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益故居位於滁州市東后街45號,占地面積900平方米,為四進三院落建築群,其中第三進為主樓建築(二層)。主樓五開間,面闊20米,進深7米,兩廂樓面闊各一間,面闊2.6米,進深3.8米,為木結構小磚瓦框架式建築,具有清代晚期建築風格。第一、二、四進均為平房,分別為五、七、五架梁框架式歇山頂建築,面闊均為五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章益故居
- 別名:字友三
- 出生日期:1901
- 逝世日期:1986
- 信仰:復旦公學
- 主要成就: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
人物簡介,個人概述,歷史價值,
人物簡介
章益(1901—1986),字友三,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生於滁州(原滁縣)一個小康之家。
民國11年(1922)畢業於復旦公學文科,獲金質獎章,民國13年(1924)自費留學美國,在華盛頓州立大學攻讀教育學和心理學。民國15年(1926)獲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民國16年(1927)回國後,歷任復旦大學教育系主任、教務長,安徽大學文學院院長,上海勞動大學教育系主任等職。民國27—32年,任國民政府教育部總務司司長、中等教育司司長、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中國國民黨第六屆候補中央監察委員。民國32(1943)一38年(1949)任復旦大學校長。
上海解放後,章益繼續投身於大學教育,初為復旦大學校務委員並擔任外文系教授。1955年參加中國心理學會第一次代表大會,1964年任山東分會理事。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1961年糾正,1979年平反。1980年當選為中國心理學會理事和山東省分會名譽理事長。
個人概述
章益1951年參加民革,為民革山東省委委員,1954年一1986年,任政協山東省一、二、三屆委員。
早在30年代,章益就發表《國家與教育》、《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中國中等教育應負之使用》等論文。章益晚年主要從事普通心理學和心理學史的教育及研究工作,其專著及論文有《心理學講話》、《心理學的回顧與前瞻》、《略論馮特創建心理學實驗室以來心理學的研究方法》等。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章益已是耄耋之年,仍治學不息,在病中完成了最後一部譯著《人心中的宇宙》。
章益的父親章心培,出生於滁城名門望族。光緒十一年(1885)25歲,拔貢,曾任淮陰知縣、揚州鹽務、阜寧知縣、清河知縣等職。辛亥革命後,章心培回到故鄉滁縣,年47歲,受聘國民政府的委任,當了一段時間的財政局長。他協助琅琊寺主持僧達修重建琅琊寺。1928年他和達修共同編撰第一部《琅琊山志》,計四本八卷。
章益兄妹六人,他排行第五,因婚姻關係,與滁縣名門望族黃、汪、金、張都有聯姻。一位哥哥從事化學研究,頗有成就,曾經營上海優生藥廠。他們的子女現有的旅居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外,有的居住在台灣、香港、上海、濟南、南京等地。
歷史價值
章氏老宅當為清晚期抬梁式歇山頂木結構建築,尤其第三進二層主樓兩邊建有廂樓,呈“︼”形,樑柱間的木雕雀替“文革”中雖遭破壞,其基本形態尚存。院內尚存有石柱礎和旗桿石等。至今仍在使用的一口古井石井欄繩轍清晰。
章氏老宅歷經1百餘年的風雨滄桑和時代變遷,部分建築雖非原建,但其主體基本未變,其作為晚清時期一個完整的民宅保留至今,仍具有一定的歷史的、藝術的和科學的價值,在滁州市區內已不可多得,有一定的保護價值。
章宅主人章心培及其子章益均為滁州名人,尤其章益在中國教育界及心理學研究方面有一定的影響,保護好章益故居在文物保護、發展旅遊、統一戰線及愛國主義教育等方面都將產生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