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家窪是湖北省的地名,以姓氏(童姓)和地勢命名。建國初,此處住有童姓人家居住,且地處窪地,故得名“童家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童家窪
- 羅馬字母拼寫:Tóngjiāwā
- 所屬省份:湖北省
- 國家:中國
地名含義,歷史沿革,
地名含義
“童家”指童姓人家;“窪”系窪地,指周圍高,中間低的地形,與“凸”相對;此處指村莊。即童姓人家在此集聚定居的地點。
歷史沿革
解放前,屬夾河鄉管轄; 1947年11月鄖西解放,縣境由西到東依次劃為鎮安、上關、鄖西三個縣轄,隸屬上關縣夾河區; 1949年5月撤上關縣,鎮安縣政府遷回原址,恢復原鄖西縣轄境,復歸鄖西縣。 1949至1952年,全縣通過土改複查、民主建政後,調整為1鎮11區,隸屬第六區夾河鄉; 1954年劃上津、夾河、天河口為區轄鎮,隸夾河鎮。1956年春,全縣由1鎮11區劃為1個鎮6個區,區以地名命名,隸屬夾河區夾河鄉; 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建制,由梅家、夾河、黑虎、翻身、金鑾、長沙、孫家灘七個小鄉組成光輝人民公社,小鄉改為管理區,隸屬光輝公社黑虎管理區。 1959年5月,全縣劃為14個公社,均以駐地命名,光輝人民公社駐地夾河關,更名為夾河公社,下轄管理區,隸屬夾河公社黑虎管理區; 1961年3月,撤銷大公社,建立13個區1個鎮,下轄小公社,隸屬夾河區黑虎公社; 1975年4月,“撤區並社”,全縣劃為24個公社,隸屬黑虎公社黑虎片。 1984年5月,實行農村體制改革,撤社並區建鄉,政社分開,恢復區、鄉名稱,改大隊為自然村,全縣設13個區,2個區級鎮,101個鄉,隸屬夾河區黑虎鄉。 1987年9月,深化農村體制改革,撤區設鄉,小鄉並大鄉,全縣設7個鎮、19個鄉,下轄515個村委會;隸屬黑虎鄉黑虎廟村。 2001年,行政區劃調整,將原黑虎鄉劃歸夾河鎮管轄,隸屬夾河鎮黑虎廟村。 後來因此地交通不便,村民吃水困難,2006年已悉數搬走,無人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