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立春
- 飾演:張博
- 性別:男
- 登場作品:大寒桃花開
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二十四節氣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時為立春。現行是依據太陽黃經度數定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立春,於每年公曆2月3-5...
《立春》是唐代杜甫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詩的前兩聯敘寫兩京春日景況,後兩聯抒發晚年客寓夔江之春日感懷。全詩用歡快愉悅的兩京立春日的回憶,反襯當下客寓流離生活的愁苦,深沉曲折地表達出作者對故國的無限眷戀與濃烈的懷鄉之愁。作品原文 立春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縴手送青絲...
打春,是立春節氣習俗之一。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是乾支歷的歲始,乃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代表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二十四節氣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時為立春。乾支紀元,以寅月為春正,立春為歲首。立春,大地回春,終而復始、萬象更新,在傳統觀念中,立春具有吉祥的...
立春 (左河水)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萬物蘇萌山水醒,農家歲首又謀耕。作品注釋 立春:立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315°時叫立春節氣。立春是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春是...
作品名稱 立春 作者 王十朋 創作年代 宋 作品體裁 五言絕句 立春 巫峽逢生日,夔州見立春。行年五十五,羞作戴花人。 [1] 分享你的世界查看更多 贊 古人怎么過立春?祭祀春神和祖先,還要寫詩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勇哥讀史 參考資料...
《立春》是南宋詩人白玉蟾創作的一組詩,一首為五言絕句,一首為七言絕句。作品原文 五絕 立春 顓帝位方禪,勾芒印已交。芭蕉有封事,黃鳥莫譊譊。七絕 立春 東風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從此陽春應有腳,百花富貴草精神。白話譯文 春風吹盡了臘梅梢頭上的積雪,冰化雪消,草木滋生,一夜之間春天就已經...
雙立春,諺語,指農曆一年有兩個立春。這是由於農曆年長度有的年份短於回歸年、有的年份長於回歸年的緣故。在本世紀的100年中,雙立春的年份有37次,無春的年份有37次,年初立春的年份有12次,年末立春的年份有14次。釋義 “雙立春”與“無春年”都是農曆中的概念,是指農曆一年有“雙立春”或全年都沒有“...
《辛酉立春》是宋代詩人呂本中創作的七言律詩。此詩首聯言國事緊張,而自己只能穩坐江南,表現其報國無門的憂憤。頷聯寫詩人的生活現狀,以感慨前塵影事恍如隔世,抒發一種垂暮之情。頸聯借典故抒情,以子桑和原憲兩位古代寒士自喻。尾聯勸人忍過寒天,春天即將到來,表達出對未來的信心。全詩緊扣題面,層層相生,一...
立春 《立春》是宋代詩人黃庭堅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立春 韭苗香煮餅,野老不知春。看鏡道如咫,倚樓梅照人。
《迎春樂·立春》是金代詩人宇文虛中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通過對南方故國立春日人們種種表現和自然景物的記憶,表達了作者真誠的家山之想,故國之思。以樂襯悲的映襯手法,使這首詞感慨雖深,願望雖切,但整體卻清疏淡雅,遷徐從容。作品原文 迎春樂·立春 寶幡彩勝堆金縷,雙燕釵頭舞。人間要識春來處。天際雁...
農曆二十四節氣(九華立春祭),流行於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的民俗活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衢州九華的梧桐祖殿有立春日迎春神習俗。立春為梧桐祖殿祭春神句芒的廟會時節,民間俗稱“年大不如春大”。九華立春祭是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九華鄉外陳村比較完好地保留下來的傳統農時節令習俗。農曆立春日為祭祀日,九華...
立春 《立春》是明代詩人于謙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全文 擊罷泥牛物候新,一鞭分與萬家春。未萌草木先回潤,久屈龍蛇漸覺伸。對景謾傾銀瓮酒,看花遙想玉京人。東郊明日迎陽去,蹀躞驊騮踏軟塵。
《立春》是元代貫雲石創作的一首散曲。原文 金釵(chāi)影搖春燕斜,木杪(miǎo)生春葉。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熱。土牛兒載將春到也。賞析 女子戴上了金釵,剪彩為燕;人們扮神,鞭(biān)土牛,開始迎春儀式。中間三句從樹梢、水池、地氣等方面渲染出生機初綻的春意,讀時有春風撲面之感。 “杪”、...
咬春,立春的節氣習俗之一,指在立春這天咬食春盤、春餅、蘿蔔等,為“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明《酌中志》也曾記載:“立春之時,無貴賤嚼蘿蔔,曰‘咬春’。”習俗介紹 立春日吃春餅稱為“咬春”。中國民間在立春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鮮蔬菜,既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時寶鏡》記載:“...
《立春》是唐代詩人韋莊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出自《唐詩別裁集》。作品原文 青帝東來日馭遲,暖煙輕逐曉風吹。罽袍公子樽前覺,錦帳佳人夢裡知。雪圃乍開紅菜甲,彩幡新翦綠楊絲。殷勤為作宜春曲,題向花箋帖繡楣。作者簡介 韋莊(約836年-910年),字端己。京兆郡杜陵縣(今陝西西安)人, 晚唐詩人、...
此詩為晚唐詩人羅隱所著的七言古詩。主要特點是:歸隱情切,含而不露,語言淺近,蘊意卻深。羅隱的詩 ,大都寫得“峭直可喜” (李慈銘《越縵堂讀書錄》)而此詩卻達到了“峭直”與“蘊藉”的統一。作品原文 京中七日立春 一二三四五六七,萬木生芽是今日。遠天歸雁拂雲飛,近水游魚迸冰出。作品鑑賞 作者...
2月4日(February 4th)是公曆年的第35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330天(閏年是331天)。每年的公曆2月4日 前後,中國習慣把它作為春季開始的節氣,稱為立春。重大事件 266年——中國三國時期魏國皇帝曹奐被迫將皇位禪位於晉王司馬炎,晉朝建立。577年——北齊幼主高恆即位。754年——唐代高僧鑒真由九州到達日本京都奈良...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立春標示著萬物閉藏的冬季已過去,開始進入風和日暖、萬物生長的春季。立春之際,人們會開展多姿多彩的迎春活動。立春 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古時以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時為立春。現行是依據太陽黃經度數定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立春。乾支紀元,以寅月為春...
四立,讀音是sì lì,漢語詞語,釋義是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個節氣的合稱。概念 四立,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個節氣的合稱。季節的變化是連綿不斷的過程。古人認為,沒有絕對的陽,也沒有絕對的陰。夏至最陽,陰氣滋生;冬至最陰,陽氣滋生。陰陽轉換,是一個此消彼長、量變產生質變的過程。在這個...
節氣,是乾支歷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節令。廿四個節氣分別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廿四節氣與乾支以及八卦等是聯繫在一起的,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
春季,四季之一,季期在立春至立夏之間,含有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等節氣。春,代表著溫暖、生長。春季,陰陽之氣開始轉變,萬物隨陽氣上升而萌芽生長。春季是冬夏季風交替轉換時期,冷空氣和暖濕氣流此消彼長。從節氣意義上講,我國春季的開始是在立春(2月2日至5日之間),春季的結束在立夏(5月...