日漸呈現飽和。
1979年巨業負責人李青雲賣地350坪,當時一中的學長於合作金庫擔任經理,出面協助辦理貸款,順利擴院成30床。童瑞欽先生雖然忙於院務,但仍會抽空運動,並固定安排早上看診,下午開刀,晚上應酬的作息。特別是晚上10點以後,經常邀集病患家屬及朋友來住處小酌聊天。
為能全心照顧院務,並在自己的臥室加設24小時監視系統,除了能及時趕到急診搶救病患外,並能隨時掌握醫院內的動態,積極敬業的精神為日後童綜合醫院的管理體系奠定良好的基礎。為人重感情,隨時隨地不忘關心員工及病患的需要,許多員工至今仍感念童瑞欽先生當時對其生活的關心與照顧。
飲水思源,不吝將自己的房子借給朋友正在求學的孩子使用,因為自己當年求學期間也接受他人的幫助。童瑞欽先生生活簡單平實,平日最愛的食物是炒米粉、爌肉、鵝肉等,雖然酷愛冰啤酒,但十分節制,為隨時保持最佳狀態以提供患者的醫療服務。
1985年現任院長童瑞年醫師自台北榮總回沙鹿服務,更為童瑞欽先生增添得力之助手。1988年由於子女相繼在台中市求學,將住宿處遷至台中市,童瑞欽先生才開始真正下班後可以完全放鬆。
在全民健保尚未實施之前,早期鄉民若生病就醫,通常必須先繳交保證金才能住院接受治療,尤其在民生雕敝、貧窮困絀的台灣中部海線地區,多數民眾因為沒有能力繳交醫藥費,無法就醫,造成人命損失及家庭悲劇不知凡幾。當時童瑞欽醫師抱著「行醫無類,人心待人」的胸懷,毅然取消保證金之規定,只要病者有醫療需要,絕不將病人推出門外。童瑞欽先生於沙鹿地區首創急診住院免收保證金之善行,避免民眾發生因經濟拮据而無法獲致亟需的醫療服務,具有悲天憫人的胸懷,對於經濟拮据的病患,經常提供優免甚至額外再給予經濟援助,其中另一則來自醫界的溫興故事:整形界名醫馬超群醫師年輕時曾受到當時自己本身並非那么寬裕的童醫師予以經濟協助,至今仍銘感於心。
在童綜合醫院服務多年的余國榮醫師回憶,童院長個人自奉甚檢,但是對病人和醫院員工卻很慷慨,遇到繳不出醫藥費的患者,他就不收醫藥費,甚至自掏腰包幫助病患,拿錢給病患回家。這種種的舉動,常讓這些受惠患者感激地熱淚盈眶,也讓中部海線地區莊腳人口中的健康守護者─童醫師的名號不脛而走。
童瑞欽
圖片
視病猶親,廢寢忘食
追念  由於求好心切的急性子、以及對於珍貴生命的尊重,往往在臨床上施予很嚴格的要求,絕對地不準含糊及絲毫的馬虎、差錯,共事的同仁必須做到手腳俐落,迅速確實。診療病患的迅速確實,充分展現他醫療專業的謹慎、決斷的特性、以及俐落的身手,挽救了不少在死亡邊緣掙扎的生命。
警覺性高,常常眼觀好幾方,早期監控系統不發達的年代,其更突發奇想利用鏡子的物理反、折射原理,以隨時掌握醫院如急診等各種突髮狀況。其所秉持的信念是,來到醫院就診的民眾,都有可能是在生死邊緣掙扎,所以必須分秒必爭,克盡己力。
對於住院患者,總是一直心繫記掛。每日上午看診前了解所有病患病情、每日至少三巡且下班前一定親自全部巡房乙次,並叮嚀工作人員特別注意病況可能會有所變化的病患,當然,這些病患果然病情上有所變化、但也因為童醫師的「預告」而能防患於未然。回到家,仍充分掌握病患病情,並要求醫院人員於其睡覺前將最新病情傳真至家裡、了解所有病情後才願意休息。
童醫師視病猶親,醫學訓練完整紮實,甲狀腺外科手術尤其是他的專長,由於他手術十分仔細,醫術獲得鄉民肯定,為了替病患診治,經常忙得忘了用餐。而對於那些遠道而來向他求治的病患,他更是犧牲個人休息時間來進行手術,因為可以讓遠地來的患者減少等待時間。由於他的仁心仁術,聲名遠播,前來求診病患愈來愈多,於是在1976年從舊址搬遷至對面新蓋大樓及現在沙鹿院區,醫院分期增建,讓海線鄉民就醫更為便利。
童瑞欽
圖片
