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山題壁

章山題壁,位於碧陽鎮碧山梘溪。距碧山石亭村約2公里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章山題壁
  • 地點:碧陽鎮碧山梘溪
  • 時間:公元1207年
  • :10米
題壁系南宋開禧三年即公元1207年,三都汪氏12位鄉賢在穀雨那天遊覽“遵孝寺”時的題詞刻石,類似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們酣游蘭亭,並寫下蘭亭序一般,只是汪氏的這12位鄉賢名氣沒有王羲之他們大,故而他們的摩岩石刻也未能更多地得到世人的關注。
章山題壁高10米,寬5米,共有楷書166字,每字高20厘米。據說題壁下部還有一些佛經石刻,但因年代久遠,字跡已經模糊。
史書記載,章山題壁東側有建於唐天復三年,即公元903年的古寺“遵孝寺”,相傳該寺有三千僧眾,終年香火旺盛,題壁的12位鄉賢正是遊覽這座古寺時,興之所致欣然題詞的,只可惜“遵孝寺”後來在明朝年間,毀於一場大火。
章山題壁下為漳水,河中怪石嶙峋,湍急的溪流飛珠濺玉,河中有一巨石,刻著“石梘流虹”四字。是古人對飛流直下的景象一種生動的寫照。
題壁上的這12位鄉賢,絕大部分是曾經做過官如今致仕在家和當時正在各地當官的人。一個宗族中有那么多當過官的人,這在封建科舉制度盛行的時代,可以說是那個宗族中的極大的榮耀。
古徽州作為儒學正宗程朱理學創始人的故鄉,讀書人大多在功成名就後,仍然嚴格地規範自己的道德行為,他們寄情山水,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培植高雅的文化情趣,不同於有些地域的人,一旦當了官,追求的便是聲犬馬的享樂。
這也許便是古徽州之所以能成為文化之鄉,禮儀之鄉的一個內在因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