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業瓷器史論集

童書業瓷器史論集

《童書業瓷器史論集》通過實地收集,從上萬件殘片中精選千件具有顯著時代特徵的作品,其中近百件民窯標準器舉世罕見,是一本集入門指導、收藏鑑賞和學術研究為一體的實用參考書。本書為童書業先生中國瓷器史研究論著的結集,全書分為論著、論文、札記隨筆和資料四部分,著重研究了中國瓷器史上一些重要、難點問題,並考訂了中國瓷器史的有關資料。 此書與《童書業繪畫史論集》一同為中國古代史、中國藝術史的必備參考書。

基本介紹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圖書序言,

圖書信息

童書業瓷器史論集
ISBN: 9787101059991
開本: 16開
定價: 32.00元

內容簡介

陶瓷是中國文化的象徵之一,悠久而璀璨的陶瓷藝術所深蘊的歷史文化內涵使它成為中外收藏家從未放鬆過關注目光之藝術品。這部《童書業瓷器史論集》,收入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童書業美術論集》中瓷器史方面的相關論著,還收入未發表過的童先生的《談藝隨筆》有關瓷器史部分和童先生收集的經過他考證的瓷器史資料。

作者簡介

童書業先生,字丕繩,號庸安,別名吳流、馮鴻、馮梅、馮友梅、章卷益、訥*、童疑,一九0八年五月二十六日生於安徽蕪湖,一九六八年一月八日卒于山東濟南。原籍浙江鄞縣,清末,其祖任安徽道員,奉家遷居安徽,辛亥革命後定居上海。童書業先生是我國現代歷史學家,在古史古籍學輿精神病學研究等領域皆碩果纍纍。 童先生出身仕宦世家,自幼體弱多病,故延師在家受舊式傳統教育。他以超常的記憶力將若干經典古籍熟記於胸,直至晚年尚能背誦如流。這為其治學打下極其深厚的學術根底。 一九二九年童先生讓到古史辨,他在自編簡譜中說深受影響,在一九三三年開始作文時即《治經史漸取古史辨派門經,以顧頡剛為私淑之師》。一九三四年即在杭州輿顧堝剛先生相見並約定翌年至北平做顧頡剛先生研究助理。

目錄

論著
中國瓷器史論叢
序言
中國瓷器史概論
古文獻上的越瓷
明清時代的青花瓷器
清初官窯瓷器史上幾個問題的研究
(一)“康熙御窯”式樣創作者的問題
(二)“康熙御窯”式樣的問題
(三)所謂“硬彩”“軟彩”的問題
(四)“郎窯”所屬者的問題
(五)“郎窯”式樣的問題
(六)“年窯”督造者的問題
(七)“年窯”式樣的問題
“唐窯”考
(一)“唐窯”督造者生平與“唐窯”起止年限考
(二)“唐窯”成就考
廣東窯的瓷器
(一)“石灣窯”瓷器的起源和式樣問題
(二)“潮州窯”瓷器的起源和式樣問題
(三)“廣窯”瓷器與“宜均”瓷器的關係問題
(四)“廣窯”瓷器與所謂“仿洋瓷”的關係問題
略論瓷器花繪的鑑別
瓷器考證補遺
(一)許謹齋詩稿中的“郎窯”史料
(二)“熊窯”補考一一兼論“徐熙始創沒骨花卉”說的起源
(三)廣東窯仿洋瓷說的來源補證
(四)“唐窯”補證
附一 中國瓷器史論叢附錄(校本)
附二 “唐窯”史料(均見唐英《陶人心語》卷六)
論文
漢瓷與晉瓷
郎窯考
明代的青花瓷器
記館藏漢代陶俑
從館藏六朝陶俑說到六朝陶俑的作風
康熙“御窯”作者考
原始“廣窯”為青瓷說
郎窯再考
“年窯”考略
近代的“廣窯”
康熙“軟彩”瓷器考
《飲流齋說瓷》評
評《景德鎮陶瓷史稿》
清代瓷器手工業技術的發展
明代瓷器史上若干問題的研究
札記和隨筆
美術史札記(瓷器史部分)
劉源對“康熙御窯”瓷器的貢獻
“臧窯”瓷器的樣式
“郎窯”屬於郎廷極
“郎窯”瓷器的樣式
“年窯”瓷器的樣式
唐英督窯年月
“唐窯”瓷器的成績
原始“廣窯”為青瓷(附論“廣窯”不仿“洋瓷”)
“柴窯”問題
“汝窯”與“官窯”問題
“定窯”問題
元景德鎮瓷
所謂“洪武窯”問題
“永樂窯”瓷器的樣式
“宣德窯”瓷器的樣式
“成化窯”瓷器的樣式
明瓷重青花
白瓷與彩瓷的發展
明清瓷的最大問題在哪裡
談藝隨筆(瓷器史部分)
陶瓷辨析
加彩瓷始於唐
柴窯或為宋汝、官窯前身
傳世汝窯或為官窯
南宋官窯與傳世官窯汝瓷
傳世哥窯質疑
翠綠色為龍泉窯特有
鈞器與仿鈞器
定器二題
法藍器為國瓷
景德鎮窯二題
劉源與康熙官窯
郎窯為郎廷極所造
雍正官窯
乾隆官窯
洪武無官窯二題
永窯尚厚
永窯與宣窯
甜白、青花、紅花為宣窯特徵
成窯以五彩、脫胎見長
鮮紅器辨析
霽紅、霽青辨
嘉萬窯辨
明瓷以青花為主流
白瓷與彩瓷
資料
怡齋漫錄(瓷器史部分)
一、名窯
二、雜論
三、考古(附:教英補《文物》中考古資料)
四、聞見

圖書序言

序言
這冊《中國瓷器史論叢》,主要是修訂我在解放前所寫的論文和札記而成,其中只有一部分是最近才由山東大學歷史系史學通同學蒐集資料寫成,而由我修訂完功的。因為文章不是一個時候一個人所寫,所以各篇文章之間,看法和結論常有些小出入,我複查後,覺得只要是有理由的,盡可以讓不同的看法並存,不必要完全改成一致。全書包括七篇論文和一篇補遺,現在先逐篇介紹如下: (一)《中國瓷器史概論》:這是我根據解放前所寫的《中國瓷器史》的導言初稿,大加修訂而成;原稿不在手邊,是根據記憶重寫的。這是一篇概述性的文字,依據近年來考古學和歷史學的發現,以及本人的研究,作一個中國瓷器史的概括說明:這可以說是我自己所試創的一個中國瓷器發展史的系統。其中有些新的看法,只是初步的意見,還需要將來的修正和補充。這篇文章力求扼要,但已寫得不短。  (二)《古文獻上的越瓷》:這是由一篇舊作修訂而成的,由史同學根據我的舊稿修訂,再由我本人覆核。這篇文字的寫作動機,是由於我對於近人解釋“越窯”考古資料的說法,有些懷疑,想先把“越窯”的文獻史料整理一下,看一看唐宋人心目中的“越窯”瓷器究竟是怎樣的(宋代有些人對於“越窯”瓷器已經不大清楚,如南、北宋間人莊季裕的《雞肋篇》就把“龍泉窯”和吳越的“秘色越窯”弄混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