搶救傷患,不遺餘力
1999年發生九二一大地震,中部地區受創嚴重,特別是東勢地區更是災情慘重,對外交通與通訊完全中斷,沙鹿童綜合醫院在童瑞欽院長的指揮下,派出救難醫護團隊,第一時間抵達東勢地區,在瓦礫堆下搶救奄奄一息的傷患,挽救許多垂危的生命,並捐助大量物資,解決災民之生活所需。
童醫師成家創業,行有餘力,仍以敬業樂群服務社會為顯親立身之根本,多年來熱心公益,參與各項公益團體組織,經常捐款濟助貧困,鼓勵年輕人,對地方貢獻甚多,積極投入民間社團,回饋社區民眾。
照顧員工,教育成長
同院長在經營醫院期間,與院內醫師及同仁打成一片,和樂融融,感情融洽,對於員工的照顧更是用心,是員工如己出,不管半夜或凌晨,開刀結束後一對會帶著員工一起吃宵夜或早點,對員工真心對待,也得到醫院員工的愛戴與感佩,塑造了員工對醫院之向心力及團隊合作之企業文化。在童醫院創院已達三十五年,全院之員工中,已有好幾位服務年資達30幾年,由於他對員工之真心關懷,使得員工把他看成是大家長,把童醫院看成是最有力之支柱,大家也捨不得離開這個溫暖的大家庭。
再者,對於生活嚴謹度,從其許多生活上小細節的自我以及對於工作夥伴的要求可見端倪,如對於值班怠惰人員經常以循循善誘導正惡習。也許來自優良的遺傳,會長對病患、員工的姓名容貌記性特強,總是在下一次喚出看過的人姓名,那種過目不忘的超強記憶,令人佩服。
熱心公益,社會典範
父親於1996年二月往生時,童瑞欽醫師決定樽節喪費於1996年5月25日成立『財團法人童傳盛文教基金會』,以紀念童傳盛老先生生前秉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做人做事原則,其熱心社會公益,足為後世之典範。財團法人童傳盛文教基金會也在眾弟的齊心規劃努力下,近十年來投入各項社會福利公益事業,卓然有成。
「財團法人童傳盛文教基金會」,設立清寒獎學金,幫助無數清寒學子,同時有感於社會步入高齡化,老年人對醫療照顧的強烈需求,積極推動獨居老人關懷、照顧身心障礙者活動,為社會公益貢獻心力。2000年九月起至今承接清水鎮公所公辦民營之「清水鎮老人安養中心」,為全國第一家公辦民營之老人安養中心。2004年四月起至今承接台中縣政府委託辦理失能老人及身心障礙者補助使用居家服務計畫。2004年十一月起承接台中縣政府委託經營管理「德水源身心障礙教養院」。2005年七月起承接台中縣政府委託辦理身心障礙教養者轉銜服務個管中心業務,為服務社會弱勢盡一份心力。
海線地標,造福鄉里
為了讓小地方也能擁有國際水準的大醫院,以提供中部西海岸縣地區鄉民更完整之醫療服務,童醫師於81年申請行政院衛生署醫療發展基金補助,在梧棲鎮興建梧棲院區,其嶄新的醫療軟聽體設備及經驗豐富之醫療團隊,處處以關懷社會,造福人群為依歸。
回顧過去三十多年的歲月,童綜合醫院無時無刻不以尊重生命,促進健康為宗旨,營造全人醫療,促進社區健康,深深獲得地方鄉親的肯定。
杏林典範,各界肯定
二十一世紀的台灣,因為大環境及醫療制度的改變,醫病關係變的緊張,但是童醫師多年來堅守「尊重生命」之根本精神,服務了無數的病患,已將其醫者守護生命的誓言,蔓延到每一個需要他的角落,已然73歲的他,無外乎用他人生最精華的三十五年,建立了老一輩及新一輩醫師的典範。
童綜合醫院由當初創立時的平房診所到今日的大樓醫院,這一步一腳印的艱辛路程。代表長期以來對地方的付出,以及社會各界對童綜合醫院的肯定。而童傳盛文教基金會的成立,更是在醫療服務經營有成之後,用另外一種方式對社會作出更多的貢獻。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