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潢

童潢

童潢(1202—1274),字天水,號顓孫,寧海塔山童氏始遷祖。他出生於兩浙東路台州黃巖縣丹崖上岙(今浙江省台州市黃巖區頭陀鎮溪上村),南宋紹定六年(1233)春,因仰慕風景之秀麗,遂說服家人舉家遷居於兩浙東路台州寧海縣塔山(今屬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前童鎮)。(童潢畫像選自王興滿《走進前童》,文末參考資料有列)

基本介紹

  • 本名:童潢
  • 字號:字天水
    號顓孫
  • 所處時代南宋
  • 出生地:兩浙東路台州黃巖縣丹崖上岙
  • 出生時間:南宋嘉泰二年(1202)
  • 去世時間:南宋鹹淳十年(1274)
人物簡介,家族成員,人物傳記,

人物簡介

童潢,字天水,號顓孫,出生於兩浙東路台州黃巖縣丹崖上岙(今浙江省台州市黃巖區頭陀鎮溪上村)。十二歲時補黃岩庠弟子員,不久補上舍寶慶三年(1227),應詔以德行科授迪功郎(據《宋史·職官志九》記載,宋制官分四十階,迪功郎為第三十七階)。
紹定六年(1233)春,童潢在尋訪四明途中,經過前童,見其地山靈水秀,深為之所吸引,觸目興思,感慨萬千。靜觀東有塔山,西有弩山[註: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更名為鹿山],兩山對峙,遙遙相望,兩間平地,相映對稱。四周已有零星村落,唯獨兩山間之地域,約600平方米,平曠空蕩,很少有人居住。動看南有白溪橫流,北有梁皇溪環繞,兩溪交匯,水勢平緩,流經此地,寬衍肥沃。“形即在勢之內,勢即在行之中”,如此環境正是他心目中的風水寶地。為了證實此地的風水,他又拿出蓍莁占卜,在路旁連占卜了三次,果然是個大吉之兆。童潢十分欣喜,無限愛意,余賴天地覆載,並讚譽道:“塔山鹿山,平衍兩矗,二水環流,勢若天馬雲行。鐵獅繞地,靈秀蜿蜒,可為子孫久遠計。”最後,他說服家人舉家遷此,築廬定居,時年31歲。
在南宋,佛寺香火很盛,一些民間小寺大量興建,在塔山之麓則有惠民寺。童潢覺得居住地要有神靈護佑,所以便在惠民寺前安居下來。於是,當地的村民便稱初來乍到的這戶人家為“寺前童”,後來人們嫌三個字的地名叫著拗口,便去掉“寺”字,簡稱為“前童”。童潢深諳風水之道,精研堪輿之學,樹立了天人合一的理念。注重地理形勢,依據地形地貌,披荊斬棘,反覆勘察,通過覓龍、察砂、觀水、點穴、定向等步驟,遵循“陽宅須擇地形,背山面水稱人心,山有來龍昂秀髮,水須圍抱作環形,明堂寬大斯為福,水口收藏積萬金,美煞二方無障礙,光明正大旺門庭”的原理,以此逐步了解、利用、改造和順應自然環境。童潢曰:“天地生物之道,有數存焉,不以儉而加豐,不以侈而加歉,命固在也。淵明所謂欲厚子孫者,不以累子孫,余俟命而已。”因此,童潢堅持在此地“相陰陽,度原隰,開草味,展經綸,艱苦備嘗”,播遷倍艱,發奮圖強,為前童的宅地選址、村落構成殫精竭慮,嘔心瀝血,為置建村落作出了不朽的貢獻。對於缺少水圳或自然河道形局不佳的情況,採取相應的彌補方法,以增加村基氣脈。在村落規劃布局肘,按照“回”字九宮八卦式原理,方後來建成富有江南風貌的特色村落奠定了基礎。對四周村落村民和惠民寺的僧人抱著“居鄉本貴和,古來修禮讓”,“葬顏淵度,周急扶顛,衷腸最熱。或謂先生以有盡之物,供無窮之需”,努力創造了良好的居住環境。
童潢墓童潢墓
1274年,童潢去世,享年72歲,葬於西塘。1995年冬至,移葬至南岙大旗。

家族成員

有賴於童潢的苦心經營,子孫後代中為官者頗多。
妻子:唐氏(1203—1277),有古太姒風。
兒子:童基(1225—1296),字孟統,號繩武;童發(生卒年不詳),字仲祥;童遠(1231—1308),字仲聞。
孫子:童典(生卒年不詳),字誥臣,號商秩,任江浙行省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市松江區教諭
曾孫:童粟(生卒年不詳),任江浙行省慶元路(今浙江省寧波市司法參軍
玄孫:童文翁(生卒年不詳),字仲質,號啟後,邑廩生、候補訓導,選明經;童康(生卒年不詳),又名玉,字茂圭,任國子司業;童惠(生卒年不詳),字仲方,任江浙行省溫州路平陽州知州(今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有清政。
五世孫:童尚孫(1314—1368),字釋卿,處士,其配羅氏(1314—1391),即童賢母,方孝孺為之作《童賢母傳》;童仁(生卒年不詳),字壽卿,薦舉任甘肅行省肅州路肅州(今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知州;童義(生卒年不詳),字宜卿,任陝西行省提舉司。
六世孫童思立(1337—1395),字伯禮,號謹節,其事跡詳相應詞條;童思忠(1343—1390),字伯言;童思德(1346—1388),字伯誠;童思恭(1351—1414,一說生於1361年),字伯謙。
家族成員信息皆來自《寧海塔山童氏譜志》。

人物傳記

明考古學家、中都國子監典薄、餘姚人趙揮謙為童潢作《宋迪功郎童顓孫先生傳贊》如下:
先生諱潢,字天水,號顓孫,姓童氏。里居丹崖之上岙,以詩禮簪紱其家。宋嘉泰二年壬戌,先生始誕。五齡曉章句,就塾書,口訓隨不忘,人多異之。十齡嗜學能文。越二年,補邑庠弟子員,穿鐵益堅,詣極精邃。未幾,補上舍寶慶三年丁亥,聖天子下征賢之詔,鄉舉里選,有司必以真才登於上。舉先生德行科,以明經授迪功郎。後遭世變,屢征不仕,恣情物外。自委羽歷四明,訪稚川遺蹟,經塔山、鹿山,平衍兩矗,二水環流,勢若天馬行雲,鐵獅繞地,靈秀蜿蜒,可為子孫久遠計。爰以蓍筮之吉,於紹定六年癸巳春,遂卜築焉。其為人霽顏淵度,周急扶顛,衷腸最熱。或謂先生以有盡之物,供無窮之需,雖河海亦涸,為後計者,豈若此哉?先生曰:“天地生物之道,有數存焉,不以儉而加豐,不以侈而加歉,命固在也。淵明所謂欲厚子孫者,不以累子孫,余俟命而已。”淑配唐氏,有古太姒風。克勤草味,慶衍多男。子三:曰基,曰發,曰遠。乃安乃止,既庶既蕃。塔山童氏世族,實惟肇始焉。
贊曰:懿德孔嘉,令善聿彰。作賓上國,若彩含光。邁軸耽娛,恣游蓋蒼。爰止塔山,淑衍詒芳。景彼先哲,山高水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